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诸多后遗症。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认知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康复治疗
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只要按时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就能够让患者恢复健康。他们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药物对脑血管的疏通或者神经保护作用上。
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急性期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防止脑组织进一步坏死。但是,对于已经受损的神经和肢体功能等,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康复治疗则是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刺激神经可塑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误区二:康复治疗要等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太晚开始康复)
一些医护人员和家属担心早期康复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比如引起血压波动、再次出血等情况。所以往往等到患者生命体征完全平稳,比如血压、心率等都在正常范围,且没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后才开始康复。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早期康复是非常关键的。在病情稳定后的 24 - 48 小时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干预,如床上良肢位的摆放。早期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大脑在脑卒中后的早期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重组能力,适当的康复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误区三:过度依赖器械康复,忽视主动康复训练
随着康复器械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只要使用先进的康复器械,如电动起立床、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等,就能够让患者恢复。
器械康复有其重要的作用,比如电动起立床可以帮助患者早期适应站立位,改善体位性低血压,预防骨质疏松等。但是,主动康复训练才是康复的核心。主动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激活患者大脑的运动控制区域,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误区四:康复训练强度越大越好
患者和家属往往急于看到康复效果,认为加大训练强度能够让患者更快地恢复,所以不断增加训练的时间和难度。
康复训练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度的训练强度可能会导致患者疲劳、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不良后果,甚至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康复。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误区五:康复治疗只在医院进行,出院后就不用了
患者和家属认为康复治疗是在医院里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治疗,出院后就没有必要再继续了。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院后的康复也同样重要。在医院里,患者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系统治疗,但出院后,患者在家庭环境中也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在医院里取得的康复成果。家庭康复可以包括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患者和家属需要正确认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避免陷入上述误区。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康复治疗,才能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