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是渗透进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文化与智慧、劳动的结晶。从古至今,因为酒引发的故事,因为酒带来的美好传说以及为了酒而作出的诗篇与文章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让我们代代相传。然而,酒不仅仅带来了感官的享受,在特殊的年代,它更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以星星之火,助力革命大业成燎原之势。
1931年春天,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后,贺龙任军长,制订了北渡长江的军事计划,以策应和援助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红三军由此开始了向鄂西北进军。4月上旬,红三军主力经远安进入南漳西南,5月到达马良,筹集粮草,发动群众,组建农会。5月中旬,国民党军集中十几个团的兵力,在千余名地方民团和红枪会、大刀会成员的配合下,将马良包围,大肆进行“围剿”。
敌众我寡,部队伤亡严重。为保存有生力量,红三军占领有利地形后,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寻找机会向北突围。5月下旬,红三军以4个团的兵力攻打石花街。由于前期受到敌人的“围剿”,我军伤亡惨重,难敌敌军强力攻势,当地群众主动送粮捐物,支持革命。当时已经经营60多年的黄公顺酒馆,虽然也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艰难经营支撑,但是依然积极克服困难,为红三军提供银钱和物资,助力红三军奋勇杀敌,和石花街父老乡亲一道,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战争物资对于作战双方来说至关重要,有物质保证才有足够的反击能力和防御能力。黄公顺酒馆虽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普通商户,但是依然在家国大义中、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留在了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笔,成为革命事业洪流中的一滴水滴,记录着石花酒与革命历史的红色记忆。
而这样值得铭记的历史,并不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数不清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开赴朝鲜支援作战。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于一穷二白中开启了新中国的建设,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私营商户也处境艰难。然而抗美援朝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家民族危亡的角度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支援国家抗美援朝战争,一直在动荡中艰难维持生计且终于盼来新中国成立的黄公顺酒馆,再次为抗美援朝战争捐款,以期为战争助力。新中国成立时,黄公顺酒馆的资产在襄阳专区仅次于襄樊烟厂,位列第二。在国家需要时,这份无私的爱国情怀越让人感动,虽然一个酒馆的捐款并不能起到助推战争进程的重要作用,但是却足以体现出黄公顺酒馆时刻不忘历史使命,时刻秉持爱国精神,这份于战乱之中依然心存家国的奉献精神,值得被历史铭记。
此后随着国家安定发展时代的到来,随着工商业改造,黄公顺酒馆改为公私合营石花酒厂,再后来,又变成地方国营湖北石花酒厂,在安定的环境中迎来新的发展。1969年,指挥二汽基建和焦枝铁路会战的武汉军区副司令孔庆德将军一次偶然的机会尝过了石花酒。他直言不讳指出以石花酒的品质足以和国内知名酒类品牌同台竞争。后来,也是为感激石花酒对“三项工程”的支持,孔将军兼任湖北省委书记时,特别从省财政拨款26万元支持石花酒厂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有孔将军的关注与省委的大力支持,当时的石花酒厂经历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时期。
投身于时代洪流,为时代的进步发力。这是黄公顺酒馆在特殊历史时期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也是如今石花酒厂承袭而来的红色基因。在这份火热与赤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推动下,石花酒必然会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展现新作为,迎来新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