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宰相经历一波三折。
解释一波三折,一加三等于四,最简单的计算,暴风骤雨的波折。蔡京四次波折,四次封相,无论奸忠,都是传奇。
毕竟是第一富庶帝国的首席执行官,蔡京主要工作除了拉拢盟友和打击政敌,还是要干点儿实事。
题目说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蔡京在位干了两件对人民和发展有益的事情。
一是搞教育,蔡京是个读书人,不当宰相,仅凭书法水平在历史都可留一笔,上位后对教育事业尤其关心,毕竟这个领域自己熟悉,容易出成绩。
这货是最先提出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人。
崇宁元年八月,在京城汴梁南郊建立外学,接收贡士。并开始普及青少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州县设置小学,十岁以上孩子必须入学。
蔡京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很明白政策下发、监管和执行必须三位一体。
崇宁二年五月颁布《诸州路县学敕令格式并一时指挥》,教育方面,蔡京要求全国统一步伐,必须按要求执行。
这是一个宏大的教育计划,北宋人才进阶从科举考试转变为学校专门培养和输送,形成地方县学升州学,州学升太学的模式。
无论是否有存有私心,都不可否认这种普及教育理念非常超前。
蔡京不仅搞普及型义务教育,还搞出了最早的职业教育。
崇宁二年九月,开始专业医学教育和选拔。
崇宁三年六月,开办算数、绘画等专业学校。
崇宁三年九月,开始搞培养武材的学校,这大概是最早的专业化军校。
既然教育普及,就要面面俱到,不能忘记各民族兄弟姐妹。
崇宁四年八月熙河路开办蕃学。做到教育领域民族平等,雨露共沾。
二是搞社会福利,主要对象是没钱看病、孤寡老人和没钱入土的人。
这大概是最早的“低保”制度。
具体制度是在全国推行安济坊、居养院和漏泽园。
顾名思义,看名字就能知道这仨地方是干什么的。
安济,有救济的意思,收养贫苦并有病的人。
居养,居住养老,养活孤寡老人,官办养老院。
漏泽,泽被苍生不能漏,因祸乱没人认领的尸体或挂了没钱埋的人,国家出钱,安葬在国家设定的公墓,使得终生皆能入土为安皆有所终。
安济坊和居养院会安排专门的官员管理,配置厨师、大夫、僧人等提供食物和看病。极个别财政宽裕的州县还会雇佣使女之类的佣人来照顾里面的人,既提高了服务质量也拉动了内需,一举两得。
漏泽园的建立不仅有人文精神,还体现环保和土地高效使用意识。
把不毛之地建立为国家公墓,并要求下葬的棺材要超过三尺,做到入土为安,并会派人复查墓地质量。
蔡京虽被称为一代奸相,可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还是为北宋人民做出一些好处的。并且他的教育理念确实比较先进,如果只负责教育工作,说不定还能青史留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