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历史的核心在于魏武挥鞭,被后世视为枭雄且饱受诟病的曹操实则是真正的主角。然而,曹操乃宦官之后,在当时属受歧视与抵触的群体,起点较低。故而,在目睹他挥鞭驰骋、主宰天下前,需先知晓他的崛起之路。
众人皆知,曹操最初乃袁绍的跟班,他以种种“冒失”之举讨好袁绍及其背后的士族集团,只为融入那高级圈子并获认可。此阶段漫长,袁绍称雄冀州时,曹操仍是无编制、无据点、无班底之人。
然而,一心想在平台和圈子里闯荡的曹操,即将迎来转机。他的本初兄调他去东郡看守东南门户,这一意外安排,竟成了曹操此生独一无二的最大奇遇。
那么,实际状况究竟怎样呢?其内在的逻辑又是什么呢?请各位保持耐心,继续阅读下去!
【袁绍为什么要安排曹操去东郡?】
当年袁绍为十几路诸侯盟主,率众讨董。然书生易聪明误,算得太清,过于顾虑。众人皆想“兄弟先上,我压阵”,相互观望。终,血气方刚的曹操难忍,率本部冲去,却成炮灰。
曹操几乎倾尽所有筹码,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说他是不知深浅的二愣子,从外在现实角度;一种赞他是敢为人先的孤胆英雄,从内在理想角度。长远看,后一种评价对曹操助益颇多。
汴水一战,曹操看清天下群雄真面目,可他势单力薄,又能怎样?为不被淘汰,他回故乡筹资本。幸得曹、夏侯两家殷实,他募得万余精兵,再次启程。
即便曹操重新启程后深知天下诸侯的私心杂念,可他处于“三无”状况,就不得不择一方诸侯依附。弱者往往别无选择,即便曹操看清诸侯真面目,不屑与其同流,但若想不被淘汰,那些委屈、愤怒、卑微,都得承受。
曹操再度启程后,自觉运势不佳,决定换个“阵营”。他原先在兖州张邈处,如今欲与袁绍为伴。虽知袁绍私心重,但其能力格局更胜一筹。既然都要冒险,何不选个更具前景的呢?
曹操径直前往河内,投靠了袁绍,是早期投靠袁绍的军事力量中的一支,与此同时,张扬等人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不久后,本初兄向来行事大气,一招空手套白狼拿下冀州,成一方霸主。可人性使然,他得冀州后成众矢之的。公孙瓒、袁术夹击,黑山贼、南匈奴进攻,冀州势力背叛,刘岱、陶谦等隔岸观火。
兖州的东郡本为刘岱所有。然而,其派出的东郡太守无能,致使此地被黑山贼占领。黑山贼欲北渡黄河,趁袁绍全力对付公孙瓒时,侵扰冀州。
在这危急关头,袁大导演陷入四面楚歌之境,颇感力不从心。他果断让忠实追随者孟德弟弟出面,奏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令其速赴东郡,守护境内黄河渡口,防止黑山贼等势力从南向北偷袭。
袁绍的此种安排于战略层面而言,并无不妥之处。不过,有两个问题需予以阐明:
首先是想让朝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这得朝廷批准才行啊!那时董卓和袁绍水火不容,怎会应允?当时诸多诸侯虽名义上属东汉集团,实则各自为政。封个官,通知朝廷不过是做样子,朝廷同不同意无所谓,关键是我告知了。
当时东郡属兖州之地,袁绍擅自安排曹操为东郡太守,需给兖州刺史刘岱说法,否则就是强取豪夺,刘岱报复便顺理成章。为此,袁绍下血本,将妻儿送刘岱做人质,意为情况特殊,望其谅解,若刘岱不满,可拿自己妻儿撒气,勿为难曹操。
袁绍此举有两层深意:其一,我已无他路,唯信孟德弟,为他连妻儿都可舍,勿为难他,否则即为难我。其二,对曹操而言,袁绍之意为,为你,我让你赴他人之地为官,妻儿作质押,我对亲弟都未如此,孟德弟万勿负我!
