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依旧广为流传。游击队员英勇抗日的身姿,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其实历史上,这支游击队真的存在。而电影中的中队长,也是有人物原型的。
在真实的铁道游击队中,大队长和政委分别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英勇的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名字的来源,是因为他们总是活跃在铁路附近,利用铁路、火车和日军对抗。参加游击队的队员,大都是煤矿上的工人。
当时鲁南地区已经沦陷,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刘洪自小生活在铁道边上,为了生活经常扒车。
刘洪本人家境不好,但他却非常讲义气。每次扒车得来的物资,他都会和自己的兄弟们平分。靠着刘洪的救济,大家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义薄云天的刘洪,在附近的工人们眼中很有威望。所以当他选择组建游击队的时候,大家都纷纷响应。
刘洪在接受我党的领导之后,和自己的搭档王强一起,开始秘密组建游击队。王强也是一名工人,只不过相比刘洪的坚决果敢,王强为人更加灵活。
也正是因为两人性格互补,他们才能成为最好的搭档。在刘洪的带领下,游击队十几把大刀夜袭洋行,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在电影里,除了刘洪和他的搭档王强之外,还有游击队的政委李正。电影中的李正,是作为党代表来领导游击队的。
他不仅能和队员们打成一片,也能在刘洪打上头的时候,用冷静睿智的头脑分析当前的状况。
和刘洪的果敢坚决不一样,李正在行动之前,都会进行周密的安排。每次刘洪想不到的地方,李正也会帮忙查漏补缺。
电影中的铁道游击队,每个人都塑造得很成功。但其实,这部电影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
里面的很多人和事迹,都是作者走访了当年的老兵,根据他们的回忆艺术加工而成的。在真实的历史上,铁道游击队也有队长和政委。
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叫洪振海,出生于贫苦的家庭。他常年生活在铁道边,因此练就了一双“飞毛腿”。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洪振海就开始投身抗日活动。后来日军占领山东,他的家乡也沦陷了。枣庄被占领后,煤矿也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在煤矿里工作的工人,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工人们不仅每天吃不饱饭,还要被迫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看到自己的同胞被这样对待,洪振海内心十分愤怒。当时不仅枣庄老百姓生活得水深火热,隐藏在山里的我军也很艰难。
因为通讯被截断,山里的部队无法和上级联络,枣庄的党组织十分着急。在地方组织的申请下,党中央决定派人潜入枣庄。
因为当时枣庄已经被日军占据,所以在人选上,中央还是偏向于选当地人。就这样,洪振海和王志胜被选中了。
洪振海是刘洪的原型之一,王志胜则是王强的原型。随着两人前往枣庄,关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也拉开了序幕。
抗战牺牲的洪振海
洪振海一开始接到的任务,是在枣庄建立秘密情报站。因为日军的破坏,我党在枣庄的情报机构基本上都被破坏了。
所以建立情报站,就成了洪振海等人最主要的任务。然而日军对枣庄的围困,让这个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洪振海来到枣庄之后,就和王志胜展开了调查。一开始的时候,两人是打算开一个铺子,当成情报站的据点。
但到了枣庄之后,两人就把这个想法给否决了。相比在城里开铺子,在郊外传递情报会更安全一点。
因为枣庄有煤矿,当过煤矿工人的洪振海当即决定,那就在附近开个炭厂。这样一来,人员流动比较大,也能更好地隐藏他们的身份。
三十多岁的洪振海,仔细打扮一下还真的很像个大老板。在洪振海的操作下,他们的炭厂很快就办得有模有样。
利用炭场,洪振海迅速建立起了一条情报线。在洪振海的帮助下,坚守在山里的部队终于联系上了外界。
组织开会讨论后,决定让洪振海组建一支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在历史上真实的名字,其实是叫鲁南铁道队。
