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访者好奇并询问,心理咨询师给自己做的诊断是什么时,往往内心都会有一个预设。

然而无论是哪种预设,都偏向于大众所认知的DSM诊断。

如近年来闯入大众视野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或者说是情绪障碍,

也有涉及人格层面的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等,

当然更为严重的如精神分裂等,这类患者一般大家可以在精神病院看到,很少出现在咨询室中——当然处于康复期的患者除外,加之此类病患对自身病情较为了解,因此,心理咨询师们甚少被他们询问。

回归诊断的话题,其实无论是哪种DSM的诊断,心理咨询师都是无诊断资质的。

但若是来访者执意想要一个DSM的诊断,更合适的方式是去正规三甲医院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问诊(下文我统称为心理医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诊断并非一次性的,即使是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极为老道的心理医生,也会遵从诊断规则、反复确诊。

这也是为何很多病患在会发现自己的诊断会有调整,甚至在不同医院、不同心理医生的诊断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较为妥当的做法是,病患在选定一个心理医生后不轻易更换医生(若更换务必让新的心理医生熟知治疗史),就要遵照医嘱、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心理医生讨论症状和治疗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扪心问诊》

其实,大部分来访者询问心理咨询师关于对自己的诊断问题,归根究底仍旧是对自身感到疑惑和好奇,围绕“我究竟怎么了”、“我该怎么做”或者是“我还能做些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希望找到一个答案,让自己可以脱离这些感到痛苦的困境。

那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正是如此,心理咨询师们会和来访者探讨所面临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这些成因与当下困境的内在逻辑和关联,帮助来访者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理清是“什么因素”共同运作形成了当下的“自己”。

往往在知道了“自己怎么了”之后,来访者也能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或者对当下面临的问题做出决策和选择,等等。

当然,心理咨询师也会有自己的诊断,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心理学诊断会有差异。

比如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会进行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了解来访者,从而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方向和基调。

而心理咨询工作的目标不仅仅关注症状缓解,更需要考虑个体各方面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的内省力、自主感、认同感、自尊心、情感处理、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爱、工作及娱乐的能力、整体健康感等等。

因此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会围绕这些方面进初步分析、形成心理动力学诊断。

若是来访者希望可以主动参与这个部分,相信很多心理咨询师都会愿意与来访共同讨论的,可以考虑积极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探讨。

来访者们务必要相信一件事,打开大门的钥匙就在自己身上,心理咨询师更像是来访者找到钥匙期间会使用到的各种方法和工具。

积极使用心理咨询师的功能,让自己能够更从容地生活、应对生活中的乌云和暴雨,静待雨后天晴。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 ❤听说吧

听说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相传

来访者遍布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