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无论全球创投行业还是中国创投市场,个人英雄式地围猎不再奏效。仍处寒冬的中国一级市场里,基金管理人们正在团结更多的伙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窄门”。

来源 |君联资本

近期,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分享团队在股权投资行业新格局和新质生产力大主题下的投资思考。

今年6月,君联资本在同一天迎来永臻股份和爱迪特两家投资企业在A股上市。

两家企业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月24日,君联所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地平线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至此,君联资本培育的专精特新上市企业随之增至38家,累计投资并助推上市的企业增至近120家。

作为一家成长于中国本土的 投资机构,君联资本长期深耕中国科技创新机会,聚焦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已投企业覆盖了多个国家重点新兴产业方向——

尤其是在半导体、生物科技、高端装备等“卡脖子”领域,均有系统投资布局。

01

投资新质生产力

如果说过去数年中国创投行业的主旋律是科技创新,那么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更热门的大主题。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在这一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耐心资本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成长提供血液和养分。

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而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李家庆告诉我们:

中国需要的不只是规模经济和效率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

宏观经济、市场需求都在变化,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创业投资,不再能只靠“全球经验+中国实践”。

“过去我们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很多‘石头’已经没了,我们必须要前瞻性地去做新布局。”

李家庆做了20多年创投,在他看来,今天的时代不同于过往,也常对团队和被投企业们说,“做创新,不能够太着急。”

基金管理人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基于不同类型出资人的多元化诉求进行短期、中期、长期回报的资金配置。

在科技投资领域,他们将不同属性和诉求的资金汇聚到一起,匹配到从成果转化到科技产业化的不同领域和环节中。

今年9月,成立仅一年有余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无问芯穹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

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作为联合领投方之一出现在投资人名单。

“关键是‘新’,不在于‘小’。”

李家庆告诉我们,硬科技企业在早期阶段的融资需求未必小。

对于君联资本来说,投资关键在于“投早、投新、投硬”,并着力推进那些“大的事情、难的事情、看长线的事情”。

君联资本不仅将资金和资源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节,还在基础科研领域进行投入。

2022年,君联通过自有的公益基金设立君联学者计划,支持那些取得突出科研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学者和学子。

我们不倡导把科学家和教授都变成企业家,这是行不通的。

他们可能更适合作为创始团队的一员,与具有企业运作经验的管理团队进行合作。”

在李家庆看来,长期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商业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家留在科研一线,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

02

从基金管理人到服务平台

君联资本将资源投向构建科创服务底盘。

在新的创新生态格局中,君联资本希望以科创生态服务者的身份出现:

打造具有旺盛生命力、持续进化的组织,让基金投资、投后赋能、产业服务成为平台的产品输出。

新举措的推进始于李家庆在2022年的洞察:

一级市场或将迎来十年的范式转型。

从那时开始,君联资本开始推进三大举措:

第一,坚持投早、投新、投硬;

第二,加强投资组合管理;

第三,把握交叉学科的特点。

“保持相对合理的前进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更换发展引擎。”

李家庆谈到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时说。

这样的表述,也适用迈进新二十年发展的君联资本。

李家庆在今年9月的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

当今中国创投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底层逻辑发生变化。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使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的角色定位均发生转变。

君联资本在拥抱一级市场新范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公司在资源建设和投后赋能方面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

其中用时最多的事项之一,是与被投企业一起拜访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链主企业。

“我们投资底层技术创新,不仅要和高校科研院所打交道,还得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沟通。”

在李家庆看来,践行耐心资本投资,除了基金更长存续期带来的陪伴,同样重要的还有高效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

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匹配、赋能和培育的工作。

据了解,君联资本团队正在打造一个转化系统,通过匹配资金、协调资源,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融合,转化成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我们要寻找和识别那些有深度、有难度、有壁垒的技术,和科学家、创业者们一起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李家庆说,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都是君联资本前行道路上的重要伙伴,来合力构建能够不断转化和进化的科技创新生命体。

03

助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

近年来,政府投资基金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加大。

执中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2年,政府资金出资占比稳定维持在43%至50%。

进入2023年后,政府资金出资占比已达65.6%。

各地加速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着力提升产业基金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

社会资本也在积极参与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

2022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布局建设的第五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不久之后,君联资本将股权投资的创新实践带到武汉,与被投企业明德生物联合发起并在武汉注册成立了专业医疗投资机构明熙资本。

据了解,明熙资本发起设立的6.8亿元生物医药基金,得到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科创天使基金及产业基金等协同出资——

开拓了顶尖创投机构与产业资本强强联合,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产业赋能的落地实践。

从机构投资人联合创投机构助力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角度,近年尤为亮眼的案例之一是社保基金会作为单一LP发起设立的专项基金

首批专项基金分别位于北京、长三角和大湾区,通过市场化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权益资金。

3只专项基金中最早设立的是前述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

该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存续期限超过10年,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

这是社保基金以专项基金形式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的首次落地实践。

今年3月,人工智能企业智谱完成新一轮融资,成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以来投资的第一家AI大模型公司。

智谱源自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KEG)技术成果转化,君联资本为公司早期投资方之一。

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的支持。

国家级长线资金的进场,让初创企业能够得到全周期支持。

截至当前,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已投资了品驰医疗、智谱、长亭科技等项目,以助力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做长期投资需要存续期12-15年的基金,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国家级出资人正在推动耐心资本照进现实。

展望未来,李家庆说,君联资本将继续寻找中国科技创新的“火种”,与各方一起守护他们勇攀科技“珠峰”。

· END ·

合 作 对 接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