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地震”又来了。
继名创优品以63亿重金入股永辉之后,我们看到,零售业并未平静下来。9月27日,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突然在港交所短暂停牌,原因是将发布一则包含“内幕消息”的公告。什么内幕?当然是与资本市场最爱玩的游戏——收购与合并相关。停牌时,高鑫零售的市值仅剩170.8亿港元,而2020年巅峰时期,高鑫零售最高市值曾经突破过1000亿港元。
一度辉煌的大润发如今已岌岌可危,市值缩水近八成。有消息指出,德弘资本、高瓴投资等大鳄都在觊觎这块“老金矿”。目前,阿里巴巴仍然是高鑫零售的最大股东,持股79%。不过,谈判才刚刚开始,这场资本博弈充满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鑫零售的公告表明,这场收购与合并的戏码即将揭开帷幕。无论最后花落谁家,大润发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它自己手里。它这朵曾经傲立零售业的“名花”,如今将投入新主人的怀抱。
1
曾经的大润发,无疑是中国零售界的“王者”,从一个台湾品牌,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市场的超市之王,带领高鑫零售走过了许多辉煌的岁月。但如今,这位昔日的霸主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
大润发的崛起可谓顺风顺水。1996年,黄明端和尹衍梁在台湾创立了这一品牌,次年便将其扩展到中国大陆。通过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极具吸引力的顾客体验,大润发迅速占领了市场。想想看,在超市里就能现场吃到新鲜制作的寿司,亲眼看着油条在锅里滋滋作响,这在当时是多么的创新。1999年,大润发的营收达到了240亿,摇身一变,成为商超行业的黑马。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润泰与法国欧尚集团的合作使大润发如虎添翼。国际化管理模式加上本土化运营策略,这种“中外混血”结构助推了高鑫零售的规模化扩张。到2009年,大润发不仅在中国零售市场打败了家乐福,还以404亿元的营收成为大陆零售冠军。
2011年,高鑫零售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大润发与欧尚的强强联合,使高鑫零售市场占有率一举超过沃尔玛,成了中国最大零售商,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高鑫零售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连锁百强榜,市值一度高达千亿。
然而,盛极必衰。电商的崛起、线下运营成本的飞涨,这些外部挑战如潮水般涌来。伴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传统零售巨头们意识到,仅靠线下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2017年底,阿里巴巴看中了高鑫零售的潜力,斥资28.8亿美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仅三年后,阿里巴巴再度出手追加280亿港元投资,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2%,一举拿下控股权。
彼时的阿里和大润发被视为“天作之合”。当时的阿里巴巴张勇曾感慨,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黄明端却说出了那句无比刺痛的真相:“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是的,时代不会因为谁的辉煌而停下脚步。就像很多人一样,大润发的成功最终没能逃过被新潮流吞没的命运。
随着新零售的火热风潮逐渐消退,阿里巴巴与高鑫零售的关系也日渐淡化。阿里巴巴对高鑫的投入是否值回票价?从当前的局势看,答案并不乐观。2020年,高鑫零售市值曾超过1000亿港元,但今天却仅剩下170亿港元左右,缩水超过八成,这无疑是一次惨烈的失败。
高鑫零售的困境,映射了整个中国零售行业的窘境。线下零售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远不止如此,更多曾经引以为傲的零售巨头,正在一一倒下。就连最赚钱的超市都被电商和新兴消费模式逼入了绝境,传统零售业的未来走向何方?这场持续的零售变革,注定不会让任何人轻松脱身。
2
高鑫零售的颓势,或许早在2017年进入阿里巴巴体系时就埋下了伏笔。尽管得到了阿里巴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迅速开启了数字化改造的进程,但高鑫零售始终没有摆脱它作为传统商超巨头的沉疴。阿里巴巴希望把它打造成新零售的先锋,但现实是,拥抱变革的过程中,高鑫零售反倒逐渐迷失了方向。
2020年,阿里巴巴的“老将”林小海加入高鑫零售,宣告着“大润发”正式进入阿里时代。曾在宝洁中国效力21年的林小海,携手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理念,推出了多项变革措施:线下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中小业态的铺设,以及阿里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合。然而,这一系列的“阿里化”尝试,非但未能使高鑫零售重振旗鼓,反而使其陷入了转型的深水区。2022年,首次亏损的警报拉响,到了2024财年,亏损幅度更是扩大至惊人的2238.5%。
高鑫零售的衰败,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问题,它反映出的是整个公司管理思路的错配。昔日辉煌的大润发,曾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价格屠夫、货品丰盈的购物天堂,而如今,门店关张、亏损不断,甚至连大卖场模式都难以为继。这场变革无疑走了弯路,林小海的离任也正是“失败实验”的终结信号。
曾创下19年未关一家的“神话”大润发,2024财年一口气关闭了20家大卖场。对于一个曾经的商超巨头来说,这绝对是“壮士断腕”。失去了对市场的敏锐把控,大润发的“中润发”、“小润发”等新业态超市转型失败,原本寄予厚望的M会员店业务也并未带来期望中的营收增长。加上同店销售连续负增长,2024年再度录得-6.60%的业绩表现,显示出消费者对高鑫零售信心的持续流失。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电商的冲击、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零售业态的迅速迭代,令以大卖场为核心的高鑫零售在战略上滞后了数年。它一度依赖线下的巨大规模和渠道网络,却没有及时抓住线上化的潮流。尽管引入了林小海,试图通过阿里的技术和资源重新布局,但阿里的数字化改造并未触及零售的核心本质——价格和体验。于是,便有了大润发门店关停的窘境,以及伴随着的裁员潮。
面对失控的局面,高鑫零售终于决定换帅,将命运托付给一位“老熟人”沈辉。这位曾在高鑫零售的前身欧尚工作多年的资深零售老将,肩负着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的重任。沈辉的零售管理经验不容小觑,但高鑫零售面临的挑战也已非往日可比。
在财报发布会上,董事会主席黄明端一语中的:“2024财年,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这些弯路包括对新零售模式的迷恋,对资本推动下的快速扩张盲目乐观,却忽略了零售业最根本的法则——价格优势、货品丰富、消费者体验。
沈辉接手后,提出的策略回归了“零售本质”:重塑价格优势,回归大润发的“初心”,即以低价和丰富的商品打动消费者,重新吸引流失的顾客。显然,这意味着高鑫零售将重新关注如何优化供应链,压缩成本,重新建立起价格上的竞争力。这种策略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能否及时扭转颓势,还要看沈辉能否在短时间内带来切实的变革。
尽管高鑫零售目前试图回归传统零售的“基本盘”,但整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线下商超的盈利模式仍旧在被颠覆,阿里系的退出是否意味着未来它们的“疏离”?高鑫零售能否再度站稳脚跟?