游击队刚成立的时候,组成游击队的成员很复杂。有从山里出来的部队成员,也有被洪振海聚在一起的贫穷工友。
虽然大家来历不同,但对洪振海都非常佩服。游击队刚成立的时候战斗力不强,物资也不多,全靠洪振海想办法。
洪振海也不负众望,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他从小生活在铁路边,对铁路和火车非常了解。
洪振海想到的办法,就是打劫日军的物资车。靠着一双快腿,洪振海非常熟练地扒上了火车。他迅速进了车厢,将车里的物资推下去。
在火车到站之前,洪振海又果断跳下车。靠着这种方法,洪振海收集到了两挺机枪,十几支步枪,以及两箱子弹。
这次虽然没有给日军造成伤亡,但大大增强了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在后来的日子里,洪振海他们依托铁路,开始和敌人不断周旋。
随着铁道队再次袭击日军的火车,日军决定对枣庄进行扫荡。游击队虽然发展壮大了,但依旧没办法应对日军的扫荡。
为此,洪振海向山里的部队求援。在两支部队的配合下,日军前来扫荡的部队并没有取得成果。
因为在那之后,洪振海依旧扒火车,炸铁路,扰得日军苦不堪言。敌人越来越忌惮神出鬼没的洪振海,决定要将他彻底消灭。
日军集中兵力,开始对游击队进行围剿。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大部队的突围,洪振海留下断后,却不幸中弹牺牲。
洪振海牺牲后,王志胜也因为伤重被转移到了后方。铁道游击队一时间没了主心骨,部队面临着存亡危机。
最后几个老队员商量,决定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新的大队长。大家没有商量,却纷纷选择了刘金山。
就这样,刘金山成了游击队的新任大队长,他也是电影铁道游击队刘洪的原型之一。当初作者在创作《铁道游击队》的时候,将两位大队长综合到了一个人身上。
但其实铁道游击队除了两位队长之外,政委也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任政委成中将
虽然在影片中,政委的闪光点比不上刘洪。但在真正的历史中,铁道游击队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政委的支持。
铁道游击队虽然只有两个大队长,但一共换过六任政委,其中有两位牺牲在战争中。剩下的四位中,以第六位成就最高。
游击队的第一任政委是杜季伟,他也是陪着游击队发展壮大的政委。杜季伟刚来游击队的时候,游击队还很弱小。
虽然洪振海威望高,但他并不懂如何做思想工作。杜季伟发现很多人都有思想问题,为此他下了大力气进行调整。
在杜季伟的帮助下,游击队的成员们经受了思想洗礼,理解了自己为什么要打仗。这样一来,游击队的实力再次得到了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后,杜季伟也一直在做政委的工作。55年大授衔,他被授予大校军衔。
最后一任政委叫郑惕,他成为政委的时候才22岁。虽然郑惕年纪不大,但他的军事才能却非常出众。
郑惕是在45年担任政委的,也就是在那一年,侵华战争结束了。郑惕奉命接受日军投降,却没想到遇到了大麻烦。
原来日军有一部分人不甘心失败,决定带着武器逃跑。这批人大概有一千多人,是游击队的十倍。
而且他们的武器也比游击队要好,正面对抗,游击队打败仗的可能很大。在和刘金山商量过后,郑惕决定智取。
他单枪匹马入敌营,找到日军部队的指挥官。当时日军的指挥官很嚣张,见郑惕敢一个人来,他放话说让郑惕有来无回。
对于这种威胁,郑惕丝毫不放在眼里。他给日军分析当前的局势,并且明确告诉他们,就算他们不投降也没什么。
他们现在跑了,只会被我军其他部队抓住。到时候他们就算想投降,我军也不一定会接受。郑惕的话,很明显让日军指挥官害怕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言辞交锋,日军指挥官终于颓丧地低下了头。他向部队下达放下武器的命令之后,就将郑惕放了回去。
抗战结束后,游击队被编入了中野,郑惕也继续在战场上发光发热。新中国成立之后,郑惕又奋战在科研一线,主导了一系列科研项目。
55年的时候,郑惕被授予上校军衔。88年军衔制恢复之后,他又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对郑惕来说,在铁道游击队的那段日子,是铭刻在自己骨子里的记忆。
那段峥嵘岁月中,是众人同心协力,才拼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种精神将永远影响着他,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