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2024 年 9 月 11 日 19 时 33 分,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干扰,航班起降严重受阻。众多航班延误、取消及备降,截至当晚 11 时,29 架次航班延误,8 架次取消,32 架次备降外场,3000 余名旅客出行计划被打乱。机场启动应急处置预案,9 月 12 日 6 时 10 分航班恢复正常起降,天津市公安局及东丽分局正全力处置此事。
此次天津滨海机场因无人机干扰而陷入困境的事件,性质极为恶劣,影响极其严重。
无人机的“黑飞”行为,给广大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损失。那些原本满怀期待踏上旅途,或是急切盼望归家的人们,被迫陷入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焦虑之中。从哈尔滨中转的乘客登机后遭遇航班取消,乌鲁木齐返回的旅客近在咫尺却无法降落,重庆出发的旅客在滑行时被告知无法降落,这些场景令人痛心和无奈。旅客们的时间被浪费,行程被打乱,经济上也可能承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挫折感。
机场方面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积极协调航空公司,妥善转运安置滞留旅客,这种应对措施值得肯定。但这并不能掩盖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严重问题。
无人机“黑飞”现象近年来屡见不鲜,这反映出我们在无人机飞行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相关部门必须深刻反思,加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无人机飞行的规范和限制。要加强对无人机销售环节的管理,实行实名登记制度,让每一架无人机都有迹可循。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无人机“黑飞”的危害和法律后果。
此外,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应建立更加先进的无人机监测和反制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阻止非法飞行的无人机。对于违规操作的无人机飞手,必须依法予以严惩,以起到警示作用。
保障民航安全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从法律、管理、技术和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杜绝类似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旅客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