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阿毛 编辑 丨 历史国编辑部
现代英文将独裁者称作dictator,是个非常负面的单词,但其实dictator本指“独裁官”,乃一古罗马官衔,曾经是只有非常高尚贤能之人才可担任。
相传罗马人在西元前509年放逐了自己的国王,改行共和制。
其国不复以一人所治,而是由家世显赫的贵族们组成元老院(senate),共同商议国政。
元老院每年提名两人为执政官(consul),交由公民票选通过遂可任职。
1889年意大利壁画,想象古代罗马元老院内论政之貌。
执政官为全国最高行政长官,并且在战争期间也是最高军事统帅。
此职权责重大,罗马人担心若入野心家之手,恐将沦为复辟称王的跳板,乃规定执政官任期只限一年,卸任后十年不得再选,而且每次选举必出两人共职,权限等高,均有权否决对方命令。
这套制度保证没有任何人能单独掌握大权,确实维持住了罗马的共和,却也有其弊病。
话说和平之时,修法论政,执政官甲乙二人如果所见略同,处理国事倒也顺遂。
但若甲乙互为政敌,执政官甲不论出何议案,乙均否决;
乙不论出何议案,甲亦否决,最坏状况就会类似政府瘫痪,一整年什么事也办不成。
又说到战争之时,征兵成军,若得两支军队,则执政官甲乙各率其一军出战,彼此互不为下属,两军之间或是协同作战、或是各谋功勋,尽看甲乙武德而定。
但若兵力不足,仅可组成一支军队,两名执政官就必须每日轮流指挥,譬如今天、后天以甲为帅,明天、大后天则以乙为帅。
甲乙用兵如无默契,战事又不可于一日了结,每逢隔日即大改战略,有时便可能导致惨事。
罗马人也知道这些弊病,所以又在执政官之上设置了独裁官。
面临紧急状况时,元老院可任命一人为独裁官,其任期仅半年,期间由此人独掌国家一切权限,统帅所有军队,是在罗马共和中最接近国王的存在。
独裁官言出命令,罗马公民不得不遵从,是以今日英语dictator之字面意思即为“口出命令者”,其动词字根dictate的基本含义便是“说话”、“口述”。
独裁官是在共和面临巨大危机,并且现任两名执政官都已无法处理时,才会出现的临时职位。
元老院只可能推举最德高望重、最可信赖的人出任。
能被立为独裁官是一项无上的荣誉,这表示国家将所有的权力都交托给了你,你则必须在解除危机后将权力归还国家,再度变回一介公民。
于是历届独裁官,通常都是政绩或战功显赫的前任执政官,都已经有很高社会地位才能得此殊荣。
而此间最负盛名者,则属第四或第五任独裁官辛辛那图斯(Cincinnatus 约西元前519~前430年)。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Cincinnati)之辛辛那图斯铜像。
铜像手持一把斧头,周围绑缚木棍,此物在罗马称为“法西斯”(fasces),代表持有者可行使国家托付的权力。
铜像另一手托着犁地的农具,则是因为他在出任独裁官前已退休归田。
前509年,罗马的末代暴君被放逐时,辛辛那图斯还是个十岁孩童,他便是第一批在共和制下长大的罗马人,乐于为奉献。
罗马人认为贤达之人必须又能领导民众、又能领导士兵,辛辛那图斯于是不论文官、武将之职都曾赴任,渐累功绩,便在年近60的时候(前460年)当选该年执政官之一。
任期届满后,辛辛那图斯以为一生成就足矣,便退休回自己的农地。
当时罗马只是意大利半岛上诸多城邦之一,领土仅限罗马城与其周边农地,除了西面临海之外,南北东三方均被其他城邦或部落包围。
尚未称霸的罗马共和为图生存,便不断与这些势力结盟或交战,其中有些与罗马人同讲拉丁语、祭祀相同神祗,有些则是语言不通、文化相异。
及至前458年,罗马东方山丘上的埃桂族(Aequians)撕毁前年签订的协议,攻打罗马的盟友邻邦塔斯库勒姆(Tusculum)。
