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虽然数百里外的上海已是炮火连天,但南京街头倒没有什么动静,百姓们依然按部就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这一天,一名女仆打扮的年轻姑娘,挎着一个菜篮子,正走在鼓楼附近的一条僻静小巷里。

今天阳光正好,姑娘不禁低声哼唱起不久前刚刚学会的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已经风靡全国

就在这时,一个强壮的男人突然从路边闪出来,右手一把抓住菜篮,猛地将姑娘甩倒在地上。

突然遭到袭击,姑娘吓得脸色煞白,当即大喊救命。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她刚张开口时,男人左手摸出一个布团,飞快地塞进她的嘴里,抓住她的胳膊,就要往小巷深处拖。

就在这时,从小巷口冲过来一个颇为英俊的年轻警察,大吼道:“住手!干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警察旧照

男人一见有警察,一言不发,抬腿就跑,三绕两拐,就不见踪影了。

这年轻警察并不追赶,蹲下身去扶起姑娘,扯出布团扔在一边,温和地问道:“姑娘,你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

经这一吓,姑娘已经唬得呆了,过了半晌,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年轻警察好生安慰了姑娘一番,见她已经吓得六神无主,便拾起菜篮,问清了她家的方向,扶着姑娘走开了。

当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街角后,那个逃跑的男人竟然又回到了小巷口——他走到附近的一棵梧桐树后,那里站着一个同样身穿警察制服的男人,两人嘀咕了一会儿,便登上一辆汽车,飞也似的开走了。

这神秘的一幕,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今天,衔笔就来讲讲,抗日战争中非常出名的一起间谍大案。

看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请关注@

1937年8月27日,深夜。

数辆黑色小轿车从南京城的不同方向开出,先后驶进了中央军校院内,停在了一幢二层小楼门口。

从这几辆车里走下来的,都是些威风八面的“大人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陈立夫、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首都卫戍司令兼中央宪兵司令谷正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起:陈立夫 徐恩曾 戴笠 谷正伦

若放在平日,这些人中的随便一个跺跺脚,半个南京城都得晃悠。然而,当他们走进二楼的一个小房间时,却一个个低着脑袋、屏息静气,活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

他们会如此谦卑恭顺,自然是有原因的——在他们的对面,蒋介石已经愤怒到原地爆炸了。

“......叛徒!我们内部有叛徒!”蒋介石尖利的奉化口音,在安静的房间内显得格外刺耳,“我倒要问问,诸位平日里都在做什么?!”

让蒋介石如此愤怒的,是前一天发生的一起袭击事件——

8月26日,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的专车在前往上海的途中,遭到两架日军飞机扫射,司机当场身亡,许阁森也身受重伤,经及时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阁森

在当时,英国仍然对日本保持着中立,因此,在袭击事件发生后,日军第一时间发声明道歉,声称是飞行员判断失误,才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

然而,据目击了事件全过程的中国士兵表示,当时许阁森的专车顶部覆盖着一面巨大的英国国旗,如果这样都能误判,那只有一个可能——日军飞行员是瞎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许阁森的车顶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而就在8月25日,在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当蒋介石表示要到上海前线视察时,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从南京到上海容易遭到日军飞机袭击,不如搭英国大使的便车去上海,可保安全无虞。

白崇禧的提议,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只是由于临时有事,他才推迟了前往上海的行程。

也就是说,如果蒋介石按原计划上路,如今躺在医院里的重伤号,还得再多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里,蒋介石愈加愤怒了:“江阴计划泄露,查到现在没有结果,现在,他们要对我动手了!你们口口声声说保卫领袖,就是这么保卫的吗?!”

蒋介石所说的“江阴计划”,是国民政府在1937年8月初策划的一个绝密计划——8月上旬,国民政府海军将紧急封锁江阴一带的长江江面,既防止日军沿长江而上进攻南京,又阻止长江沿岸各码头停泊的日本船只逃离,使日军投鼠忌器,不敢随意扩大战争规模。

然而,就在这一计划出炉后的第二天,停泊在南京、九江、武汉等各大码头的20多艘日本船舶居然像约好了一般,纷纷紧急起航,顺流而下,飞快地冲过了江阴,直接逃到了大海上。

等到国民党海军反应过来,开始部署拦截时,长江江面上,只剩下了2艘没来得及逃跑的日籍货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阴要塞遗址

两起连续的泄密事件,已经毫无疑义的说明,在国民政府高层内部,潜藏着与日军勾结的汉奸!