3
高鑫零售,曾经的大润发,如今却被摆上了出售的货架。 阿里巴巴的轻装上阵,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面对业绩持续下滑的局面,高鑫零售再怎么壮士断腕,似乎也逃不过被阿里巴巴逐步剥离的命运。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传言称高鑫零售要被出售。自2024年初以来,关于这家曾经的零售巨头被甩卖的消息时不时就被推上风口浪尖。今年2月初,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财报会上明确表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仍有一些非核心的传统零售资产,并暗示这些业务正处于“退出”轨道上。3月,市场再度传出阿里要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的消息,甚至连价格都开得明明白白:大润发约100亿元,盒马约200亿元。这无疑让外界更加确信,阿里正在一步步从传统零售业抽身。然而,尽管消息一再被各方否认,这场关于高鑫零售的出售大戏似乎已不可避免。
当年,马云高调提出“新零售”概念,试图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来颠覆传统零售模式。而高鑫零售,作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试验田,起初确实风光无限。2020年时,高鑫零售市值高达千亿,曾是中国零售业的翘楚。然而,随着阿里自身战略重心的调整,所谓“新零售”正逐渐从它的优先级列表中消失。
如今的阿里巴巴,在吴泳铭的领导下,将重点放在了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和全球化商业网络上。这一策略调整背后,是对实体零售的重新思考。相比起传统零售模式的沉重包袱,技术、AI和全球化显然更符合阿里未来的发展愿景。
对于阿里来说,高鑫零售如今更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资产,继续持有意味着资源分散,而卖掉它,反倒能释放更多的资本去支持那些更加契合阿里未来方向的业务。
林小海的离任,几乎是阿里放弃高鑫零售的最明显信号。作为阿里体系内推动高鑫零售“全面链接”的关键人物,林小海在任期间的努力虽然值得肯定,但他最终没能扭转大润发的颓势。亏损、关店、裁员,种种迹象显示,阿里和大润发的“阿里化”实验已告失败,而林小海的离场也预示着阿里逐渐淡出实体零售的布局。
尽管如此,高鑫零售的出售并不会一蹴而就。蔡崇信此前也坦言,退出需要时间,市场环境复杂,完成退出更是需要耐心。而就在林小海离开后,阿里内部也进行了人员调整,秦跃红被任命为高鑫零售非执行董事,他曾参与多个阿里资本运作项目,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阿里准备加速资本动作的猜测。
高鑫零售这块大蛋糕,谁将接手?高瓴和德弘资本无疑是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两家资本巨头都在零售领域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从早期的腾讯、京东到后来的百丽、蓝月亮,高瓴在零售领域的布局堪称精准。而德弘则通过中国平安、蒙牛、海尔等大型项目积累了深厚的资本运作经验。
然而,从两者的投资组合来看,类似大润发这种庞大的线下连锁超市并不多见。这正是并购的魅力所在——PE基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情怀,而是资本回报。对于高瓴和德弘来说,高鑫零售这样一个拥有大量门店、庞大供应链体系的传统零售巨头,尽管看似风光不再,但依然拥有巨大的价值潜力。
无论是通过强强联合进行资源整合,还是将其拆分、精简,资本方都能找到盈利的突破口。PE基金的运作手法灵活多变,砍成本、增加杠杆、重组业务,或者干脆趁汇率、利率的波动来做套利操作。相比阿里这种科技巨头,高瓴和德弘更懂得如何将传统零售业的“腐朽”变为“神奇”。
对于高鑫零售来说,离开阿里或许是一场解脱。阿里急于甩包袱,而潜在买家们则在伺机而动。最终谁能摘得这朵“落魄名花”,还要看资本的博弈与市场的走向。然而,不论最终买家是谁,高鑫零售的故事都远未结束,它或将迎来一场彻底的转型,重新定义自己的市场角色。
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可能的重生,这家曾经的零售巨头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而围绕它的资本戏码,才刚刚开始。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