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一天,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叫来下属,问其欢迎仪式准备得如何,因为军区即将迎来一位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但是一些下属对此不太重视,他们觉得就是个“副”的司令员,没必要准备特殊的欢迎仪式。

陈锡联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说道:“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曾经可是北京军区司令员。”

沈阳军区的陈锡联

陈锡联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被调到炮兵部队担任炮兵司令员,兼任炮兵学院院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发展和改装、炮兵装备的进口研新做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我国第一个导弹实验基地的选址,也是从陈锡联带领专家一起奔赴在戈壁、沙漠、无人区,考察获得的一手数据中来的。

到五十年代末期时,解放军炮兵部队在陈锡联的带领下,达到了队伍壮大、编制合理、配套齐全、训练正规的要求,又先后在抗美援朝、炮击金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在进行指挥调度】

1959年,陈锡联被任命为沈阳军区的司令员,这时候中苏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中国在东北和苏联的边境十分不太平。

所以陈锡联的责任重大,他又带着各单位负责人对东北战区的各地进行了勘察,随后依照实际情况,对军区的设防建设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他还着重建设了军区的重点方向工程、首脑防护工程、后方基地工程、特种兵工程和海岛守卫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军区战士】

陈锡联当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而在60年代,苏联也确实在我国边境进行了许多干扰和破坏,并在中苏边境造成了多起冲突事件,最终促使我国发起了珍宝岛保卫战。

在珍宝岛战役中,陈锡联进退有度,不仅完成了对侵略者的反击,也使得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取得了重要的政治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宝岛战役】

所以沈阳军区的官兵们都很敬重陈锡联。但个别人对于即将上任副司令员不怎么了解,就开始有些懈怠了。

调来副司令员

1972年7月,新安排的副司令员即将到沈阳军区上任。

陈锡联非常重视这件事,专门叫来部下过问迎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谁曾想,下属却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要过来一位副司令员吗到时候直接派人去机场接一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策划接应工作?”

陈锡联听后非常生气,他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原本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是周总理亲自安排他到沈阳军区来的,是大家都非常敬重的人!”

而陈锡联口中人正是开国上将杨勇。

杨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之一,17岁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型关大捷】

杨勇将军以勇敢善战著称,在长征、平型关大捷、解放西南、朝鲜战场等重要战役中屡立战功,是解放军“三杨”之一(杨勇、杨得志、杨成武),受了不少毛主席的赞扬。

杨勇曾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又在鲁西南战役中,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被记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

抗美援朝期间,杨勇又成为了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为我军在朝鲜战斗指挥立下了汗马功劳,回国后不久就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司令员。

所以周总理将杨勇安排到沈阳军区就任副司令一职时,许多老战友都在为他“抱不平”,觉得他功绩满满,以前又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现在却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军区正职变外军区副职”,实在不应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

但是当时各大军区的任职都有人了,工作的安排任命不是那么简单的。

此前也有过副职比正职司令员资历更高的情况出现,当时的司令员觉得这样不好,也不方便开展工作,便委婉拒绝了

杨勇也比陈锡联的资历更老,但是陈锡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他认为大家都是为党为国家工作,有什么事情、想法摊开说清楚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锡联】

所以他非常欢迎杨勇将军到沈阳军区就职,并且他认为应该给予杨勇这位老同志足够的面子,并为他认真准备一场欢迎仪式——毕竟他建立的功绩于国于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没想到下属却一点不当回事。

而下属在听了陈锡联的话后,自感惭愧,立即表示马上操办迎接工作。

这时候陈锡联又对众人嘱咐道:“记住,等杨副司令过来,你们要多从他身上学习经验,以后他的指令,就是我的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和妻子】

1972年8月3日,杨勇按照安排乘飞机到了沈阳,一下飞机就看到陈锡联带着沈阳军区的重要领导同志们,在外迎接等待。

这位老首长感动不已,而之后的工作也得到了顺利开展

参考资料:

【1】枪林弹雨毙日寇——杨勇·中国共产党新闻

【2】陈锡联同志生平·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