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志中的中药茯苓产地(顺治至嘉庆)》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本草考古团队在读博士研究生姜云璐在地图书知识库发布的一套共享数据,使用CC BY 4.0协议授权。你现在可以通过访问https://www.ditushu.com/book/361使用此知识库,并下载全部数据。本知识库是从2022年就在地图书上推动并完成知识共享的学术项目,历时三年。
数据下载
根据作者的介绍,本草考古团队依托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已获批建设国家文物局中医药文物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团队自成立以来完成多项研究,包括鉴定海昏侯出土中国迄今最早中药辅料炮制品米蒸地黄;鉴定成都老官山汉墓大麻果实遗存;鉴定河姆渡遗址出土史前灵芝,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推进到距今6800年等。目前团队已建立药物遗存显微鉴定平台、残留物分析、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等研究平台。
产地是决定中药材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茯苓是一种真菌类药材,其药材基原为多孔菌科茯苓 Wolfiporia hoelen (Fr.) Y.C. Dai & V. Papp。清代以来,本草著作多记载茯苓的道地产区为云贵地区,少见对其他产区的描述。而地方志作为全方面记录各地方物的文献,其中就记载了各地的药材生产情况。因此作者选择基于清代地方志古籍,尽可能详细地复原清代茯苓的产区分布情况。为了解茯苓的道地产区变迁历史提供参考。
除本数据库展示的数据外,作者整理了七世纪至二十世纪间唐、宋、明、清四个时期茯苓的分布情况。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共2篇,分别为1.姜云璐,彭华胜,黄璐琦. 云苓延承与安苓兴起:清代地方志史料中茯苓产区及道地产区分析 [J]. 中国中药杂志, 2024, 49 (7): 1981-1988. 2. JIANG Y, REN A, SUN X, et al. Fuling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 climate and distribution changes (A.D. 618–2100). Front Plant Sci, 2024, 15: 1289485.。本草考古团队还对方志与本草中木瓜、麦冬、三七等中药的分布进行了考证,相关研究结果正在陆续发表。同时,团队与故宫博物院取得合作,得到了珍贵的清代宫廷御用药材文物。我们希望通过文献考证与现代科技溯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溯源清代药材产区,以期研究结果能为相关中药的道地产区发展历史及道地性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本知识库根据自动统计的数据生成可视化地图。其中作为参考的历史行政区划数据来自于复旦大学CHGIS V4数据。你可以在左栏根据行政区划浏览药材数量表格统计数据,也可以将鼠标指向右侧地图中对应的省府县,会显示相应的统计数字。
左右栏同时浏览数据和可视化图表
只使用左栏浏览表格数据
鼠标指向地图查看统计数据
按府显示统计信息
通过列控制需要显示的统计信息
只显示右栏地图
过滤省份显示表格统计信息
过滤省份显示地图统计信息,需要注意,地图筛选和表格筛选是相互独立的
县级统计地图使用了不同的圆点大小进行可视化
知识库在发布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知识库的封面是由地图书创始人曹江帮助设计的,但是封面设计者本身并不认识茯苓,所以一开始使用的图是土茯苓,而不是茯苓。土茯苓和茯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材。不少人误以为茯苓是植物根茎,其实茯苓是一种野生菌,它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的真菌。
《山野藏珍馐——茯苓》一文中的茯苓图片
《山野藏珍馐——茯苓》一文中的茯苓图片
制成中药的茯苓
而土茯苓则是菝葜科菝葜属绿叶植物的干燥根茎。一开始封面设计者是采用的维基百科上茯苓词条的配图,来自于十七世纪波兰籍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卜弥格著作《Flora Sinensis》(译:中国植物志)笔下的胡椒与茯苓树根。第一版设计完成后,经过知识库作者指正,后来才找到了正确的茯苓图片。
维基百科上介绍茯苓的词条,配图却是土茯苓,设计者上当受骗了
土茯苓其实长这样
制成中药的土茯苓
封面中使用的茯苓图片来自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上发布的文章《山野藏珍馐——茯苓》。其中简单介绍了茯苓这种植物,特此感谢。
知识库地址:
https://www.ditushu.com/book/361
封面图地址:
http://www.zrbhq.cn/sf_0FDE851250F74901B3E18AE38A55D31B_262_FBCA2EF6372.html
推荐在桌面浏览器中使用知识库,你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在小程序中使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