塔斯库勒姆守军不敌,乃向罗马求援。
罗马共和建国初期势力图。
罗马(Rome,红圈)直接控制区域只在其城市周围,然后便被其他城邦、异族包围。
其中埃桂族(Aequians, 红底线)居其东方山丘地带,塔斯库勒姆则居罗马东南,因与罗马同为拉丁语民族,地图上标为 LATINS(双红底线)。
罗马举军旅二支,一由执政官甲率往救援塔斯库勒姆,另一则由执政官乙领向山中,欲攻取埃桂族家园之地,逼其罢战求和。
两军出后,执政官甲军至塔斯库勒姆城郊,离敌不远,却以为时间已晚而未上前交战,先扎营休息起来。
埃桂军得知后,连夜速走布阵,环围住罗马军营,困之于八面迎敌之势,覆灭在于旦夕。
另一方,执政官乙军攻入埃桂族山中界域,其于家乡竟有守兵多于罗马所料,战情遂胶着难下,无力分援他处。
库勒姆,救出受困友军。
元老院遣使传令,使至辛辛那图斯家时,据说他正亲自在田里赶着一头耕牛犁地。
辛辛那图斯收到任命,即上马领兵,然后仅在14日内就打败了埃桂族军,逼其终战而降,凯旋返回罗马。
1806年油画,右方有辛辛那图斯与一名牧童站在耕牛旁,左方则是元老院的使者,肩膀扛着代表国权的法西斯,前来任命退休的辛辛那图斯成为独裁官。
此时他的独裁官半年任期才刚开始,辛辛那图斯却以为国难既除,一回罗马旋即辞退独裁官之位,然后卸甲归家第一件事,又是直入田地赶牛犁土,完全一如既往。
独裁官的权力是很诱人的。
纵使国家已无战事,辛辛那图斯仍可在六个月自由颁布政令、任命官员,但他却对争权夺势的政治没有兴趣,在第一时间就将权力交回元老院,因此在西方历史盛负美名。
今日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大城名叫辛辛那提(Cincinnati),就是以罗马共和的辛辛那图斯命名。
其他像在密苏里、爱荷华、印第安纳、伊利诺、堪萨斯等州,也有较小市镇叫做辛辛那提,全美共有六处。
美国人崇拜辛辛那图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共和国比作新的罗马,而曾经主宰他们的英国则等同被罗马放逐的古代暴君。
辛辛那图斯既是罗马共和的典范,自然也成为美国人的典范,而美国人之中最为仰慕辛辛那图斯者,则当属于乔治 · 华盛顿 (1732~1799年)。
華盛頓出生于北美东岸的英属弗吉尼亚(Virginia)殖民地。
原本他对于英国的忠诚就像辛辛那图斯对于罗马,却终究对母国封建的君主制感到幻灭。
1754年,同在北美拥有殖民地的法国与英方争夺领地,开始英法北美戰爭(1754~1763年)。
22岁的华盛顿当时已入英国殖民地军,官拜少校,在这场战争中颇有功勋。
某次遇敌伏击,英军受创甚重,华盛顿自身衣帽被子弹射穿四处而未伤,又冷静指挥士卒撤退,遂得勇名。
英国于这场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以为自己的表现足以晋升为正规陆军军官,上司们却只许他留在地位较低的殖民地军,只因为华盛顿不是来自母国的贵族。
英国鄙视殖民地出生者,于北美又且赋税不浅,1775年便终于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北美东岸13个前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组成国会,将原本的殖民军改编为美国大陆军(American Continental Army),并举派华盛顿为其总指挥。
1775年宣布独立的13个英国殖民地。
独立革命初期,美方战情艰困,外国亦无援助。
华盛顿率领以民兵组成的大陆军,面对训练严谨的英国正规军便打得十分吃力,与之周旋数场战役皆未可大胜。
