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树下的思念…
——军嫂李金花的故事
- 胡龙戈
56年前,在黔西北高原的威宁县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一对恋人相约来到了男方家门口种下了一棵梨树。男生深情拉着恋人的手说,“等梨花盛开时我就回来娶你…”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梨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当初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已变成满脸沧桑的白发老人。但她仍时常在这象征着她俩爱情的梨花树下眺望远方…
春来冬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穿双眼,仍不见他那亲切熟悉的身影…
当年参军到部队,门前种下黄梨树。
梨树年年花盛开,不见亲人把家还。
他,就是电影《高山下花环》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烈士。那个白发老人就是他当年的恋人李金花。
王发坤和李金花同一个村,二人至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68年3月的一天,王发坤告诉恋人,他已报名参军。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李金花既是惊喜又是不舍对他说,“既然你决定了,到了部队就安心好好干吧,我会替你照顾好老人,等你回来”。
到部队后,王发坤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军事技能,在文化知识和各项军事技能竞赛中,都是名列前茅。
优异的成绩,突出的表现。赢得了部队领导的肯定,把他列为培养对象。几年下来,他不仅入了党,还先后从战士提拔为副班长、班长,排长和副连长等职务。
1974年,参军六年后的王发坤第一次回到家乡,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与李金花结了婚。
他对妻子说,在部队干满十五年后,家属就可以随军。将来有了孩子,也让他去当兵报效国家。
小两口沉浸在幸福的蜜月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夫妻二人十分恩爱。
1974年12月和1976年9月,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大儿子王远碧和二儿子王远苍相继出世。
孩子出生,增加了妻子的负担,但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乐趣和希望。
此后,在每年的假期中,王发坤都会回到家里,帮助妻子照顾老人和孩子,尽量减轻妻子的负担。
1978年,一批新骨干充实到各基层连队。同年当兵的战友们已陆续退伍转业回到家乡。
在部队已干了十年的王发坤,考虑到妻子一个人在家,又要照顾老人,又要拖扯孩子的艰辛不易。向组织递交了转业申请,并在家乡联系了接收单位。
他给妻子信中说,“我已向上级申请转业回家乡工作。今后就可以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了,工作之余还可以和你一起照顾老人和孩子…”
妻子高兴回复,“你回来咱们全家就可以团聚了,我和孩子们都盼望着你早点回来…”
正当王发坤即将离开部队时,中越边境烽烟骤起。
越南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警告。不断在边境挑衅,制造事端,经常炮击我边境村庄,打死打伤我边民。严重扰乱了我边境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气焰十分嚣张!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严峻形势下,部队急需大批军事技术骨干。当部队领导最后征求他意见时,王发坤当即表示,“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我岂能袖手旁观”!毅然放弃了转业的机会。
王发坤知道,部队一旦参战,随时都会有流血牺牲,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部队出发前他给妻子寄去了一个包裹和一封信。
信中写道:“部队就要上前线了,战斗很快就会打响。作为一名指挥员,我肯定会带队冲锋在前。如果我回不来了,你就改嫁吧,那件大衣就送给他。
另外,父亲去逝,家里修房子时我借的3000块钱,请你替我把它还清,不能人走了还欠着帐…”
1979年2月17日,部队在攻打周登251高地时,王发坤主动向营长请缨带队担任主攻任务。
251高地是通往越南龙金、周登等地的一个重要制高点。
高地前沿较为开阔平缓,一条宽展的河流环山而过,谷柳至坝洒公路和通往龙金大路,均在高地瞰制之下。越军在这布置了较强的火力网,高地易守难攻。
为保障主力部队向纵深推进,必须尽快拿下这块硬骨头。
战斗打响后,王发坤带领两个排交替迂回穿插,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部队已抵近前沿,准备向高地发起最后的冲锋。
可这时高地杂草丛中,又冒出越军一个火力点,一名新战士未发现突然冒进,王发坤眼疾手快,迅速将其按倒。
战友得救了,王发坤却永远倒在了高地前沿…
王发坤牺牲激怒了战友们,很快就拿下了越军固守的251高地。
可他却再也看不到这胜利的最后一刻了…
1979年5月的一天,部队派人来到了王发坤老家,在地里找到了李金花,告诉他王发坤牺牲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李金花当即昏倒在地里,两个懵懂的孩子也被吓得趴在她身上直哭。
临走时部队同志留下了800元的抚恤费。
时年33的王发坤牺牲后,丢下了结婚不到五年的妻子和两个年幼孩子,及生前所欠的债务。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对于年仅26岁的妻子和这贫瘠的家庭是不能承受之重啊…!
那段时间,李金花时常双眼噙泪,带着两个孩子守望在进村路口和梨树下,一呆就是半天。她不相信丈夫真的回不来了,心里想是不是走失?或是同名同姓的弄错了?看到这可怜的母子仨人,乡亲们都投来怜悯的目光。
直到几个月后,李金花收到了部队寄来的立功证书和生前遗物,她才相信丈夫真的牺牲了。
她没听从丈夫要她改嫁的遗嘱,只把抚恤金全部用来还了部分债务。
从此含辛茹苦,不离不弃。用那单薄的身躯苦苦支撑起这个家。
独自拖着两个孩子,起早摸黑辛勤劳作。为年迈多病婆婆养老送终。
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将丈夫生前所欠的债务逐一还清。
2007年,在丈夫牺牲28年后。李金花收到丈夫生前老营长李金明的来信,详细讲述了当年王发坤牺牲的具体情节,并告诉她王发坤埋葬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
知道这个消息后,李金花异常激动,快30年了终于知道丈夫安息长眠的地方。她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云南屏边祭奠丈夫。
可遥远的路程,往返开销要上千元。对于这个捉襟见肘贫困家庭来说,那是一笔巨款啊!
一边是日夜思念的亲人,一边是手头拮据为千元路费而发愁。
最后李金花狠了狠心,到信用社贷了2000元,带着两个孩子远赴云南祭奠亲人。
到了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在丈夫墓碑前,她泣不成声,喃喃自语说,“发坤,这么多年,我们今天终于找到你了…”!她倾诉着这些年来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和内心的苦衷…
按照家乡传统习俗给丈夫献花,烧纸,点烟,奠酒。一直坐到天快黑,才在儿子们劝说搀扶下,依依不舍离去…
李金花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敬佩,被人们传为佳话。
2009年,毕节军分区和威宁县政府帮助新建了一栋二层小楼房,改善了她家住房条件。
2016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将收集的丈夫遗物,钢笔、军功章、各种获奖证书,烈士证和一些家书,以及烈士生前一些生活用品,在自家新建房屋中布置了一间烈士遗物陈列室。
当地政府和附近学校,把它作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几年来她先后为前来参观缅怀烈士的5000多名学生和其它人员,讲解介绍了烈士生前的光辉事迹。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她表示,尽管丈夫离开几十年了,但他那爱党爱祖国,为国家不惜舍小家顾大家的搏大胸怀,和献身精神将永远召示后人。
2020年,孙子王明建继承爷爷的遗志报名参了军。
她教育子孙后代,要永远铭记先烈们不朽的功勋,将这种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李金花,这个大山深处,普通的农家妇女,以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一个军人之妻的家国情怀!
血洒疆场铸军魂,英雄流芳励后人。
一生守护终无悔,告慰英烈在天灵。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胡龙戈:1958年出生,籍贯,贵州省大方县,1977年入伍,在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特务连服役,退伍后在南方电网下辖供电企业就职,直至2018年退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