于是,就在这天晚上,蒋介石向这些特务首领们下达了死命令:“一个月之内,必须查出结果,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蒋介石的这次大怒,反倒让谷正伦看到了希望——卫戍司令、宪兵司令的名头虽然唬人,但与陈立夫、徐恩曾、戴笠这些蒋介石的故旧门生相比,出身于黔军的谷正伦,还是显得有些不太硬气。

谷正伦下定决心,这一回非得抢在他们前头破案,大大地出一次风头。

第二天一早,谷正伦就把宪兵特警二队的队长丁克勤叫到了办公室,将查办这桩大案的任务交给了他。

所谓的“特警二队”,实际上是个虚招子——在宪兵司令部的内部,他们的真实名称叫做“外事组”,是由谷正伦在2年前一手组建起来,专门进行反外国间谍活动的秘密组织。

作为队长,丁克勤相当称职,在他的主持下,外事组在南京各个日本机构和组织内部,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线人,让他去干这份差事,正好算是专业对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旧照

听谷正伦介绍完案情经过,丁克勤深知案情重大,他一面搜集近期参加高层军事会议的人员档案,一面带人悄悄地来到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找到了一个名叫陈耆[qí]才的勤务员。

陈耆才的真实身份,是外事组安插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内的情报人员,这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人机灵、眼皮活,对领事馆上上下下发生的事情都很清楚。

按照丁克勤的判断,如果国民政府高层内部有汉奸的话,他的一切信息必然高度保密,能够接触到这个人的,应当只有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须磨弥吉郎

果然,当丁克勤问起国民政府内部有谁与须磨弥吉郎来往较多时,陈耆才稍稍思考了一会儿,就给出了答案——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濬[jùn]

得到了这个名字,丁克勤如获至宝,马上展开了侦查,并很快发现了3大疑点:

其一,黄濬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与须磨弥吉郎是同学,两人关系一向亲密;

其二,在涉及泄密的历次会议中,黄濬作为行政院机要秘书,都出席了会议,具备获取军事机密的条件;

其三,黄濬的儿子黄晟,此时是外交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不仅时常出入日本人聚集的各类场所,公开宣扬亲日言论,平日里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生活奢靡,资金来源相当可疑。

拿着这三点证据,丁克勤兴冲冲地找到谷正伦,要求对黄濬采取侦查手段。

丁克勤没料到的是,当谷正伦听完汇报后,竟然黑着脸发了火:“靠这些鸡毛蒜皮的证据,你就想查他?你知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胡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濬

挨了一顿训斥后,丁克勤闷闷不乐地回到办公室,再一次详细调查了黄濬的背景——

黄濬,又名黄浚,1891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北洋政府中任职,后来才转到国民政府行政院,当上了机要秘书。

这份简历虽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细查下来,丁克勤才发现,黄濬这个人,的确不是轻易能动的——

论家世,黄濬的父亲黄彦鸿,是前清的翰林,与严复、林纾等名家都是挚友。

论人脉,介绍黄濬进入行政院的,是他的侯官老乡、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而提拔他做机要秘书的,则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

论名气,黄濬自幼就有“福建才子”之名,梁启超对他都青眼有加。他撰写的《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了晚清许多名人轶事,收获了一大批书迷。此外,他还对戏曲颇有研究,与梅兰芳等戏曲名家是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 梅兰芳演《霸王别姬》时 便受过黄濬的指点

看着这份材料,丁克勤开始头疼了——黄濬有人脉、有名声、有地位,万一闹得不好,说不定连自己也要赔进去。

思来想去,丁克勤只得派人秘密监视黄濬及其家人,希望能找到确实的证据。

丁克勤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为如何侦查黄濬头痛不已时,困坐在自家公馆里的黄濬,也正在惴惴不安中煎熬。

