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战火纷飞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春秋战国到近代抗日战争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曾被硝烟笼罩。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却显得格外特别 - 那就是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这个名字在许多人耳中可能并不陌生,它以独特的闽南文化、美味的海鲜和壮观的土楼而闻名。但这个省份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特点: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乎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地区之一。

当北方的平原上战马奔腾、刀光剑影之时,福建的山间却依旧保持着宁静,即便是在那场波及全国的抗日战争中,福建也撑过去了,避免遭受大规模破坏,福建是如何做到在历史的狂风暴雨中独善其身的呢?

我们得先了解福建的地理特征,福建的地形,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这里山地和丘陵占据了全省约80%的面积,平原区域还不到10%。在这样的地方打仗那可真是劳民伤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福建的气候也不是善茬,这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热又潮湿还经常下雨,对于不熟悉当地环境的入侵者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武器容易生锈,士兵容易生病,山路更是难走得要命。

这个省虽然山多但河流也不少,全省有24条水系,663条分支河流,总长度达到12850公里,这些河流在平时是福建人民的福音,但在战争时期,却成了天然的屏障。敌人想要推进,得先过河这无疑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作为沿海省份福建长期面临着海盗的威胁。这看似是个麻烦却无意中培养了福建人民强大的水师实力和防御意识,历史上福建出过20多位水师提督,这些提督们不仅指挥有方还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福建建造的战舰性能优越,在海上作战中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海盗们摩拳擦掌准备洗劫沿海村庄时,却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水师。这种场面恐怕会让海盗们瞬间失去掠夺的兴致。长期与海盗的对抗不仅锻炼了福建人民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警惕性强、反应迅速的特点。

不仅如此福建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 - 军事将领世代相传,许多福建家族都有着"子承父业"的传统,把军事才能当作家族的传家宝来传承。这种传统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还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在这样一个省份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有着不俗的战斗力。

福建的一大特色 - 土楼,这种建筑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土楼通常呈圆形或方形,墙体厚达1.5米,用泥土、石料、木头等材料精心建造,外墙坚固到连铁钉都难以钉入展现了福建先民的高超建筑技艺。

土楼的防御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一二层通常不开窗只有一个大门作为出入口,大门上还设有漏水漏沙装置,可以有效防御火攻。敌人攻打到一半突然被一盆水或者一堆沙子浇了个透心凉。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可以长期自给自足,这意味着即使被包围,土楼内的居民也能坚持很长时间,对于入侵者来说,攻打这样的建筑简直就是一场持久战既费时又费力。

福建人在防御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不仅在硬实力上下功夫在软实力上也是别出心裁,福建人还有一个独特的传统 - 看风水。这可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人选址建房,总是喜欢"背山面水",这种布局不仅符合风水学说更是有着实际的防御意义,山作为屏障,可以阻挡敌人从背后偷袭;面对的水域则可以方便观察敌情,同时也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

除了地理优势和防御意识,福建还有一个特点让它在历史上显得与众不同 - 那就是它的经济实力,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个富庶之地,尤其是在宋朝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

泉州港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光明港",一个小小的沿海城市,居然能让一个见多识广的威尼斯商人如此赞叹。这个港口不仅繁荣昌盛还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国商船云集于此,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先进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繁荣反而成了福建避免战乱的一个原因,一个地方如果太穷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但如果太富打下来又怕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所以福建就这样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既不会引起觊觎,又不至于被忽视。

福建人有句俗语叫"厝内存银三百万,不如厝外有人三百番",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里有三百万银子不如在外面有三百个朋友。这种重视人际关系的思维让福建商人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网络。

这个网络不仅带来了财富还成为了一种保护伞,当战乱来临时这些遍布各地的福建商人往往能发挥关键作用,或是通过谈判化解危机,或是及时提供情报,帮助家乡避免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从朱熹到林则徐,从郑成功到严复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这些人不仅在学术、政治上有所建树,更是在关键时刻为家乡的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说朱熹创立的理学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还成为了福建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林则徐虽然因禁烟被贬,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激励了无数福建人。郑成功更是直接领导了收复台湾的战役,为福建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名人的存在不仅提高了福建在全国的地位,还为福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个地方如果人才济济,那就意味着它有更多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挑战包括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一下福建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经历,虽然福建没有遭受大规模的战争破坏,但这并不意味着福建人民没有为抗日战争作出贡,。恰恰相反福建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福建成了当时国民政府的重要后方基地,大量的人才、物资、资金都通过福建输送到全国各地。福建的港口,特别是厦门港,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援助物资入口,这些物资对于支撑全国的抗战是功不可没的。

不仅如此福建还成为了大后方的"粮仓"之一,福建的农民们发扬了"前方吃饱,后方饿死"的精神。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那些平日里以鱼虾为生的渔民居然改行种起了水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的医疗队伍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的中医传统深厚许多名医都主动请缨,奔赴前线救死扶伤,他们不仅治疗伤员,还利用中医药的特点解决了许多西医难以应对的问题,他们用艾灸治疗冻伤,用中药汤剂预防瘟疫,这些方法在当时的条件下可谓是妙手回春。

福建的工业虽然不发达,但也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福建的造船厂开始生产军用船只,纺织厂改产军服和帐篷,就连那些小作坊也开始生产简单的武器和弹药。

不得不感叹福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相对平静,实在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福建人民有着强烈的家园意识和团结精神。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造就了福建这个"中国最安全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福建的相对平静是无数先辈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从古代的抵御海盗到近代的抗日战争,福建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和平做出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和平的实现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地理优势、经济实力、文化传统、人民智慧,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我们也要明白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不能放松警惕,福建人民的防御意识和团结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福建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其他地方或其他时代。但福建人民积极应对挑战、团结一心的精神却是永恒的,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么你对福建的这段历史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我们今天还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