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总共49家企业上榜,超四分之三是中国的。
从BNEF今年4个季度榜单变化来看,上榜企业数量逐季递增,中企占比持续提升,具体来看:
~2024年Q1,上榜企业25家,中企14家,占56%;
~2024年Q2,上榜企业35家,中企23家,占比超6成;
~2024年Q3,上榜企业38家,中企27家,占比超7成;
~2024年Q4,上榜企业49家,中企38家,占比近8成。
如果BNEF是我国的机构,怕都要被怀疑“夹带私货”了。
但BNEF总部位于英国,是全球新能源领域最具公信力的行业研究机构之一,其发布的全球储能厂商 Tier 1榜单更是“含金量”十足,被欧美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当做挑选合作伙伴的关键参考项。
彭博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里,中国储能企业数量、占比双双提升的现象,反映出我国储能企业出海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球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水土不服”是落榜原因?
彭博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里,我国上榜的38家储能企业主要分为2大阵营:
一是“储能电芯+直流侧储能系统”复合厂商,这类企业除了能自研、自产储能电芯外,还具备生产直流侧储能系统的能力,典型代表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比亚迪、中创新航等;
二是交流侧储能系统集成商,这类企业PCS研发实力雄厚,具备复杂集成和完整系统交付能力,且电芯大多外采,如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远景储能、奇点能源等。
而这些企业在彭博全球一级储能厂商2024年4个季度榜单里的综合表现,反差极大:有上榜后连续“霸榜”,地位不断稳固的,也有上榜又落榜,存在“掉队风险”的。
这一现象与我国储能企业能否适应海外市场需求有关。
2024年以来,乌克兰、新西兰、巴基斯坦、北非、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出现停电、缺电或电力价格上涨的现象。
原因众多,比如乌克兰8月停电是因为高温天气扩大了用电缺口;新西兰电价飙升是因为干旱导致水库水位不足,水力发电量骤减;尼日利亚电网频繁崩溃则是当地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网建设不健全、部分电站运转效率低下等因素导致的。
乌克兰高温天气(图)
有储能需求的地方就有中国储能企业,但“水土不服”成为了众多中储企业碰壁的原因。
海外储能市场产品认证标准、售后难度等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比如:海外整体质保年限要求15—20年,而国内是5年左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认证要求也有所不同,北美主要采用UL认证体系,欧洲是CE认证体系,澳大利亚则是CEC认证体系。
加上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原本业务表现不错的中储企业,因为脑子一热冲进不熟悉的海外市场,撞得头破血流的案例比比皆是。2021年,阳光电源的海外大储业务就交过10亿元左右的“学费”。
海外储能,巨头的舞台
2024年以来,我国储能产业出海力度猛增,产品从前期的电池等零部件为主,到现在全产业链产品陆续入场;目的地也从欧美辐射向中东、澳洲、东南亚、北非等市场。
仅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企业就在海外斩获了超70GWh储能系统订单,合同金额接近10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绝大部分订单,落入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位列彭博2024年全球一级储能厂商榜单的巨头手中。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宁德时代,今年储能出海赚得盆满钵溢。“2024年Q3,储能预计出货 30GWh,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20%,且基本为海外大储,多点开花,持续性可期。”宁德时代说。
原因很简单,2024年美国大储市场爆发,而宁德时代与特斯拉、Fluence、Nextera、Flexgen等美国储能客户达成了深度合作。尤其是特斯拉,宁德时代是其独家储能电芯供应商。
全年来看,宁德时代预计公司储能出货量可达105-110GWh,同比增长超55%。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亿纬锂能,6月拿下POWIN的15GWh大单,9月又将AESI的订单规模从13.389GWh提升至19.5GWh,2024年不是在签单,就是在签单的路上。
其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高达35.73 GWh,同比增长115.57%,超越动力电池成为公司最大业绩增长点。
另外,亿纬锂能还推出了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成功在美国突围,落地ACT公司(Amplify Cell Technologies LLC)。
中国储能出海绕不开的企业还有瑞浦兰钧,签单、建厂、研发新品、设立分公司,其出海之路走得又快又稳。
不仅与Powin签署了12GWh的问顶320Ah储能电芯合作框架协议,还陆续与SUNPIN SOLAR、VENA ENERGY、Energy Vault等国际能源巨头达成合作,总规模约40GWh。产品方面,在314Ah大电芯和5MWh储能系统量产的同时,推出了564Ah问顶储能电芯等创新产品。
2024年H1,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量达8.60GWh,同比增长约45%,连续两个季度蝉联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三席位。
另外,阳光电源签约沙特ALGIHAZ全球最大储能项目(7.8GWh),欣旺达储能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州1.6GWh储能项目提供NoahX 5MWh液冷储能系统,楚能新能源与YN Energy达成1.6GWh的储能合作,我国储能企业海外签单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种种迹象表明,海外储能市场空间巨大,我国早早出海的企业已相继成功掘金,而这一现象能保持多久,却是一个未知数。
不光吃肉,还挨打
海外储能市场收益大,风险也不小。
正如笔者在《两大电池项目停建,蜂巢能源“出海”遭毒打?》文中所言,蜂巢能源受资金压力、欧洲针对性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已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并将于2025年1月底彻底终止其在欧洲的业务。
2021年因为欧洲户储爆火混得风生水起的派能科技,也因为欧洲户储遇冷陷入危机,董事长被调查,50亿的储能电池大项目也被迫延期。
派能科技项目延期公告(图)
更麻烦的是,现在海外储能也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美国清洁能源协会(CEA)发布报告,2024年,美国从中国厂商手中购买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的价格从2023年的180美元/kWh下降到148美元/kWh,下降了近五分之一。
种种迹象表明,储能出海这条路并非坦途,政策、市场变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海外市场合同履约、交付后面隐藏的巨大风险,极大地削薄了海外储能的利润,并导致部分企业掘金不成反被“活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