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曾国藩的保举,江忠源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崛起,靠与太平军作战,让自己快速成为安徽巡抚。

正是有江忠源办团练,以及与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才让曾国藩后来能创建威名赫赫的湘军。

曾国藩为何要保举江中源?这与曾国藩善于识人有关。

曾国藩为官谨慎,他不会无缘无故保举一个人。从曾国藩的经验来看,当一个人的身上,有侠义心肠的特点时,一定要和他交往,这样的人,一定能干一番事业。

一、曾国藩保举江忠源。

一、曾国藩保举江忠源。

曾国藩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就与江忠源认识。

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今邵阳)人,举人出身,他进京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在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的介绍下,两人得以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的学识,让江忠源很是钦佩,并拜在曾国藩门下,成为其弟子。

咸丰皇帝登基后,要曾国藩保举人才时,他就对江忠源赞不绝口,并将其推荐给咸丰皇帝,获得重用。

曾国藩保举江忠源,并不是因为他成为自己弟子的原因,而是被其侠义心肠打动。

江忠源在进京参加会试的时候,几次都是因为护送病逝的同乡回籍,从而耽误了考试。

江中源的狭义表现在什么地方?曾国藩在家书中,有介绍:

一是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八月,湘乡一个名叫邓铁松的同乡病逝,江忠源为其购买一应葬品,历时两个月时间,将其送回老家安葬。

二是新化一个名叫邹柳溪的同乡,在京城病逝后,后事也是江忠源料理的,并将其灵柩送回老家。

江忠源这种狭义行为,让曾国藩十分欣赏,夸赞他的行为是“必信必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人有信誉,为人真诚,这样的人,是可以做大事的人,是值得交往的人。

正是对江忠源有一定的了解,在咸丰登基后,曾国藩才大力保举他。

从江忠源后来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人才,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仅仅几年时间,就成为安徽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二、曾国藩为何对江忠源见死不救?

二、曾国藩为何对江忠源见死不救?

江忠源的死,与曾国藩也有一定的关联。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一月,已是安徽巡抚的江忠源,被太平军围困在庐州。

咸丰皇帝在无兵可派的情况下,给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要他带兵前往安徽,增援江忠源。

此时的曾国藩,正在湖南衡州(今衡阳)练兵,他在兵未练好,战船未造好,从广东购买的炮械未运到的情况下,拒绝咸丰皇帝命令了。

江忠源在弹尽粮绝前,也把希望寄托在曾国藩的身上,他亲笔给曾国藩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他能快速出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忠源能从太平军的重重围困中,让人把信送出来,也是付出惨痛代价的。

曾国藩接到江忠源的求救信后,虽然十分焦急,但理智让他没有草率作出决定,依旧没有出兵。

在给江忠源的回信中,曾国藩解释自己不出兵的理由:

一是不能仓促出战;

二是练兵是为天下大计着想,必须选取“百练之卒”,这样才能力挽狂澜;

三是战船、炮械没有准备好,此时出兵,就“如大海簸豆,黑子着面”,不能改变任何局面,无异于送死。

在很多人看来,曾国藩这是见死不救。不过,曾国藩的胸中,装着的是大清王朝,是为了消灭太平军,他这样做,自然也没有错。

曾国藩的回信,不知道江忠源是否看到。最终的结果是太平军攻入庐州,江忠源在孤立无援中,投水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曾国藩与江忠源交往的方式来看,仗义的人,一定值得交往,但无论与谁交往,都必须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不能为了私人感情,置大局于不顾。

这是曾国藩的智慧。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或者文心一言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