总的来讲,袁绍将曹操派至东郡,是两位豪杰心照不宣的携手应对困境。常有人说袁绍徒有虚名,然而能让曹操追随大半辈子的他,怎会是无能之辈?刻意贬低袁绍以维护曹操的人,实则是对曹操的不敬。尊重一人,需先尊重其对手。
【曹操在东郡因何崛起?】
在当时的情形下,曹操仅获东郡这小块地方及东郡太守这普通职位,难以迅速崛起,因乱世中此类人多如牛毛。而曹操能在东郡兴起,实则有深层缘由。
首先,曹操在东郡收获了荀彧这位大才,他兼具张良与萧何之才。正因有此大才,曹操后续发展才有了技术与资本依托,曹操伟业,荀彧至少有一半功劳。
或许那些未经历过创业或对创业理解不深的人,会认为将荀彧捧得过高。然而深知创业艰难的人则会明白,拥有一个能助自己规划战略、扫除障碍的伙伴是何等关键。
创业并非仅靠自身勇猛、原始资本、固定基地及亮眼招牌就行,容错性、市场方向、供血能力、团队配置及包容度等,都可能让努力白费。刘邦遇张良前,诸多战略决策有误,西进咸阳时未建根据地,进咸阳后贪图享乐,封蜀中时张良为其争得汉中。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极大,后续文章会详述。总之,可将荀彧视为曹操集团首任总经理,帮其解决诸多问题。
曹操于东郡(兖州)整合出一支对其个人死心塌地的嫡系部队,即声名远扬的青州军。此军规模达数十万,只听从曹操号令,乃其日后争夺天下的王牌之师。
在乱世争雄,若无一支听从指挥的嫡系军队,难以成事。刘表、孙权困于当地,正因缺强力武装,他们与地方士族共治,如小股份公司。对士族而言,谁当老板区别不大,保自身利益就行,故他们保境积极,扩张乏力。如袁术侵荆州时,刘表率士族死战,而官渡之战时,劝刘表袭许都,众人却无兴致。
那么,曹操究竟是如何获取那几十万青州军的呢?
曹操抵达东郡后,威猛非凡,速败黑山贼,屯兵东武阳,牢牢守住北上黄河渡口,以此回报袁绍。他放言:本初兄,你尽管与公孙瓒激战,南面有我,敌人若想北上,先从我尸体上踏过!
实际上,曹操那时的情形颇为危急,他独自在兖州,而徐州的陶谦还派人窥伺时机。倘若袁绍那边传出不妙消息,曹操很可能会被这些野心勃勃的豪杰所灭。
其实曹操那时最好投靠或整合兖州势力,等待时机。紧邻东郡的济北有他的伯乐鲍信,此人识人之明出众。曹操应整合东郡与济北势力以谋兖州,可他没成合格枭雄,舍不下和袁绍的“兄弟情”,甘愿相随。
一支起源于青州的黄巾军改变了曹操的命运。此黄巾军名为军队,实则是一群走投无路、拼死抱团的流民与悍匪的组合。
黄巾军大体上已被镇压,然汉末世道混乱,百姓困苦不堪,其时常死而复燃。今山东地区淫祀泛滥尤为严重,人吃人之事频发,百姓无奈多沦为黄巾贼。
青州黄巾军爆发,时任青州刺史自认无力平乱,趁群雄讨董,带人马赴洛阳。想着任青州被祸乱,自己去干董胖子,还是忠臣重臣。未料讨董是闹剧,众人集合后无果而散。该刺史带人马回青州,却被已成势的黄巾军所杀。
黄巾军这类流民军,破坏之事他们能行,建设之事却绝无可能。他们如蝗虫过境,肆意糟践,直至丧命或祸尽一切。青州完全沦陷后,迅速沦为无人之境,只见路有冻尸,不闻鸡鸣之声。
青州黄巾军搞完青州后,向北进军,攻入冀州渤海郡。此郡原是袁绍大本营,可他为拉拢公孙瓒,把它给了公孙瓒从弟公孙范,那时这地属公孙瓒。公孙瓒拥幽州突骑,对这帮流民军欣然出手,一战歼敌及家属十几万人,获补给赢名声。这让他有兵有辎重能与袁绍界桥之战,且平乱战绩使冀州多地势力投靠他。我们要公孙瓒这样保境安民的,不要袁绍那样贪得无厌的。
公孙瓒狠揍了这伙黄巾军,他们觉得北方民众太勇猛,此地不好生存。故而,他们改变方向,一路向南,进入了兖州地域。
兖州之首刘岱,不知是受公孙瓒鼓舞,还是向来自负,未用坚壁清野之策使黄巾流民却步,反大开城门与黄巾军正面交锋。最终,蚁多咬死象,刘岱为自负买单,未及袁绍和公孙瓒对战结果,便黯然退场。
原兖州刺史刘岱遭青州黄巾军杀害,兖州群龙无首。当地势力商议后,在济北相鮑信举荐下,让初来乍到的曹操接任兖州刺史。言外之意:曹操你能打,流民军的事你得解决好!