直到1777年,英军欲取纽约首府奥尔马尼(Albany)失败,于萨拉托加(Saratoga)战役遭大陆军包围击败,导致英军6000多人投降,形势甫才扭转。
身为英国旧敌的法国,此时认为英殖民地叛军或有胜算,乃始支持美国独立。
华盛顿并未参与萨拉托加战役,但他在1781年与指挥大陆军与法军联盟,再度包围英军于約克鎮(Yorktown),迫使7000余人降,则是给了英方致命一击。
1836年油画,描绘华盛顿于約克鎮战役中坐镇指挥(中央靠右)。
約克鎮之役是独立战争中的最後一場大战。
英国败于此战之后便与美方谈判,终于1783年签订巴黎协议,承认美国主权。
当年华盛顿总司令任期未满,却提前请求退休,因为他想效法古罗马的辛辛那图斯,在共和的危机解除后立刻放弃权力。
此时华盛顿51岁,打算退休回老家维吉尼亚的农庄,像辛辛那图斯一样专心务农,不再牵扯政事,竟可惜不能如愿。
因为就在数年后,美国将选首任总统,同为建国元老的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35~1826年)以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等人各分党派、互不相服,唯有华盛顿出面参选总统,众人乃服。
华盛顿便很不情愿地中断了退休,于1789年高票当选为总统。
就职演说时,华盛顿花了相当篇幅去解释自己出选总统的理由,语气中不乏苦情,就怕有人以为他是战争时做完将军不饱,太平时又来贪图总统的官威。
华盛顿个人是想尽早退休回农庄的,但逢美利坚共和国初建,宪法等国体要事均未定,均需华盛顿主持。
美国总统一任四年,诸事于此间处理不完,华盛顿就不得不再连任一届,自此限定美国总统最多只可担任两届。
位于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之华盛顿雕像,由法国雕刻家制作,1796年送至美国。
华盛顿左手按着一捆巨大的法西斯,象征美国与罗马共和一样以国权为重而不容私利。
华盛顿身后又摆着犁田农具(下图红圈),代表他像辛辛那图斯一样放弃了权力,退休为寻常农民。
八年任期在野心家看来或许不长,而在华盛顿看来应该颇长。
1797年,华盛顿终于正式退休,其年64岁,但之后只过了三年华盛顿便病死了。
这最后三年在农庄的时光,他也过得并不如意,因为历任两届总统之后他已与美国政治密不可分。
国内但有政党相争,报纸上便会时不时提及华盛顿之名。
就算他自己没有任何表态,争抢选票的人还是会将他牵扯进去,华盛顿便至死都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名声,大惧留名有所不洁。
而华盛顿终究被封为伟人,美国人又知华盛顿仰慕辛辛那图斯,仰慕罗马,新建的共和国里便有甚多古代共和的图腾。
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大陆军的军官及其家属便成立了一个“辛辛那图斯协会”(Society of the Cincinnati;
Cincinnati为人名Cincinnatus之复数形态,寓意便是要协会成员个个都向辛辛那图斯看齐)。
上图为该协会于1914颁发的荣誉勋章,勋章正面雕刻务农的辛辛那图斯被征召为独裁官。
同一枚勋章之背面,雕刻辛辛那图斯打败敌人后,在吹号角的胜利天使伴随下,再次返家耕地。
但即或是古代的辛辛那图斯,实际也并非完美,而是被华盛顿选择性地当作完美,刻意遗忘了他人生中的其他事件。
话说罗马共和成立之前,在其王国时代,辛辛那图斯的家族即为国王身边的贵族之一。
逐王之后,贵族组成元老院,不许平民入。
一般公民于法律、战争、执政官任命等事虽有投票权,但能提案提名者则仅有贵族元老。
