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欧盟这一步,表面上是为了“公平竞争”,但实际上却深藏着对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迅速崛起的担忧。
电动汽车成了全球汽车产业最火热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欧盟,环保政策不断加码,传统汽车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而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则迅速崛起,技术越来越先进,价格也有竞争力,抢占了欧盟市场的大份额。欧盟眼看着本土的电动汽车厂商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开始打压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
欧盟开始展开了调查,结果到了2024年7月,调查报告出来了,欧盟决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高额的临时反补贴关税。想通过关税手段,让中国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不再那么具备优势,进而保护欧洲本土厂商的利益。我们完全不认可欧盟的调查结果,认为欧盟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打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完全不符合公平贸易的原则。我们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直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还要求国内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不要在部分支持加征关税的欧洲国家进行新的投资。什么意思呢?让欧盟在制裁中国的同时,也丧失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渗透。
事情的走向还真不如欧盟委员会一开始想的那样顺利,欧盟内部其实并非铁板一块,很多受影响较大的国家也开始纷纷表露不满,尤其是法国。法国人真是吃了“电动汽车”的亏,毕竟他们的传统汽车制造业,尤其是豪华车品牌在欧洲是举足轻重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尤其是价格优势,让他们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法国的干邑生产商甚至调侃自己成了“人质”,因为关税问题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法国的葡萄酒和干邑行业大喊“要命”,他们希望法国政府能够通过谈判,解决这个电动汽车关税的问题。法国可是欧盟内部的重量级国家,怎么可能让自己吃亏呢?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法国会采取强硬手段,寻求一个“多得点”的交易,尤其是希望通过削减电动汽车关税,换取其他方面的贸易利益。
这场中欧贸易争端,俄罗斯却看到了一个“捡漏”的机会。由于欧盟加征关税后,中国的电动汽车在俄罗斯的进口成本也随之上涨。俄罗斯的车主们不愿意为高价的电动汽车买单,于是俄罗斯政府开始呼吁中国汽车制造商考虑在俄罗斯本地化生产。全球市场上的各国,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试图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领域。很多国家看到了中欧贸易战中的“夹缝”,开始积极寻找与中国在汽车、电动汽车等产业上的合作机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