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近我家孩子跟我说他会突然的心跳加快,晚上睡觉还会无缘无故的手心冒汗,身体不舒服,这几天都休学在家。去医院检查说是没生病,我都觉得孩子是不是装病,还是压力太大?”在发育行为科张连舫主任的诊室里,一位家长正焦急的询问着。
诊室案例
小陈(化名),14 岁上初二,父母反馈孩子晚上做梦经常会被吓醒,最近晚上又开始失眠,总感觉很累,不愿去学校,去了害怕老师上课提问,还害怕随堂测试。休学在家的这些天生活作息完全颠倒,黑白不分。手机成为了他的寄托,沉溺其中,试图在虚拟世界里忘却烦恼。妈妈担心孩子多方打听之后带着孩子来到了我院。
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查,小陈确诊为中度焦虑症。妈妈懊悔没有关心孩子,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忙于工作和询问孩子学习情况。
根据小陈的实际情况,张主任制定了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1、物理治疗
常见的物理治疗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深部脑刺激治疗等,通过刺激大脑,使神经递质水平改变或功能调节,从而改善焦虑症症状。小陈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可以更快的帮助她摆脱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在问诊的过程中,张主任发现孩子焦虑的根本原因是课业压力大且临近考试,此前几次考试成绩都有下滑的趋势,所以越发担心自己考不好,心理压力太大,怕辜负父母的期望,越焦虑越学不好,就越暴躁叛逆。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纠正不良情绪,克服压力,增强自信心,从而缓解焦虑症状。
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孩子的自觉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孩子自我反思,识别并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可以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孩子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以更积极、理性、自信的视角看待问题。
干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随着小陈焦虑症状的缓解,失眠和头痛的躯体化反应也逐渐消失。现在对于上学有了新的理解和方向,渐渐回归到正常的校园生活,课堂表现也不错,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老师都多次在课堂上表扬他,又变回了那个自信的少年。
青少年焦虑症会有哪些表现?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为长期或反复出现过度担心、紧张和恐惧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在身体、情绪、行为三个方面。
①身体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脸红、手抖、出汗、尿频、浑身不适,甚至睡眠障碍等。
②情绪表现为:过度担心、害怕或紧张、不安或恐惧感、焦虑情绪持续存在并难以控制、入睡困难或多梦、容易疲劳、易怒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③行为表现为:回避焦虑引起的情境或事物、出现重复性的行为(例如反复洗手)、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或离开安全区域、难以放松、静坐等。
导致焦虑症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和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而对于儿童来说,除了遗传、疾病等生理原因,家庭关系、社交压力等外界原因也是导致孩子出现焦虑症的常见因素。
张连舫主任温馨提示: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但同时也是他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如果发现孩子可能患上了焦虑症,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是专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诊治的医疗专科,致力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儿童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遗尿症、情绪障碍等发育障碍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治疗,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