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和定位。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即教育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应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终身发展。因此,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途径,聚焦课程品质提升,突破应试教育藩篱,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改背景下,学校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内容。教师应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思维。

基于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多样化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等,满足学生的多元成长需求。我们紧扣育人目标,将“因材施教”作为课程理念,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确立了“领域+模块”的课程结构,形成了集特定课程(强基)、特惠课程(顺性)、特长课程(扬长)、特创课程(创造)于一体的“4.0T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课程思维”而非“教学思维”,将“教学进度表”升级为“学期课程纲要”,为教师有序教学提供指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聚焦“学生应学会什么”这一目标问题与“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学会”这一评价问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认识到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和探究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目标,凝练出学生自主生疑(课前)、互动解疑(课中)、内化迁疑(课后)的“自主”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创造互动和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新课改教育转型。强大的师资是新课改得以落实的保障线。提升师资素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然要求。我们采取全员培训、学科通识性培训以及自主研究输出等方式帮助教师确立新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实施教育教学。我们构建并完善校本化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师筛选准入机制,从专业技能、个性特长、道德品行等维度严选新教师;建立“一体二层三维”教师阶梯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专业发展活动与前沿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专业素养;实施名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推进引领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学校应积极实践,综合施策,多途径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的路径,以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白金鑫
来源:青少年科技创新报
青科新闻:青春聚力量,创新探前路,以青少视角观天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351—404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