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期,中央正规军队兵力薄弱,竟是北伐统一后裁军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伐战争结束后,中国完成了正式统一。所以蒋冯阎李在南京开会,讨论统一整编军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裁撤一部分军队的问题。原因是非常的冠冕堂皇。现在战争结束了,已经统一,就不需要这么多军队了。削减一部分,减轻军费负担,减轻老百姓负担。国家也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用于建设。

这种观念和理由是正常的,与传统观念是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部分军队立即开始就地复员。一部分部队转为其他主要负责建设的部队。例如,一部分部队直接大规模转为生产建设兵团。只有当复员开始时,战争才会再次爆发。因此,一些刚刚调到其他行业的部队被征召了上来。

1955年,根据当时国防部的估计,在目前条件下,中国的国防需要大约350万人,当时的国民军人数超过500万,所以要撤走一部分。这是因为当时我国还缺乏远程战略武器和更多的技术武器,只能以数量来保障国防。随着国防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一直在下降,所以一直是裁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伐战争结束后,当时估计要把保障国防的财政负担降到最低,部队人数也要控制在350万人。这需要解除武装。但是,在裁军问题上,蒋冯阎李有着严重的分歧,后来演变为中原战争。蒋介石希望冯阎李解除武装,但中央军队没有少裁。冯阎李认为他们的部队为北伐作出了更大的贡献。如果他们想削减,就应该削减蒋介石的军队。为什么要削减贡献更大更多的军队?

中原战争后,实际上又成为军阀割据的状态。解除武装是不可能的。但蒋介石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割据,即废除地方军阀的军队。例如,红军长征期间,中央军跟随红军进驻贵州,一举解决王家烈,然后跟随红军进驻四川,迫使四川几大军阀整编部队,并裁撤了一部分。红军抵达陕西北部后,中央军队试图继续照葫芦画瓢,i山西的阎锡山和陕西的张杨下手,但是没有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抗日战争爆发前,国内军队的数量大大减少,以致战争初期,在淞沪会战和徐州战役之后,中央组织的正规军几乎精疲力尽,没有战斗力。但是,在兵役制度尚未普遍建立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保安部队只能作为补充兵源,直到兵役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才能恢复。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军又达到500万人。

因此,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谈判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改组军队,主要是废除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而且,协议达成后,国民军开始整编,组建整编师,华北八路军确实废除了部分整编师,导致华北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处于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