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英雄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成果。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国家危急时毅然决然奔赴前线,在国家胜利后却隐姓埋名回到老家,不为自己争取任何名或利。
这个人就是蒋诚,抗美援朝的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蒋诚,一生都在用生命捍卫和珍惜着和平,他在青年时期依然入伍,在抗美援朝时期奔赴前线,在上甘岭战场上抛下了自己的热血,他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而获得抗美援朝战争一等功、三等功的蒋诚,在战争胜利后,选择的不是鲜花荣誉,而是归隐家乡。
虽然他淡泊名利,可是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永远敬他、爱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蒋诚出生在1928年的川渝,参加的是1949年解放成都的中国解放军,当时他才二十一岁。
而参加抗美援朝时也不过是次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蒋诚毅然决然跟随解放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场战争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因为1950年朝鲜战场的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所以抗美援朝不仅是为了援助朝鲜,更是为了保护中国。
这场战争是一场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战争,持续了四年的异地作战,同装备精良的美国兵作战,共计240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高达百万,损失的武器不计其数,消耗战费约63亿人民币。
这场战争也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抗美援朝消灭了帝国主义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争取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国防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蒋诚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战士,是抗美援朝战争重要的一部分。
他先是在成都为了一名解放军炮连战士,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队伍一起由长甸河口入朝,开始参战。
由于表现优异,蒋诚先被提拔为了副班长,又火速入了党,在朝四年,他同队伍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战斗400余次。
而在这所有的战役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痛的一次战役要数在上甘岭的那次战役,那也是蒋诚最为艰险,最为悲壮的一次战役。
血战上甘岭
不管再过多少年,再提起上甘岭,我们中国人都会满含热泪。
这次战役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上甘岭战火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二战最高水平,是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打出了我们的军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屈不挠,永不服输。
这场战争也是极其残酷惨烈的一场战争。我们死去了1.5万的同胞,1.5万的人民军人的牺牲才换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战地频繁得失而复得,伴随着的是每次换占领人的白刃红肉的拼杀,肢体乱飞的炮炸,伴随着的是无数志愿军的牺牲。
我们每一号阵地,每一天时间,都是在用血肉和生命去死守。
蒋诚所在的92团在刚刚到达上甘岭时,立即被上级要求在三天准备后立刻发动反击。
因为当时上甘岭的局势已经很严峻了,负责第一阶段战斗的十五军四十五师已经在短短不到十五天内拼光了5600多兄弟。
不到半个月,已经有五千多名志愿军牺牲,我们的战士在装备落后、粮食缺乏的情况下,生生地用血肉在上甘岭上拼杀,才守住了一方阵地。
而蒋诚所在部队的任务就是,死守上甘岭,正面压制美军火力。
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九十二团的战士们丝毫没有惧怕,他们迎敌而上,拼机枪,拼刺刀,拼大炮,死死守住上甘岭。
在战斗期间,蒋诚被一枚炮弹击中了腹部,高速旋转的弹片炸开了他的腹腔,可是在冲锋陷阵的重要时刻,他甚至没有丝毫倒下的意图。
他将被炸出来的肠子塞回肚子,忍着剖腹的剧痛,拿起枪继续战斗。
像神话一样,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蒋诚击杀敌军400余人。还奇迹般地用机枪打下了美军的一架飞机。
他在上甘岭的英勇事迹先是被评为了一等功,在1954年时又再获三等功。
在战场上,他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不论生死,一心为国,因为只有忘记了自己生命的人才能在那样艰险的境地下继续冲锋。
深藏功与名
蒋诚在1955年才回到故土,青壮远战,负伤归乡。
他结束战争后,没有选择在天安门接受荣耀后继续当兵,相反,他在一片欢腾中寂寂退场,离开繁华的首都,回到了平静的家乡。
他归家后,对一切的战争荣耀和伤痛只字不提,他的家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在战场上曾经受过那么重的伤。
而我们重新找到这位英雄时,他已经白发苍苍了。
蒋诚回到重庆老家后,他很快重新适应了农村生活,他努力学习种蚕知识想要带领村民致富。
有一次他老家筹备修路时,修到一半资金断裂了,蒋诚就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贷款2400元帮助家乡继续修路。
路修好了,可是2400元债务的偿还却成了蒋诚家的一大负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后来为了偿还这笔钱,蒋诚一家人决定卖掉房子,而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度,在上级的调查下,才发现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在桑蚕站工作的老人,居然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英雄。
蒋诚的事迹终于在33年后开启了尘封的盒子,他的功勋重新发出绚烂的光束。
在当地知道了老人的身份后,立即对蒋诚采取了一系列优待措施。
央视网评价他“用自己的鲜血和无悔,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现在老人依旧生活在重庆的老家,儿孙绕膝,子女孝顺,妻子相伴。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看到曾经的英雄能够安享晚年,也是莫大的安慰,对于这样的英雄,我们永远敬爱,永志不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