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列传
史可法(1602—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开封府(今开封市)人。明末著名的忠臣。
精忠报国、宁死不屈
传闻史可法的母亲梦见宋朝末年的大忠臣文天祥来到屋里,不久受孕怀胎,生下了史可法。
史可法小时候因为孝顺而闻名乡里,后来师从“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庄烈帝即位的第二年,史可法时年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时值明朝末年,经过明神宗几十年的殆政,明熹宗重用宦官魏忠贤,等到庄烈帝即位,北方地区连年干旱,接着又爆发瘟疫,而朝廷依然横征暴敛,终于把农民逼入绝境,纷纷发起暴动。史可法历任各地地方官,多次跟随朝廷委派的大帅,到处率军追击、围剿起义军。
明末的农民起义,大多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不停地转战各地。虽然史可法率领军队穷追不舍,但最终因无法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责令他戴罪立功。
期间,史可法的岳父逝世,他辞官服丧。服丧期满后,史可法先后担任凤阳府(今安徽省北部)、淮安府(今江苏省北部)、扬州府(今江苏省中部)的巡抚,大力整改漕务,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官,使漕运事务大有起色。后来调任南京(今南京市)兵部尚书。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陷京城北京(今北京市),庄烈帝绝望之余上吊自杀。
起初,史可法听说农民军要进攻北京,马上率军进京护卫皇帝,不久,传来北京沦陷、皇帝殉国的消息。他面朝北方失声痛哭,用头撞向柱子,血一直从头流到脚上。
就在史可法忙着为庄烈帝发丧时,收到几位大臣的文书。原来,庄烈帝去世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留守南京的大臣开始商议另立新君。这几位大臣给史可法送信,就是表明自己拥立潞王朱常淓,反对福王朱由崧的态度,史可法对他们的主张表示认可。
但是,凤阳府总督马士英联络一批武将,坚决主张拥立朱由崧,并且已经接到了朱由崧,史可法无奈,只好同意拥立福王,南明政权就此建立。
北京失陷后,新建立的南明政权同时面临清军与李自成农民军的双重压力,但大臣丝毫意识不到面临的危机,忙于争权夺利,根本无法全心抵抗敌人。
史可法因为此前反对拥立朱由崧,此时主动请求到长江北岸巡视军队,抵御外侮。史可法决定先与清军联盟,共同剿灭李自成,再做打算。
不久,李自成被击溃,迅速向西撤退。史可法亲自安排将领率军北上,积极准备收复失地。这时,明军发生内乱,军心大乱,清军趁机南下,沿途明军纷纷投降。
史可法意识到无法与清军抗衡,不顾幕僚的多次劝谏,坚定地认为退保扬州(今扬州市)才是上策,便冒着大雨,日夜兼程赶到扬州,积极准备抵抗清军。
随着清军的节节胜利,许多将领不战而降,明军士气大减。史可法发出檄文,要求各路军队增援,但没有一个人响应。
不仅如此,驻守扬州的许多将士,都纷纷出城投降,扬州城内的兵力越来越薄弱。这时,清军已经将扬州包围,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劝降,史可法公开作书答复,拒绝投降。
由于城墙高峻,清军的攻城大炮还没有运来,清军主将多铎派出多名投降的明朝大臣劝降史可法,被严词拒绝。有将领想趁机挟持史可法,带着扬州城投降,史可法毅然说道:“这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想要做什么?如果你们想要富贵,请自便。”这几个人见无机可乘,便一道出城投降。
史可法认为无心殉国的人,强留下守城,也会导致生变,对于想投降的人,他一概听之任之,没有丝毫阻止。
过几天后,清军用红衣大炮攻城,到晚上时,城墙轰然倒塌,扬州城随即失守,史可法拔剑自杀,被众人拦住。
众将拥簇他下城楼,清军上前,史可法大喊:“我是史督师!”于是被俘虏。史可法坚决拒绝投降,随后英勇就义,终年四十四岁。
史可法死后,遗体难以辨认,直到一年后,他的义子用朝服、手板招魂,将他的衣冠安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二册《明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