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政治上的坎坷,家庭中的不幸,人生里的悲苦,像地狱的烈火炼就了他的诗情,大量的政治诗、爱情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无题诗,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李商隐一生中最为后人称道,也最能展示其艺术成就的是那些“无题”之作,不仅词采飞扬,对仗精工,而且情意绵绵、寄意深远,读起来有感染力,品起来有味道,加之意象和情感的扑朔迷离,更令人感觉有神秘隽永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走马兰台”推测,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任职秘书省期间,诗中抒写作者曾与所钟爱的女子一夕宴饮,旋即应官而去的怅惘之情。

追怀昨夜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星光闪烁,春风吹拂。这里只点出时间、地点,并没有直接抒情言事。但诗人所以把环境气氛写得如此温馨幽雅,却是因为有一种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而这情又系乎人。

昨夜欣然相对,今夕人各一方,自是不免怅惘。诗人恨不能长出如同彩凤的翅膀,飞到所爱者的身边,与之相会。然而这毕竟是幻想。

纵不能相聚,但彼此的心却象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

宴席之上,灯红酒暖,筹觥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何等热烈。反衬出诗人此刻的凄凉寂寞。

作者深深惋惜自己羁官秘阁,不能与所爱者常相竞夕欢聚,而一听到晨鼓声就得走马应差,象飘转不定的蓬草一样,身不由己的去应酬无聊的校书生涯。

这个结尾,将爱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飘蓬的慨叹有机融合,大为深化了诗的意蕴,使得这首采用“赋”法的无题诗,也象他的一些功于比兴寄托的无题诗一样,含有某种自伤身世的意味,流露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逆反心理。

这首诗着重抒写诗人心理活动。随着心理活动的自然流程,场景与事件亦呈无序状态。联想自由,时空交错。首先写昨夜,次写现境,而后又写回忆,结尾又回到自身。如此思绪飘忽,虚实交错,确有“意识流”作品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这首诗写一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梦绕魂萦的情思。

首句直抒怨尤之情,说是当初分别时对方虽有重来相会之约,如今看来,不过是徒为“空言”,实则一去便杳无踪影了。这怨情似乎来得突,但通读全诗后,便可意会这是抒情主人公一夜思绪纷纭,梦醒之后的一种感悟,一声嗟叹!万种惆怅都归咎于这“空言”。想到这里,耳目所及,适是残月照楼,晨钟奏响的时候。这凄凉的气氛更烘托了这男子的悲凉心境。

诗作将时序颠倒,先写清晨梦醒之思,造成异峰突起之势。而后从容落笔,追溯夜间的事情。梦中曾有短暂的欢聚,但接着便是难堪的远别和不能自制的悲泣。梦醒之后,便急切地给对方写信。思念的激情驱使抒情主人公伏案疾书,倾诉积愫,不知不觉就草成书信。

梦醒书成之际,烛光所及,照出一半用金色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而绣有芙蓉图案的床褥上仿佛还微微浮动着麝熏的出香。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物融成一片,恍惚中几疑梦境是真实的存在,甚至还仿佛可以闻到飘散在被褥上的余香,似乎日夜思念之人就近在咫尺。

这是刹那间产生的幻觉,也可能是对梦中情景的回味。而这幻梦一经消失,随之而来就是室空人的寂寥和怅惘以及往事不可复寻的感慨。这眼前的“金翡翠”“绣芙蓉”也就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索寞处境的反衬,使抒情主人公更清醒地意识到会合无缘的苦痛现实。

主人公用刘晨重人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自况,说自己本就抱憾于蓬山远隔,岂能更堪远隔万重蓬山呢!双方本来就相距较远,会合已难,后来相去更远,会合的希望更加渺茫!由此引起的离恨也就更加深长。

这首诗由“梦”抒写“远别”之情,但没有依循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时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此后将梦中和梦后,实境与幻觉揉合在一起抒写。

抱怨之辞不过是一时之情,思念之情却是绵邈深长。诗中所说情事本可以成为叙事诗的题材的,但在诗人笔下,生活的原料已被提炼升华为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情节的消溶,场景的跳跃,时序的颠倒,使诗的内涵更丰富,意蕴更精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这首诗写一幽居未嫁女子于清宵静夜自伤身世遭遇的情景。

层层帷幕垂落居室。在这寂静的夜晚,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漫长。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见萧衍《河中之水歌》)。

借指女主人公住所。透过静夜清寂的环境,特别是对清夜“细细长”的感受,就暗示了女主人公彻夜难眠的情状。夜是无形的,而“细长”,则是人的“移情”的产物。

领联巧用两个典故。即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合的传说和南朝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中“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句意。进而写出女主人公在爱情上的遭遇。

她追思往事,觉得以往如神女般的追求和幸遇都不过是一场梦幻。到现在,自己依然像小姑那样,独处无郎,无所依托。商隐作诗好用典故,且时有僻典。但此处两个典故却不露痕迹。信手拈来如同己出。

女子感情上的挫折和失意,这里,连用两个比喻,说自己如柔弱的菱枝,偏遭狂暴风波的摧折。又如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得不到月华甘露的照拂滋润。“不信”,意谓有意为之。“谁教”,犹言不教,不令。措词婉转而意极沉痛。

女主人公独处幽闺,非但得不到感情上的抚慰,而且还横遭摧折。但她执着于自己的爱情追求。所以,尾联坦然表明自己的心迹:“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直道”,即便说。清狂,不慧,不明智。也可解为无所顾忌的痴情。

