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是新中国开国授衔的唯一女将军,与开国上将甘泗淇携手成为知名的“将军夫妻”,赢来许多人的羡慕和赞誉。
(李贞将军与丈夫甘泗淇将军)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在北京举行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将官中的唯一女性,英姿飒爽的李贞站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特别惹人注目。待李贞抬手行了一个标准军礼,从周恩来总理手中接过少将军衔命令状时,周总理握着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李贞是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并参加秋收起义。战争年代,曾历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建国初期的1951年,李贞与丈夫甘泗淇并肩入朝作战,出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战后归国,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重要职务,
战争岁月,李贞智勇斗敌的一些传奇故事很精彩;和平年代李贞将军的简朴生活也是出了名的。长征胜利后,贺龙元帅称赞甘泗淇、李贞夫妇,说他们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
(毛主席亲手给李贞将军授勋)
还是在1936年夏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李贞早产生下一个孩子,却因条件艰苦、饥饿交加不幸夭折。这对被贺龙赞誉为革命夫妻的伴侣,此后没有再生育亲生子女,却收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
1964年2月,60岁刚过的甘泗淇将军被猝然而来的心脏病夺走了生命,不幸离开了相濡以沫30余年的妻子,离开了他们共同抚养的20多个烈士遗孤。新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夫妻将星”,陨落了一半。
1983年春节前,总政老干部福利局一位处长一行代表总政领导到李贞家走访拜年。处长拿出200元钱对李贞将军说:“这是组织上补助的生活福利费。”李贞连连摆手说:“这钱不能收。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已经很幸福了,请组织上不要再给特殊照顾了···”
(红军时期的李贞)
相对比较,李贞将军的工资待遇还可以,但她的生活开支却特别大。他和丈夫收养的20多个子女生活都离不开钱。时常有些外地老战友来京住在她家里,钱不够了,她还得掏钱给他们买票、送路费。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李贞住在香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老旧四合院里。住房条件很差,冬天几户人家合用一个锅炉烧水取暖,室内温度也不高。总政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住,她总是推辞说:“房子还能住。我有办法御寒。”
李贞在冬天御寒“办法”很原始,她把笨重帆布大头鞋穿在脚上,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盖上放着热水袋。“全副武装”在屋子里看书、阅批文件、处理群众来信。1980年,李贞被定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可她仍然坚持住在原来的房子里,不向组织伸手要待遇。
直到1984年春天,组织上又派人劝她搬家,李贞才勉强同意搬进紫竹院附近一幢公寓里的军职干部房。隔年九月,78岁的李贞她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写报告,请求辞去了中顾委委员和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职务,让位于年轻同志。1988年,她再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3月11日,女将军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
人们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老革命几乎一贫如洗。因为除了记录她昔日战功的4枚勋章外,只有四把用了十多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40年的破旧行军箱,还有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和一万一千元人民币现金、两千五百元国库券。最珍贵的遗物,是她与丈夫在战争年代保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晚年的李贞将军)
对这两根小金条和现金,李贞将军在遗嘱中留有特别交代和安排:一根金条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县,一条捐给甘泗淇的家乡宁乡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存款一分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
看着开国女将军的遗物清单,想着她心里一直装着人民的往事,在场的亲人和工作人员无不掩面痛哭···。
(声明: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