丁克勤猜的一点都没错——向日本人出卖抗战情报的汉奸,正是黄濬。

黄濬虽然才学过人,但人品气节却低劣得很,自打“九一八”事变之后,他便认定中国必败,开始琢磨改换门庭,给自己谋一条后路。

于是,当日本特务机关接触他时,黄濬没怎么挣扎,便“缴械投降”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濬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不仅向日军提供了国军的诸多机密情报,还在国民政府内部上下串联,组织起了十多个人的汉奸小团体。

虽然黄濬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但当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民众高涨的抗日热情,他还是感到了害怕,开始深居简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游行队伍中的孩子

然而,日本特务机关却不会轻易放过他,就在“斩首行动”失败后,一道新的指令送到了黄濬的手中,命令黄濬寻找机会,刺杀蒋介石!

看到这条指令,黄濬不禁两眼一黑,但日本特务机关的酷烈手段,又使得他不得不铤而走险。

思来想去,他决定在9月4日举行的“总理纪念周”活动上动手。

身为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濬对“总理纪念周”的活动安排了如指掌:在这一天,蒋介石将在中央军校发表公开演讲,想要行刺,这无疑是个最好的机会。

为了确保行动不走漏风声,黄濬制定了一个铤而走险的方案——由自己的儿子黄晟和自己的专车司机携带手枪,混进活动现场,一旦刺杀得手,马上趁乱逃走,随后,他们一家人便躲进日本领事馆,继而逃往日本。

黄濬的计划虽然周密,但还是太过天真:黄晟从小娇生惯养,是个十足的“二世祖”,杀只鸡恐怕都勉为其难,何况要在光天化日下刺杀一国首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 纪念孙中山的活动

果然,在“总统纪念周”活动当天,黄晟和司机虽然成功混进了现场,但他们鬼鬼祟祟的模样,还是引起了一名便衣侍卫的注意。当这名侍卫拦住他们进行盘问时,两人慌张起来,打晕了侍卫,开车仓皇逃了出去。

这个小小的风波,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警觉,但却没有逃过外事组特工的眼睛,当负责跟踪的特工将黄濬专车出入中央军校的照片交给丁克勤时,丁克勤大喜过望,马上拿着照片求见谷正伦,要求正式传讯黄濬。

谁知,谷正伦草草地扫了几眼照片,便把它们扔在了桌上:“这能说明什么?”

丁克勤有些莫名其妙:“卑职已经查过名单,总理纪念周出席人员并没有黄濬,而且被打晕的那名侍卫已经醒过来了,只要让他前来对质......”

丁克勤还没说完,谷正伦便烦躁地摆摆手:“那又怎么样?你拍到了汽车,但没拍到人脸,黄濬随便找个借口就能蒙混过去,至于那名侍卫,你如何保证他不被收买、封口?”

看着目瞪口呆的丁克勤,谷正伦又放缓口气:“克勤老弟,黄濬是委员长、汪副总裁面前的红人,要动这样的人,我们必须拿出铁板钉钉的证据来。记住,打蛇不死随棍上!”

丁克勤听懂了谷正伦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心里不禁一阵悚然,下意识地一磕脚跟,说道:“请司令放心,我一定找到他们的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的宪兵

话虽然说出去了,但这次行刺失败,让黄濬变得更加谨慎,每天都是行政院和家里“两点一线”,丁克勤虽然着急,却也抓不住任何把柄。

这一天,负责监控黄濬家的特工传回了一个消息:黄濬家原先的老仆妇回了老家,临走前,她领来一个年轻姑娘,顶了自己的差事。

听到这个消息,丁克勤眼睛一亮,他马上找来外事组里有名的“美男特工”李荣芳,制定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了。

没过两天,李荣芳便送来了好消息:这位年轻姑娘名叫莲花,原本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她的父亲被日军杀害,她随母亲一路流落到上海,靠给人打零工维生。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淞沪抗战打响后,莲花的母亲又被日军飞机炸成重伤,临死前,她让莲花来寻找自己的远方亲戚,也就是黄濬家原先的老仆妇。

