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吴中三山码头、蔡家浜古渡口
葛家渡、明月湾古码头、御码头等
一批地名分别入选
省、市地名文化遗产
作为吴文化发祥地和集大成者,吴中地名文化资源丰厚,三千年人文吴越春秋,更是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印记,就在木渎春秋古城遗址所在的木渎、胥口境内,有着大量源自春秋时期的地名,这些饱蘸浓郁吴文化气息的老地名,有着怎样的文化渊源与深刻寓意呢?
小吴带你一起探秘了解
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
▲炙鱼桥
姑苏台是吴国强大的象征,可以说是当时的地标建筑。在唐代《吴地记》中就有记载:“姑苏台,在吴县西南三十五里,阖闾造,经营九年始成。其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外,作九曲路以登之。”
郑旦墓,郑旦是历史上一位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郑旦好剑,性格刚烈,在吴越争霸中,与西施一样,担负了同样的使命,扮演了相同的角色。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香山小志》云:“周吴王阖闾妃郑旦墓,在黄茅山。道光间,先大父芝峰公清明游法华山,得断碣两块,一郑字缺其半,一旦字完好,笔致古朴,类古篆。《太湖备考》:黄茅山,有吴王爱姬墓。即此。”
炙鱼桥,香山西首小石桥原名炙鱼桥,系专诸学炙鱼的地方。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香山小志》:“中和桥,跨南宫塘。《吴越春秋》:专诸去从太湖学炙鱼,即此地也,故一名炙鱼桥。今俗呼捉鱼,讹。”
▲木渎山塘河
蒋墩山,有人又叫将登山、教场山,当地群众称为教场里,即孙武操练女兵的地方。《香山小志》:“《吴越春秋》孙武为吴王阖闾教宫女战,斩二宠姬。按即教场山。二妃庙即二宠姬墓,在山之近。”
木渎山塘河,古称香水溪。《木渎小志》云:“香水溪,本在吴故宫中。吴王宫人洗妆于此,故又呼为脂粉塘,今通称山塘,水为香溪,其源自光福、善人桥来,东至木渎斜桥口入胥江,有‘香溪九里十三桥’之谚。谓自斜桥,西北有虹桥、王家桥、方家桥、胡家桥、石马庙桥、桐桥、长史桥、高木桥、塘湾桥、福寿桥、鸾和桥、汇源桥,皆跨香水溪也。”
箭泾,俗称一箭河,灵岩山下一条笔直的河道。《木渎小志》云:“采香泾,即箭泾河,在胥口香山下,南受太湖之水,北流至灵岩山前,与香水溪合。其支渠为张家塘。”
走狗塘,在木渎古镇南面船闸桥南,据《木渎小志》记载:“走狗塘,《越绝书》:阖闾走犬长洲。今胥江之水由跨塘折而南为走狗塘,荷花荡在焉,俗名南塘河。”
▲箭泾
在吴中,源自吴越春秋的地名还有很多,这些有着厚重历史的地名积淀着城市发展的文脉基因,蕴含着城市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吴中积极挖掘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彰显吴文化魅力。同时,以“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为契机,紧扣“乡村著名行动”目标任务,抓推广、重规范、促传承、挖潜能,推动乡村地名深化、融合发展,把新时代地名的价值作用彰显出来、弘扬开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