多数平民不清楚法理、国政之详,投票时独听元老院言其提案之善,民间便鲜少有反对的声音。
富裕的贵族又经常赠送食物与罗马贫民,这些人在市井的说谈间当然也都维护施主的政见,听闻有人要投反对票捣蛋,可能就上前动起拳脚。
因此共和初期的罗马,实际只是把君主独裁替代为寡头政治,由数十个大家族共同掌控国事,而辛辛那图斯便是这种显赫贵族的成员。
当时罗马已有平民渐富,有能力发动群众要求改革,欲与贵族权力平等,让平民亦可入元老院。
贵族们自然不许,辛辛那图斯从政为官时便也总是阻挠改革,他的儿子甚至会聚集团伙与改革派的平民暴力相向,并非一家都是斯文守法。
辛辛那图斯虽然退休耕田去了,但他的儿子仍为元老院成员,继续为他维护贵族的特权,他那亲手鞭牛犁地的景象,看来便有些矫情了。
并且辛辛那图斯一生其实担任过两次独裁官。
第一次如前言所述,是在他60多岁时(前458年)为了出征埃桂族而被任命;
第二次任命时他则已达80岁高龄(前439年),任务亦不再是抵御外虏,而是要肃清罗马城内意图谋反的乱党。
当时有个平民出身的富户名叫麦里乌斯(Maelius),长久提倡平民权益,曾于饥荒时大买粮食,然后低价转卖饥民,以为救济。
元老院接人通报,谓麦里乌斯借由此举收买人心,已暗地聚成党羽,私藏兵器,欲造反推翻元老院,自立为王。
于是元老院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再请辛辛那图斯为独裁官,即可无视一切保障公民的法律,派兵入城捉人。
士兵闯入麦里乌斯家,麦里乌斯以厨刀相斗,出逃入街,却仍遭追兵斩死道中。
辛辛那图斯遂于罗马实施军事戒严,网捕麦里乌斯残党21日,确定贼人阴谋已破,即复提前辞官,再返自家农田。
1530年代意大利壁画,描绘罗马士兵将叛徒麦里乌斯的尸体(右下地上)带至第二次担任独裁官的辛辛那图斯跟前(左上高座的老者)。
西方文人提及辛辛那图斯,多在强调他第一次独裁之英勇无私,较少言及第二次。
就算讨论到后者,亦依然对其美言,认为麦里乌斯的阴谋是真的,认为辛辛那图斯依然一心卫国。
然而这个时代的罗马历史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在西元前387年,辛辛那图斯死后40余年,北方的高卢蛮族(Gaul)曾经攻陷罗马,将整座城市烧为平地,也烧光了记录往事的卷轴。
高卢人退去后,罗马人重建其城,也重新编写了历史。
当时元老院仍由贵族独占,对同为贵族的辛辛那图斯自然多加褒赏,细琐之事如果不利其名声,大概也就不复见于笔墨。
因此在高卢人焚城之前的罗马,有很多事情都说不准。
譬如辛辛那图斯的出生年份,便已不可考定,只知约在前519年。
就连独裁官这个至关重大的职位,也说不清到底出现过几任,有人说在辛辛那图斯之前只有三人曾任此职,但也另有一说是四人。
能够确定的,是辛辛那图斯肯定当过两任独裁官,只不过他第二次出马究竟是为了救国平乱,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镇压了一场平民运动?
这点则很难说个分明了。
历史总是会选择性地美化一些事物,共和初期的罗马被辛辛那图斯之类的伟人美化,独立之初的美国也因华盛顿这些革命家而显得充满理想。
然在当时,有权投票的美国公民仅限持有土地的男子,可不包括女人、奴隶、或者一无所有的穷苦人。
当初的美国就和寡头政治的古罗马一样,都还不算是万民平等的社会。
华盛顿自己,就因为出身于殖民地,而遭英国的贵族贬低,不许他担任正规英军的将校。
而他一生仰慕的辛辛那图斯,说到底也是个排挤平民的贵族之后,殊不知华盛顿在世时,可曾为此感到讽刺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