正巧这位老仆妇由于身体不好,正准备回家养老,便顺水推舟,推荐莲花到黄濬家来当了女佣。

听完李荣芳的讲述,丁克勤不禁一阵唏嘘,但同时,他心里也是一阵暗喜——从这姑娘的遭遇来看,她绝不至于为日寇效力,如果李荣芳引导得法,肯定能将她发展成为自己的耳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女佣剧照

不出丁克勤所料,没过多久,李荣芳便俘获了莲花的芳心,在他的一番劝说下,莲花接下了为他们打探黄浚家内部情况的任务。

有了这个耳目,丁克勤他们的侦查工作就方便多了,几天后,李荣芳带回来了一条重要消息——莲花发现,黄濬的专车司机经常独自出门,临走前,还专门戴上了黄濬的一顶灰色礼帽。

莲花的这一发现,让丁克勤他们很是激动。在之前的盯梢中,他们也曾经发现这名司机带着一顶不符合身份的礼帽,却没有过多注意,现在看来,这恐怕就是他们的接头暗号。

丁克勤当即命令手下,要紧紧盯住黄濬的司机,一旦发现他戴礼帽出门,必须严密监视与他接触的所有人!

没过两天,司机再一次出现在外事组特工的视线里,头上戴着的,正是那顶灰色礼帽,负责盯梢的两名特工马上跟了上去,一直跟到了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一家咖啡馆。

为了不打草惊蛇,一名特工跟着司机进入咖啡馆,另一名特工则在外警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年代末的南京新街口

没过一会儿,在外警戒的特工就发现了异常——日本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河本明夫,蹬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了街角,径直向咖啡馆骑来。

这名特工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装作无事人一般地走到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外,向屋内的同事发出了暗号。

然而,就当两人聚精会神地想要抓现行时,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河本走进咖啡馆后,挑了一张离司机很远的桌子坐了下来,喝完一杯咖啡后便离开了,全程没有和司机发生任何接触!

听完特工的汇报,丁克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追问道:“那个日本人是什么打扮?”

两名特工一愣:“穿深色西装,打领带,戴着顶帽子......”

丁克勤猛地站起身来:“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两人回想了一会儿,肯定地说道:“灰色的,和司机那顶一样!”

丁克勤冷笑起来:“好精明的手段!”紧接着,他给这两名特工安排了新的任务......

没过两天,司机又一次来到了那家咖啡馆,照旧将帽子挂在门口的存放处后,便走到老位置上看起报纸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西式场所 基本都设有类似的衣帽存放处

见司机坐定,一名特工飞快地溜进门口,在司机帽子下的挂钩上,画下了一个小小的标记。

过了一会,河本同样再次出现在咖啡馆里,稍坐了一会儿后,便起身离开了。

待河本走后,那名特工再次溜进门口,发现那个做着标记的挂钩上已经空空如也——河本把司机的帽子拿走了!

这下真相终于大白了,黄濬传给日本人的情报,就藏在那顶帽子里,这一手“偷梁换柱”,玩得简直天衣无缝。

既然发现了他们的伎俩,接下来,就轮到丁克勤破局了——

这一天,河本从咖啡馆里取到情报后,便登上自行车离开了。然而,当他刚刚转过一个街角时,从斜刺里又冲出一辆自行车,飞快地撞上了河本的车,将河本掀倒在地,那顶礼帽也随即飞出老远。

就在这时,一名警察飞跑过来,一把抓住肇事者,摁着他的脑袋向河本道歉,随即,两人一左一右夹住河本,不顾河本大呼小叫,连拉带拽地将他送进了附近的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南京中央医院旧址

三人走后,又有一名警察拾起了那顶礼帽,从礼帽夹层中掏出了情报,迅速地用微型相机拍了照片,随后便将礼帽送到了医院。

见礼帽失而复得,河本忍住疼痛,站起身来一个劲地鞠躬,简直把这名拾金不昧的警察当成了再生父母。

——不用说,这两名警察和肇事者,都是外事组的特工假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南京下关码头

