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儿子自己早段时间突然跟我说,他要抑郁了,但是平时生活中该吃吃,该喝喝,也没看见他有什么抑郁的症状,就是不想去学校,这是青春期逆反情绪吗?”在发育行为科张连舫主任的诊室,一位家长正询问张主任。
门诊案例:
小明(化名),14 岁,原本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但在家庭出现变故后,父母经常争吵,对他的关心也越来越少。渐渐地,小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和以往喜欢的活动都失去了兴趣。然而,父母以为只是孩子青春期的小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小明的症状愈发严重,开始出现失眠、头痛等症状,情绪极度低落且不稳定,时而大哭时而呆滞。父母这才带孩子来医院看诊。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大脑已经出现轻微萎缩,确诊为中度抑郁症,父母后悔没有早点带着孩子来检查。
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张主任制定了科学的干预方案:
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
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为原则,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小明抑郁的症状,再配合心理治疗,会帮助患者认识本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
家庭教育指导
在整个沟通的过程发现,父母的陪伴也是孩子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感情不和谐也是导致孩子抑郁的关键因素。父母需要主动营造一个安全、开放的沟通环境。要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相互支持和鼓励。
干预结果:
小明服用中药一个月后,睡眠和食欲开始改善,情绪也逐渐稳定。继续调整药方服用三个月后,头痛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加上心理疏导,整个人都开朗起来,也能和学校同学和睦相处,小明的妈妈看到孩子状态越来越好,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真假抑郁症如何辨别?
01情绪的持久性与深度
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情绪低落,并且这种情绪低落是深刻而持久的,通常会持续两周以上,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
而伪装出来的抑郁症,可能暂时表现出悲伤、沮丧或失去兴趣的行为,但这些表现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吸引注意、逃避责任或满足某种心理需求),而在目的达成后会迅速转变或消失。
02心理与行为习惯变化
抑郁症不仅影响情绪,还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行为习惯上的变化。这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食欲改变(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变化)、精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03出现躯体化障碍
当孩子频繁诉说身体有各种不适,像胸痛、头痛等,然而经过医院全面检查却无法找到确切病因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前往精神科就诊。当孩子抑郁程度过重,超出身体可以承担的范围,压抑得不到表达,就会通过身体来表达,比如说痉挛、手抖、耳鸣、失眠或者是厌食。
比起孩子撒谎逃避学习,更严重的是,孩子已经得了抑郁症却不被重视,导致病情恶化,孩子大脑萎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作为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儿童发育行为与学习能力研究基地,设立发育行为门诊专科,配备科学完善的医疗设备,团队成员均由经验30年+的儿科专家构成,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院内乐园式就诊环境,1v1单独诊室保护孩子隐私,特色医教家结合诊疗理念,多学科联合会诊,精准病因对症治疗各类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