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振兴考核如何“瘦身”?精简设置21个二级指标!

碧翰烽/文

据媒体报道,针对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乡村振兴领域“考核过多,考核方式不合理,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海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力为乡村振兴领域考核“瘦身”。

如,针对考核过多的问题,组织一支队伍开展一次工作,减少实地考核频次。针对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利用各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已有数据进行考核评价,尽可能减少实地检查。优化乡村振兴大比武活动,不再组织擂台赛和市县交叉检查。取消利用“钉钉”系统开展驻村干部考勤管理。

再如,针对指标设置不科学的问题,着力精简优化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内容和指标,只设置12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组织相关部门对基层反映集中的“低保对象人数不低于上年度”、“脱贫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0%参保率”、“脱贫人口新增贷款总量不低于上年度”等考核指标进行研究,将其调整到合理水平,切实减轻基层迎考压力。

关于考核工作给基层增加负担,是基层干部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负担当中存在的不少形式主义、无意义事务,耗费了大量精力、时间和资源,使得考核无意义,工作也无意义,大家是疲惫不堪,却不一定取得了实际效果。

所以,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应该彻底取消对基层组织的考核,否则形式主义难以整治;有的基层干部认为,一些部门形成了思维惯性,总想着以考核之权之便推卸或转嫁责任。

为什么有的考核体系越来越复杂?总是精简不下来,就是想把责任压给基层的部门单位及内设机构太多了,当这些机构单位多了,即使每个单位只设一项指标,单位多了,累计起来就不是一个小考核体系了,成百上千的指标就是这样出来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说明机构改革还可进一步完善。如,有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职能交叉,如果都进行考核,必然也会重复压到基层,导致同一件或同一类事项,往往有多个部门在考核,整合之事大有文章可做。

现在回到考核体系上来,至少要做足四个“少”字文章:一是少指标。凡是考核指标,一般应以结果性指标为主,要考虑关键的、实惠的、合理的指标。那些过程性的指标,目标方面存在矛盾冲突的指标,就不要考虑。

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的源头减少指标,一个是控项目,考核的项目要控制住,要以基层工作的重要职能职责进行归纳,不宜过度细化,比如经济工作一个大项不要分得太多细项,对于基层的考核就要突出重点项目,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再一个是控部门,每一个考核项目,不要设置太多的考核部门,凡是考核部门多了,指标必然扩张。尤其是一些部门总是搭车进行考核,越来越多之后,反而把项目的主业给占据了。

二是少实地。实地检查多了,一方面干扰基层,一方面助长形式主义。最好的方式方法就是两点,一点就是采取信息化考评方式,通过信息数据共享,直接抓取和分析考核所需的数据;再一点就是民意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民意调查。

即使需要实地检查,也主要应该是核实相关数据和线索。

三是少虚功。真正的考核就是看干了多少实事、好事,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说,看现场,访群众,当然就是实事求是。而不是像有的就是坐在基层办公室或酒店宾馆翻看开会发文、台账资料、情况汇报等。如此,必然会助长基层刻意留痕的形式主义或弄虚作假。可能就会导致实事不干,全干虚活。

四是少惩戒。考核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工作总会有好有差,这是自然而然的。问题是有的地方将考核只是视为找问题,过于强调追责问责,在激励奖励表彰表扬方面有些羞羞答答,人财物资源项目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力度和氛围。

工作要想干好,当然要激发人的活力,人的活力从哪里来?压力,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动力,有时候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