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展开,随着战争形势的转折和变化,各个地区的部队,开始了整合。1947年之后,逐渐形成了6大集群。后来,由于苏北作战压力的增大和敌人对山东地区的猛攻,苏北集群和山东集群最终走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华东野战军。

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我军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之后,人员规模已经达到了五百万之多,分成了四个野战军统一进行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来,京津地区作为解放战争后期的核心地带,应该有着许多实力强劲的兵团来守卫。毕竟,国民党军队和特务的大批残余仍在此地捣乱,时不时就会偷袭。

但是,最后守卫京津地区的,却只有一个兵团,而且还是战斗力并不是那么显著的第二十兵团。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来看。1949年中后期,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末期。整个北方地区已经大部分都被解放了,残存的敌人盘踞在西北五省,已经对京津地区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虽然京津地区的局势还不是十分稳定,需要随时进行平叛。但是毕竟京津地区还是没有了大规模的军事威胁。所以并不需要主力部队来防守,毕竟相比而言,南方的战事要显得更为紧急。

留下的这些部队,维护当地的治安已经绰绰有余了。其次,根据西北五省的严峻形势来看。第一野战军的实力长期来说处于劣势,应对不了西北地区人数众多的敌人。为了加快西北五省的解放步伐,中央决定将华北地区的两个兵团交给彭德怀指挥。增强实力后的第一野战军,应对起敌人来才会更加从容,全国解放的形势才会更加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之后,在华北地区留下的有三个兵团,18兵团、19兵团和20兵团。18兵团在解放山西的过程中,实力大幅度增强,成为重要的主力军队之一。而19兵团,曾经在新保安全歼过傅作义的35军,实力也是十分的强劲。至于第20兵团,比实力而言远不如前面两个兵团。

因此,为了达成既定的作战目标,18、19兵团出征西北无疑是最合适的。他们的支援,能极大程度上的补充西北野战军在硬实力上的不足,使西北五省的局势得到迅速的改变。这样,杨成武的第20兵团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成立京津地区的卫戍部队。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守卫政府所在地的部队一定都是最精锐的,比如蒋介石的整编第74师,曾经就守备南京,是国军五大主力中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号称御林军。

虽然如此,但是杨成武的20军团实力也是十分强劲的,绝非大家口中所说的“二流兵团”。毕竟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随着缴获越来越多,各个野战军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得十分有限了。杨成武兵团下面有三个军的编制,接近10万人,守备京津地区已经相当够用了。

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20兵团的也被改编成了公安军,正式被赋予了守备京津地区的重任。最后,根据解放军的作战习惯。中央军委一向有派遣二线部队担任防守任务的传统。就像在像解放战争初期一样,派去防守延安的部队只有五千余人,西北野战军的总体实力也不过只有两万余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中央军委的办法,一般是将最精锐的部队派去前线作战,以谋求战略的主动性。至于战斗力一般的部队,中央军委则会在后方加紧他们的操练,同时也用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种将精锐放在边境的做法,历史上也不罕见。即使秦朝时期蒙恬的军队,汉朝时期边境的军队,甚至于明代末年的辽东军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