曹操走马上任后,与青州黄巾军交战大半年,却未能取胜。他曾设围诱敌,却因援军未到被反杀,幸有鲍信舍命护他。并非曹操不善战,实乃其可随心调配的资源匮乏。
曹操早年在济南废除淫祀,善举得善报。青州黄巾军认为他是山东难得的好官,不忍心与之死战,写信劝其莫与青州人民为敌,认可其义举,望他贴近民众,当好官。
如此一封信,令陷入两难的曹操受到启发。对方这般认可自己,何必与之拼个鱼死网破?将他们招降,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曹操与这伙青州黄巾军展开谈判,且成功将其收编。至于谈判成功之细节,待讲陈宫反叛曹操时再述,绝非因曹老板德行感化黄巾军这般容易。
曹操将青州黄巾军收编后,挑青壮者建成青州军。此军源于具宗教性质的黄巾军,只认曹操,不认大汉。该军只属曹操,他人无法指挥。曹操亡后,此军自行解散,解甲归田便是证明。
这东西如同现今的不动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国时,不少部曲亲兵持这般观念,只认最初的主子,旁人难以指挥。像李典,其义父率私军投曹操,此军一直由他家掌控,先他爸,后他兄弟,再是他。曹操难道不想拿下?非不想,实不能。人家只认李典家族,不认曹老板。我老板的老板,未必是我的老板,就是这么直接!
总的来讲,曹操于东郡,不论是借或其他方式,达成了其于乱世创业的所有条件!曹家和夏侯家本就有武将,又获荀彧助其构建管理系统,还顺势得兖州、整合青州黄巾军,完成资本积累。至此,曹操真正成为可争雄天下的一方势力。
【一点点现实思考】
篇幅较长,接下来我会尽量精简一些,来探讨一些问题,还望大家能够理解与包容。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不少人对成功存在错误认知,并非业务能力强就能开公司!别把历史和成功想得过于简单。韩信善战,却在“汉初三杰”中排末位。就算再有两个韩信,也斗不过张良。销售部长怎能比得过市场策划总监?
诸多问题被牵涉其中,像袁绍官渡之战败于曹操就被说一无是处,关羽失荆州身首异处就被讲名过其实,诸葛亮北伐未成功就被认为被高估,这是把成事逻辑简单化。那曹操出道还被徐荣教训,咋成三国霸主呢?
成功并非必然。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渴望成功,这无可非议。然而,若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天经地义,那便极为危险。若自认为最强就该称霸,那恐怕好景不长。
接着谈第二个问题,任何有组织性的举动都需资本支撑。曹操为何执意争取士族集团认同?他虽非太监,但其祖为太监,难道他没点血性?实则他明白士族集团乃当时最大资本所在,自己若求成就,就必须融入该资本圈。
曹操因荀彧的加入成功突破困境,意味着士族集团代表的资本市场接纳了他,此为其事业新起点。对创业人而言,原始资本有限,有无融资渠道差别巨大。没渠道会被困境拖垮,有渠道则能持久发展。
曹操获兖州作根据地,若无荀彧这般士族大佬于幕后调度,他岂能消化兖州?兖州本土士族皆非善茬。即便不与曹操拼个鱼死网破,时不时使绊子,也能把曹操坑惨。即便曹操有诸多助力,攻徐州时,兖州险些尽失,仅余三县,此乃荀彧力保之果。
接下来谈第三个问题,世间之爱与恨皆非凭空产生。曹操何以能跨越边界进入东郡?又为何会被推选为兖州刺史?还能让骜驯的青州黄巾军归降?其背后存在着诸多错综复杂的因果关联。
若曹操幼时未一心随袁绍,袁绍或许不会表其为东郡太守;若袁绍未手忙脚乱,或许也不会让曹操进驻东郡。若曹操非敢冲敢打,兖州地方势力或难推他为刺史。若曹操未冒风险废淫祀,山东人民不会视其为民着想,他也难以收降青州黄巾军,毕竟百姓对官老爷积怨已久,怎会轻易投降?
曹操最终成就非凡,位极人臣。然而此前,他历经磨难,该受的苦一个不少。生活便是如此,成功绝非轻易可得,更无凭空而降,即便侥幸获得,也未必能长久拥有。
最后,来个简洁的收尾!曹操进入东郡后的接连大获成功,是他始料未及的。“但凭初心,莫问前程”的意义便在于此。很多事,以我们当下的情形,未必能考虑周全,既然这样,认准方向奋勇前行便是上佳之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