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听说过一个地方,叫安吴。
安吴曾经出过一个吴家寡妇,在慈禧太后逃到西安的时候,捐了一大笔钱,因而被慈禧太后认为干女儿。
后来抗战期间,我党在安吴办了个青训班,进步青年在这里经过培训,然后去延安以及抗日前线。输送了很多人才。
安吴还出过一个名人, 今天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叫吴宓。
吴宓,(1894年8月~1978年1月),陕西泾阳人。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先攻读新闻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先在弗吉尼亚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研习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哲学。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后来回国,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的得意门生,师生间常有诗词赠答与唱和,然而1937年因钱钟书一篇书评,师生关系曾紧张了多年。
可惜老先生晚景不假。解放后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虽然没有清华那么显赫,倒也是一片净土。可惜后来形势变化,吴宓成为西南师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种种罪名蹲入“牛棚”,到梁平劳改,受尽苦难。76岁的老人干不动重活,还被架上高台示众,头晕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来跌断左腿。之后又遭断水断饭之折磨。腿伤稍好,即令打扫厕所。
1971年病重,右目失明,1977年吴宓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让其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可惜不久即病逝,终年84岁。生命的最后关头,他躺在床上喊:“我是吴宓教授,我要喝水!”
一代国学大师,解放后的20多年,不仅没有做出学术贡献,反而晚景凄凉,让人叹息!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访吴宓先生长眠的地方。吴家陵园,就在安吴青训班附近,不过看样子一般不开放。
这里也曾经是安吴青训班露天课堂。
家族墓地。
一代国学大师,长眠于此!致敬!
吴宓先生留下的著作甚多,不过大部分并非我们外行人士可读。市面上有吴宓日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吴宓日记的序言,正是曾经得罪过吴宓老师的钱钟书同学所作。
在吴宓去世16年之后,他的女儿吴学昭给当时名满天下的钱钟书发来信函,问其是否愿意一阅她父亲日记(即《吴宓日记》)中有关他和其夫人杨绛的评述。钱钟书读着老师的日记,便后悔当初自己的年少无知给老师带来的伤害。他给吴宓的女儿写了回复了一个“悔过书”。后来,经钱钟书同意,吴学昭把这封“悔过书”当做《吴宓日记》的代序发表,算作钱钟书对老师吴宓的公开道歉。至此,吴宓和钱钟书师生的恩怨算是有了一个还算圆满的了结。
不过距离当初师生反目,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如果要探访吴宓故乡,可以先到泾阳,而后还要20公里左右到安吴。
这地方免费!免费!免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你探访归来觉得不错,请给我点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