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夏天,王光美来到河南新乡看到儿子刘源,这是两人当时的合影。照片拍摄时,王光美61岁,刘源31岁,两人久别重逢,他们都非常开心,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果大家了解王光美的生平,就知道能跟儿子拍摄这样一张合影,是非常珍贵的。

事实上,王光美之所以如此高兴,跟儿子努力工作有很大关系,当时刘源在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管委会担任第“十七把手”。对于这份看起来职务很低的工作,刘源却干得有声有色,深受上级领导的赏识。

刘源之所以如此,跟他在特殊时期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1967年9月,因为种种原因,刘源逐渐中断了学业。1968年,刘源响应毛主席发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

对于这个决定,刘源后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回忆时说:

“当时,我脑中既无响应号召的狂热,也无走向充满艰辛困苦的未知世界的恐惧。可以说,当时我处于一种半麻痹状态,周围的一切对我都无所谓,说不定偏远的乡村倒能让我躲开喧嚣狂暴的环境与无法忍受的压力。”

1968年12月,在组织上的安排下,刘源等27名知青乘坐火车来到了山西省山阴县,后被分配到白坊村参加劳动锻炼。刘源当时年仅17岁,从小就在城里长大,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是一个挑战。

刘源万万没想到,当地村干部早已得知将有一批城里的知青到来,为此他们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了充分准备。从当时的全县200多个村子情况来看,白坊村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村,粮食年产最多达到170万斤,但是知青们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青上山下乡

刘源肯吃苦,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自学到深夜,想尽办法多读书,有时更是学习到深夜。另外, 刘源并没有因为父母的缘故而自暴自弃,他的身上有一股倔劲儿,也坚信自己能回到北京。

1975年秋,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刘源作为最后一名北京知识青年离开了白坊村。回到北京后,刘源被安排来到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他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也无法继续进入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197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恢复高考制度。刘源也报了名,起初他被拒绝了,他一气之下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后来顺利进入高考考场。1978年初,刘源收到了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左一)

那一刻,刘源泣不成声,为了能继续上学他等了太久。据资料,当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周兴旺负责招生,他在几份档案中直接看中了刘源。刘源清楚地记得,他是1978年3月8日正式报到。

1982年,刘源从大学毕业。那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人才,而刘源的身份背景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但是,刘源却有自己的想法,当年的知青经历,让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去农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光美和儿子刘源

笔者认为,关于刘源为何选择去农村工作,只有他本人对此最有发言权。在2009年的一篇报道中,刘源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为了表达准确,这里引用刘源的原话:

“我之所以去农村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当时我大学所有同学都留在北京,我完全可以留校当助教,或者给领导当秘书,但是我觉得农村需要我。我在农村待过7年,17岁去,24岁离开的,是朴实善良的农民在我最艰难最绝望的时候帮助了我,才让我有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正常人的一种生存态度,所以我觉得我好像欠农民的,回农村是我的一个愿望。”

刘源根据国家的分配,他来到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工作,担任管委会副主任。按照职务,刘源虽然是大学生,可他在公社17个正副书记、主任中排名最后,主要分管负责社队企业和一个管理区的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

刘源对待工作特别认真,他深入农村田间地头,跟农民们交流。据当年刘源的同事回忆,刘源个人生活很俭朴,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他有时早晨买个馒头,喝口开水,就算一顿饭,下乡时也不吃招待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因工作出色,刘源很快被上级注意到。1983年4月,刘源全票当选新乡县副县长,一年后因工作成绩显著,又当选县长。1986年,刘源当选郑州市副市长,为了争取天然气工程的立项,他付出了巨大努力。

1988年1月,河南七届人代会爆出一条全国震惊的大消息:刘源在不是候选人的情况下,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当选为副省长。当时刘源年仅37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

在代表们的推荐理由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谁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为人谦虚谨慎,工作时既敢想敢干,又任劳任怨,有着突出的成绩。1992年,刘源的职务又有了重大变化,被调任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担任政委。

事实上,刘源在河南的10年时间里,他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刘源对此却很谦虚,他不止一次地说:“大家总是把对老一辈的感情、同情转移到我身上。我只有多谋公,不谋私,为大家多办事,把这一好条件还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