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盛唐诗仙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仙”。他于701年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也有说法认为他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深受人们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天才:李白自幼聪明过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学剑术,志向远大。他曾在江油的青莲乡生活学习了24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如“浣纱得鲤”、“铁杵磨针”、“高楼赋诗”等,这些故事颂扬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辞亲远游:724年,李白24岁时离开故乡,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包括伟大的诗人杜甫。在742年,唐玄宗因欣赏李白的才华,召他入翰林院,成为供奉翰林。然而,由于性格豪放不羁,李白在官场并不得意,最终在744年与杜甫相识,两人结为好友,并一同游历,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安史入幕: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因卷入永王李璘的叛乱而被捕入狱。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他试图在安史之乱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最终失败,李白因此受到牵连。不过,也有研究认为永王李璘的叛乱案实际上是一场冤案,李白的参与可能出于误会或被迫。

溘然病逝:757年,李白被赦免出狱,但此时的他已经年老体衰,继续过着隐居的生活。762年,李白在当涂病逝,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包括醉死、病死和溺死等。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影响了无数的后人。

趣事:

1. 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2. 梦笔生花: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3. 海上钓鳌客: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的诗歌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想象丰富奇特,修辞运用巧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