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每我看见因孩子而焦急发愁的父母,心里都会升起《心经》里的一句话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句话的大意是:

若心里没有牵挂,就不会有恐惧担忧,远离不切实际,错误的想法,就能获得心灵的自在。

当然,红尘当中,我等凡夫俗子做不到,也没必要做到“没有牵挂”这四个字。

没有牵挂,烦恼是少了,链接却也断了。

父母的确该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心里,一旦和孩子“闹矛盾”、“开战”,就拿出来。

就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般,现实里“打不赢”,至少精神里舒畅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经里这一段,讲的就是通俗一点,就是断舍离

断的是,舍的是挂碍,离的是颠倒梦想

有的家长会说,说的简单,做起来可难。

的确。

孩子是父母最深的牵挂,这种牵挂贯穿了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从他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他们长大成人,甚至更远。

我们自问一句,能放下吗?决不可能,除非到了闭眼的那一天。

可我没说让你放下念着孩子的那颗心,而是放下、离开关于孩子,那些无谓且捆绑自己的执念牵挂,那些让我们无端痛苦的东西。

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要留下来呢?

在关心和照顾孩子的同时,父母也需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幸福。

学会对孩子“断舍离”,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夸张的说,矛盾少了,心情舒畅了,人都会年轻好几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对于青春期的家长来说,“断舍离”这件事必须做?

先讲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禅师,路上看到一头牛栓在树上。

牛呢,想去吃草,但转来转去都无法脱身。

年轻人若有所思,一见禅师就问:“为何团团转”

禅师说:“皆因绳未断”

年轻人十分惊讶,问禅师:“难道大师见过那头牛?”

禅师说:“牛被绳子束缚不能脱身,人心被欲望名利所扰,无法解脱,你说的是牛,我说的是人

故事很短,但意义很深,人在局中,才知扎的有多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比作那孩子是树,那绳就是执念、挂碍

为何团团转?

因为孩子是圆心,即便我们的挂碍有长有短,却依然只能围着孩子团团转。

绳又是谁栓的呢?

是那一颗爱子之心,却用错了方法

就像电影《抓娃娃》里,沈腾的那一句怒吼:

“你以为是我操控了你的人生啊?你也操控着我们的人生!”

对啊,父母难道不难受,不痛吗?难受啊,痛啊。他们的确被孩子拴住了。

可就像故事里,牛被树栓住,可谁又知道,树愿不愿意在身上被绑一根绳子呢?

牛拉树的时候,自己疼,树难道不疼吗?

无论我们代入父母,还是带入孩子,那根名为执念的绳,都勒的人生疼

转念一想,树一直在那里,孩子一直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不敢离的远一些些,去吃吃那鲜嫩的草,做一做自己想做的事。

血脉之亲,即便是相隔千里,总是连着心。

为何一定要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一定要绑?

为何父母对孩子的“断舍离”那么难?

还记得《心经》里那句“远离颠倒梦想”吗?

再讲个故事,你就懂了。

有一个老和尚很喜欢兰花,每天侍弄小心翼翼。

有一天呢,这个老和尚出门云游,兰花就交给了寺里的小和尚照看。

小和尚每天看师傅捯饬,自然知道这兰花是师父的心头爱,于是每天小心翼翼生怕出了错。

可世间事就是这样,越怕什么越错什么。

一天,他一个不小心把师父最爱的那盆兰花打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吓坏了小和尚,师父回来该如何交待呢?

他怕的吃不下,也睡不着,做好了挨骂受罚的准备,只等着师父回来。

终于,师傅回来了。

可是师父看了看兰花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甚至都没有问他为什么少了最爱的那盆。

小和尚奇怪,忍不住战战兢兢找师父认错。

你猜师父怎么说的?

师父说:我养兰花是因为喜爱,且可以怡情舒心若是为少了那么一盆而大发雷霆暴跳如雷,那还叫什么怡情舒心呢。

这就是“远离颠倒梦想”。

兰花让人喜悦,所以想拥有它,可失去了,却换来暴躁与气愤,当初那份初心丢了,那还不如不要那兰花。

真的是妙。

这解释了为什么对孩子的“断舍离”这么难?

因为我们欲望深重把孩子的位置放的太高

因为期待,我们对孩子想要的太多,我们害怕失去很少去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该要什么。

好像只要我们一个劲的往孩子身上塞“装备”,他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却没想过“装备”实在太重,最后孩子连路都走不动。

我突然想起一句很扎心的话:

“明明孩子刚出生时,你说平安健康便好。可等他长大,什么都要想要,一不如意就张牙舞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方法呢?我要方法”

我很难用两三句话去解释——如何实现对孩子的断舍离。

因为断舍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任务。

消除执念的第一步,是看见执念。

对孩子“断舍离”的第一步,是看见你要断、要舍、要离的东西

我们在家庭教育里,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以确保我们始终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

对“断舍离”这三个字来说,心法大于方法,心法已给,需要各凭本事长出方法。

什么方法,什么招,只有当你融汇于心,才能不费力的使出来,平常的像生来便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常常看见,常常觉察。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看见不足,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看见。

最后,希望你把这句话真真的留在心里,留在脑海里。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如果您的孩子厌学、抑郁、沉迷手机价值观偏差、亲子关系紧张欢迎添加老师,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