照片洗出来后,丁克勤惊呆了——在这些情报上,不仅详细说明了国民党支援淞沪战场部队的布防地点,还有一份南京下关码头一带的防御部署图,有了这些情报,国军在日军面前,简直没有秘密可言。

拿到这些证据后,丁克勤马上向谷正伦做了汇报,谷正伦又第一时间将侦查结果报告给了蒋介石。

听完谷正伦的报告,蒋介石暴跳如雷,当即命令谷正伦,务必将黄濬一伙全部缉拿归案,一个也不许跑掉!

为了确保将这伙祸国殃民的汉奸一网打尽,丁克勤专门找到了一个模仿笔迹的高手,并弄到了须磨弥吉郎的手迹,以此模仿出了一份可以乱真的指令:明晚11点,请搜集情报的全体有功人员在你处集合,我将代表日本陆军部,向你们当面颁发奖励!

这份指令,在司机与日方再次接头时,被特工悄悄塞进了日本人留下的那顶帽子里。

第二天一早,莲花便急匆匆地找到李荣芳,告诉他黄濬昨天夜里非常高兴,喝了不少酒,还通知家里的佣人,晚上要有人来作客。

见到黄濬上当,丁克勤等人都非常兴奋,马上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这天深夜,外事组的特工们悄悄潜伏在黄濬的公馆门外,等待着莲花发出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濬公馆位于著名的南京傅厚岗

11点时,二楼的一盏灯突然亮了起来,又迅速熄灭了。看到这个信号,外事组的特工马上按照计划,提着一个包裹,敲响了黄濬的家门。

没过一会,大门上的窥视孔打开了,司机的脸露了出来:“干什么的?!”

特工镇定地答道:“这里是黄先生府上吧?我刚从福州到南京,给黄先生捎来了一个包裹。”

司机左右打量了一下,不耐烦地说道:“塞进来吧!”

那个包裹的尺寸,是丁克勤事先计算好的,无论长宽,都比那个窥视孔大了一圈,绝对塞不进去。

司机见包裹塞不进来,只得嘟嘟囔囔地打开了侧门。

就在这时,丁克勤等人猛地从门两旁冲了出来,撞开侧门,一边命人控制住司机,一边带人飞快冲进楼内,十余支黑洞洞的枪口,逼住了这些正在做着美梦们的汉奸们。

就在这时,二楼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丁克勤心里一惊,随后便看到李荣芳带着人三步并做两步,冲上了二楼,丁克勤也连忙跟了上去。

上到二楼,眼前的一幕让丁克勤大吃一惊——李荣芳蹲在地上,抱着胸口中弹的莲花,撕心裂肺的呼喊着,而被人按住的黄濬,已经瘫成了一堆烂泥,手边还扔着一支手枪。

原来,莲花发出信号之后,胆子也大了起来,便溜进黄濬的书房搜寻起来。

在书桌抽屉中,莲花看到了一个贴着封条的信封,她虽然不识字,但也猜得到里面的东西非常重要,便偷偷揣了起来。

就在这时,黄濬来到了书房,见莲花拿了信封,登时扑上来抢夺。

黄濬虽然是男人,但几十年养尊处优下来,力气竟和从小务农的莲花打了个平手。

见莲花死死抓住信封不放,黄濬气急败坏,抽出手枪,就向莲花的胸口扣动了扳机。

看着李荣芳悲痛欲绝的表情,丁克勤明白,这个小伙子动了真情,他一把拖过浑身瘫软的黄濬,摁着他的脑袋,重重地向着莲花磕了三个响头,紧接着又抽了黄濬两个重重的耳光,打得他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地上。

随后,丁克勤等人摘下帽子,向着这个消逝了的年轻生命,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审汉奸

1937年12月,黄濬、黄晟和参与这个汉奸集团的其他主犯,在南京被验明正身,执行枪决,成为了抗战中第一批被正法的汉奸。

这些汉奸的下场,再一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天理昭昭,报应不爽,背弃国家和民族的败类,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