两句意思是说,即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惆怅终生而痴情不改。在相思无望、爱情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不改初衷,既写出相思的深挚,又见出人物命运的可悲。这结语淋漓沉痛,令人叹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三首“无题”看上去均与爱情相关,而且同是不幸的爱情遭遇。作为爱情诗,这些“无题”之作集中展示爱的渴望和这种渴望受到现实压抑的痛苦,洋溢着浓厚的悲剧情调,这一切很像李商隐执著追求而又处处受排挤、难以大展才华的命运。

因此,后人通常认为,这些“无题”诗,不过是李商隐借男女之情,表达自己“不遇”的情怀。总之,用一种美好情感的毁灭来展示现实中的悲剧,这既是李商隐对人世间诸多美好事物不幸命运的概括,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形象比喻,更是诗人自身一生美好精神追求惨遭打击的深远寄托。因此,“无题”诗是李商隐对精神毁灭的挽歌,也是对人生现实悲剧的伤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当时被视为李党的王茂元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的女婿,为此遭到牛党忌恨。

同年春,商隐赴博学宏词试,落选回泾州,于是登临感怀,抒写了自忧愤国事的情怀和抱负,并对猜忌自己的朋党势力加以嘲讽。

登上绵长、高耸的安定城楼远眺,在枝柯披拂的绿杨林外,泾水岸边的平地和水中洲渚尽收眼底。于是触景生情,生发出以下的情怀和感慨。

先以贾谊、王粲自伤身世。贾谊在其所上《治安策》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之语;故谓“虚垂涕”。王粲流寓荆州依刘表,作《登楼赋》抒其怀拖和苦闷。贾谊献策之时,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样年轻。贾谊上书未售,作者名落孙山;王粲依刘表,作者入幕府。其遭遇、心境与两位古人正相仿佛。如此取拟于伦,可谓贴切。

上句言淡于名利、归隐江湖之想。下向抒回天转地、建功立业之志。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功业在先,归隐在后。此意从所用典故中可以看出。江湖、扁舟系用春秋时代范蠡之事。

此处正以此典表明作者早有归隐江湖之意,只待建立旋转乾坤的功业之后,便可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里一个“永”字,即可见出作者毕生志趣所在。两句诗既有所超脱,又有所执着。既有恬淡的情怀,又有担当事世的志向。

尾联以《庄子·秋水》中一则寓言,表明自己不屑于个人利禄,蔑视朋党猜忌的心迹。

庄子在这一寓言中说:惠施在梁国为相,闻说庄子想取代其相位,其感恐慌。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并以鹓鹐(类乎凤凰的鸟)自比,说此鸟非梧桐不歇,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所爱吃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

这两句既阐明自己对于利禄的鄙视,胸怀的磊落。强化了“永忆江湖”同时又对那些汲汲于名利,嗜腐成癖,妄加猜忌的人们(牛党)加以揶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初食笋呈座中》

这首诗作者以嫩笋自况,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

“嫩箨香苞初出林”,箨(tuò拓):笋壳。香苞:指笋壳包裹着的笋心。这一句明写刚刚秀出林莽之中的嫩笋。暗含自己英才方显之意。

第二句说嫩笋之名贵难得,兼有自恃才情的意思。於(wù乌)陵:汉县名,唐时为长山县(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属淄州。这一带竹子稀少,故说“论价重如金”。作者当时在䆓海观察使崔戎幕,地与淄州相近,因而也说於陵竹笋的珍贵。

第三句说唐都长安物产丰富,暗指各色人等之众多。皇都:指长安。陆海:陆地上如无所不出的大海一样物产丰饶地区。《汉书地理志》:“秦地有户、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既然皇都长安什么货物都有,为什么偏要忍心去剪“初出林”的笋心呢!

最后一句“忍剪凌云一寸心”既状物又言情,语意双关。本来可以长成高入云端之青竹的嫩笋,却刚一长出就被剪掉。实含有少年人不幸受挫、有志难酬的苦辛。

大和七年,诗人赴长安应试不第。八年春,随崔戎赴䆓海幕。此诗大约就是写这种怀才不遇,仕途困顿的心境,并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但这一切都含蕴于物象之中,托物言志,写得婉转含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并不难理解。主人公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历来解说纷纭。有的说是刺女道士,有的说是悼亡,有的说是“自比有才,反致流落不遇”,也有的认为是诗人对自己“依违党局、放利偷合”的自忏。

刘学锴先生根据李商隐《送宫人人道》、《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的有关内容及对唐代女子入道成为风气的事实,认为“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

前两句是写主人公孤独寂寞,长夜难眠的情境。这里没有写到人,只是说云母(装饰物)屏风上,深夜还映照着黯淡的烛光,这室内的情景已是十分凄清空寂了。室外呢,银河渐落,晓星隐没,又是一种清寂索寞的景象。如此环境,如此感受中的主人公是何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主人公对烛难眠以至眼看着银河西落。此种孤寂凄冷的情怀使她不禁感慨万端。身处长夜,自然就想到了月中的嫦娥,于是以嫦娥自况,说是像嫦娥当初不该偷吃灵药,以致面对碧海般的青天夜夜独守月宫一样,自己也不该求仙学道,以致幽居道观,受这种宗教清规的束缚。

四句诗以沉郁绪密的笔调,写出主人公的孤寂索寞和精神苦闷。

从诗人希望上进,追求高洁,又不免陷入羁泊流落的孤独遭遇看,此诗未始没有作者自伤身世的意味。

独守月宫的嫦娥,幽居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确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主人公的身份不必过于坐实。这是一个具有多维指向和复杂内涵的艺术形象。是一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诗人是写道冠女真人,还是写自己卷入牛李党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是个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