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三恪又被称为称二宾三恪、二代三恪、二王三恪。简单来说就是新王朝对前代王朝皇室后裔赠封邑赐王侯,以彰显自己本朝的正统地位。
“三恪”是指给前三个朝代皇室后裔封爵。
最早提及二王三恪的是《礼记·郊特牲》,里面提到“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
二王三恪,听起来像是一部宫斗剧的名字,说白了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手段。
新朝代统治者上台后,不杀光旧朝代的后人,给他们分封一些土地和爵位,让他们安心做个闲散王爷。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显示新朝代的大度和仁义,二是表明新朝代是合法的继承者,不是篡夺者。
具体来说分封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前两朝代的后裔,叫做“二王后”;另一种是前三朝代的后裔,叫做“三恪”。这里的“恪”字,就是尊敬的意思。
比如说,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后,就把虞、夏、商这三个朝代的后人分封在祝三个地方,陈国封给舜的后裔,杞国封给夏朝的后裔,宋国封给商朝的后裔。
也有一种说法是封黄帝、尧、舜的后代在蓟、祝、陈。这两种说法都反映了周朝对于前代圣王后裔的尊重和礼遇。
周朝封了八个公爵,其中有六个是前代王朝的后裔,这些公爵国享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这就相当于说:“我虽然打倒了商朝,但我还是对前朝表示尊敬,我周朝有仁义之心,而且是继承正统的。”
这样一来,就能让人民认可他的统治,也能让旧朝代的后人不再造反。
后世的帝王也多有承袭这一制度的,比如说汉武帝,他就封周朝后裔做周子南君。
周朝三恪制度为后世统治者开创了一条具有典范意义的文治之道,强调礼乐的重要性。
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正是基于对周朝礼制的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的“礼”概念,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们很有智慧和谋略,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礼制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减少了因政权更迭而引发的社会动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