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矿山无人驾驶公司——易控智驾的副总裁-林巧博士发表了一场演讲,其中内容大致涵盖了目前矿山自驾的行业现状、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RoboX将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供大家参考:
无人驾驶对于矿业的必要性
矿山对无人驾驶需求不是来源于经济性,而是首先来源于安全。因为矿场一旦出现人命事故,作为矿方的管理者,如果存在管理漏洞或者执行不规范,就可能是刑事责任。
不过,安全带来的隐性成本中,也包括经济成本:一旦发生人命事故,有可能相关集团的所有矿都会停工整顿,出具各种报告证明整顿效果。一个集团内五六个矿同时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达五六千万,甚至过亿。
另外,矿业开采司机的门槛非常高,每个矿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规定,每一个司机都要脱产培训1周,甚至2周才能上岗。而且矿山作业基本上是24小时,国内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还是两班倒的状态,司机全年无休。
林巧指出,国内大部分矿山司机基本上是70后和80后,90后非常少见,00后是没有的,司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45岁。再过十年,可能国内矿业开采司机就会面临非常大的缺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矿业开采司机成本上升非常快。
“以我比较熟悉的新疆区域举例,2020年司机一个月到手工资8500元,现在到手基本上1.1-1.2万。在海外,据我了解,澳洲司机一年成本约为20万澳币,接近100万人民币的水平。”林巧说道。
海内外市场现状
矿山无人驾驶并非新鲜事物,在海外已经做了很久。卡特、小松1996年就开始启动研发,2009年、2010年就有一些商业化落地应用,目前整个车队数量在1300台左右。
相比之下,国内虽然仅经历8年的发展,但数量增长非常快——现在国内矿山无人驾驶车的数量已达到1600台。
虽然海外和国内的量都有一些,但是各自也都存在问题:比如澳洲尽管占到了海外所有矿山自动驾驶70%的量,但渗透率非常低,只有25%;而国内是规模化应用偏少,这个矿5台,那个矿10台,比较分散。而澳洲有些矿一上就是100多台。
对此,林巧分析称,其核心原因是矿业对无人驾驶系统要求极高,必须保证各种工况下(刮风、下雨)的生产连续性;另外,开采的物料不同,爆破完的形态不一样。这些对系统稳定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澳洲渗透率低的原因。
海外之所以未能大规模推广,包括四大原因:
1、核心场景适应力不足。澳洲大部分应用无人驾驶的矿,都是超大规模的结构化矿山。所谓的结构化,就是装载区域的形态要像台阶一样方方正正,但是国内大部分矿山都做不到,因为爆破完石料会各处散堆。
2、过于依赖网络,地图也需要高频更新。因为决策规划都在云端,对网络带宽要求极高。而且,由于装车行驶路径时刻都在变化,矿山必须做重包模式地图,每装一车都要往上发一个包做更新。
在规模化矿山中,一个矿山就可能会有五六百台车,一个小区域同时会有两三百台车,对应重包地图量如果过大,基站也会承受不了。
3、海外架构安全性依赖于云,将决策都放在云端。
4、硬件本身可靠性偏低,特别是车本身。因为无人驾驶到来之后,车要性控化。现在矿山主机厂以机械制造为主,整体可靠性能力也是有问题的。
「车云一体化」的重要性
从卡特、小松的基础架构来看,与工厂AGV架构一样,没有单车智能,全部决策规划都放在云端,所以场景适应力非常弱;而国内架构都想往单车智能靠,整体场景理解力又不足。
在此背景下,林巧认为,首先要考虑软硬协同能力,而且在硬件底座上,不只要考虑域控芯片算力,还要考虑硬件工况情况。
“比如激光雷达。刚开始激光雷达装上我们车的时候,一个月会坏10%。矿车振动冲击约为乘用车的10倍,在这种环境下,不管是转轴,还是ASIC模块都会出现脱落等各种工况。激光雷达厂商不可能解得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会给激光雷达单独设计减震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林巧介绍道。
矿区十字路口混行场景
其次,车云也要一体化考量,才会有技术演进过程。
露天矿无人驾驶与乘用车领域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无人驾驶车辆,还要搭配一堆协同车辆。“协同交互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交互不好会产生卡点。”
林巧介绍称,矿山无人驾驶的车辆在流水线作业中是串行单点的,也是相互协同并行的。比如在装载区,挖机也是其中一个串行的点。如果矿卡与挖机的交互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运行卡滞,那么整个生产过程就会存在「断点」,这是客户所不接受的。
解决方案及难题
根据痛点情况,易控智驾的架构经过6年的时间,开发出一套解决方案系统,名为「著山」。这套系统以单车智能为主,但是也在云端做上帝视角,就像BEV视图一样,相当于把所有车以上帝视角去看云端调度,使得协同效率更高。
但是,这套系统的开发也面临极高的的挑战:
第一,必须适应各种环境,采集到各种工况的Corner case。
“我们在早期时的策略,是追求单矿规模化,让各种各样的工况都暴露出来。同一个矿,春夏秋冬遇到的工况都是不一样的,开采运营、软度、不同季度、不同开采量也会有变化,这些工况我们都会拿到,形成海量Case数据集。
第二,工程化能力要求也会比较高。
在矿山领域,现在采用最多的还是增程式解决方案,其电动化、线控化平台化架构能适配多种车型。林巧指出,这有点类似于华为在乘用车领域的做法,而易控智驾则在矿山界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运营能力。
基于「著山」架构,矿山无人车能做到环境适应力足够强,从而改善海外渗透率不足、国内无法形成规模化的局面。
在矿场车队中,有大量车是混行混编的状态。因为目前还没法一蹴而就得达成全无人驾驶,在渐进阶段中会存在大量有人、无人的交互,这对预测能力也是有极大的要求。
在道路装载区领域,也会有不同的工况。“目前在装载区域内,频繁走铲的时候,我们也能快速衔接。目前业内其他公司采一个新的大区域地图,到更新完基本需要3个小时,我们可以做到10分钟以内。”
下一步:高海拔矿山
对于易控智驾来说,它与其他同类公司在策略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每个阶段都追求单矿规模化。
(百台无人驾驶矿用车在准东露天煤矿常态化作业)
“前面5年,我们只做了两个矿的无人驾驶,很多友商做了三十多个矿,但车队总体数量基本一样。易控的单矿在去年做到200多台,可承包高达50%的产量,今年也实现了常态化无人作业。”
林巧特别指出,目前山东邹城的宏河百利矿场已实现全矿无人驾驶,20台纯电车采用无人驾驶,能够承接全矿运力,成为了山东当地的标杆案例。
如今,易控智驾经历6年的发展,在国内进入了13个矿,660台车,常态化在各大矿山无人运行。预计2024年,易控车队能达到1000台的规模。接下来,该公司的发展重点也会指向高海拔地区,比如新疆、西藏等地海拔5000米的矿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