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钱三强被下放到陕西农村。一日,他看见一女人正在弯腰清理着厕所,当他看清女人的脸时,顿时放声大哭:“你怎么会在这?”
何泽慧直起腰,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汗,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三强,咱俩这回可真是同甘共苦了。”
钱三强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带着一丝哽咽:“泽慧,你这双手,是搞科研的,怎么能....”
何泽慧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嗨,干啥不是为人民服务呢?扫厕所也是光荣的。”
钱三强紧握她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你那脑子,咱俩的梦想,国家还等着咱们回去大显身手呢。”
何泽慧回握他的手,笑容中透着自信:“咱俩的心,只要还热乎着,总有一天能回到实验室。”
是啊,谁能想到原本应该在实验室发光发热的何泽慧会下放到农村劳动。
要知道,在劳动前,何泽慧与同事们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成功引爆了我国第一颗氢弹。
甚至连一直冷眼旁观的西方国家都大为惊叹:“中国真让人难以预料!”
从首枚原子弹到首枚氢弹的研制成功,美国耗费了7个春秋,苏联跨越了4个年头,英国也用了5年光阴。
而咱们中国,在面对外部重重困境下,却以两年零8个月的惊人速度,完成了这一壮举。
可是,有人却说何泽慧将一手好牌打烂。
1914年,何泽慧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苏州著名的园林——网师园的主人,母亲则是一位享誉盛名的翻译家,而她所毕业的振华女校,还是自己的祖母一手创办的。
在祖母的谆谆教诲下,她成为了一名爱国青年,并给自己定下了十条爱国条例:为国家牺牲一切……
而这十项,她更是用一生去践行。
后来,她捏着一手好牌,走出振华女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要知道,当时物理系可不怎么欢迎女生。
系主任叶企孙还曾劝她转系:“女孩子要结婚生子,不适合搞物理。”但何泽慧偏不信邪,她旁听了一年,每次都考第一名,连毕业论文都是最高分。
这份坚持和才华,不仅让叶企孙刮目相看,也吸引了同校的优秀青年钱三强。
毕业后,钱三强前往法国留学,而何泽慧则去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学习实验弹道学。
但是,开学的时候,何泽慧又被系主任拒绝,克兰茨告诉她:
1、保密专业,不收外国人;
2、不收女生。
何泽慧站在克兰茨教授的办公室里,目光坚定:“教授,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观光旅游,而是为了学习,为了我的祖国。”
克兰茨教授扶了扶眼镜,语气严肃:“何小姐,你的诚意我很感动,但规定就是规定。”
何泽慧深吸了一口气,沉着地说:“我知道,但难道一个渴望知识、渴望报国的人,仅仅因为国籍和性别就要被拒之门外吗?我相信,真正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真正的学者也不会有偏见。”
教授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位东方女性:“告诉我,何小姐,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实验弹道学?”
何泽慧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国家正在遭受战火的洗礼,我希望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回去帮助我的同胞。”
教授被她的真诚和勇气打动了,他站起身,伸出手:“何小姐,你让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精神。我愿意为你破例一次。”
从那天起,何泽慧的名字被写在了课程名单上。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证明了克兰茨教授的选择是正确的。
学有所成的她,随便一项科学成果足以震惊世界:
1、正负电子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被英国《自然》期刊称为“科学珍闻”。
2、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获得了1956年度中国科学院奖(自然科学部分),为中国核试验技术奠定了基础。
3、推动中国核物理与高能物理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人才。
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1973年,59岁的何泽慧重返科研岗位。
她回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父亲珍藏的名贵字画和家族的苏州园林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而她自己,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每天背着磨断了带子的帆布包,穿外孙女穿不了的衣服和鞋子,居住在一间陈旧的筒子楼中。
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与世长辞。
但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是她那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就像她曾经说的那样:“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因为她,“我国的核武器研究没有走弯路,没有走错误的方向。”
《中国科学报》(2024-03-18 第一版 要闻)
《现代物理知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