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崇祯十五年,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做了一个人事调动,我们知道那时有“崇祯五十相”的说法嘛,就是说崇祯皇帝对文官也好,武官也罢,他是极其的不信任,动辄杀戮,下狱,解职,调动,所以人事调动对大家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一次的人事调动,虽有史料记载,但却并不引人关注。
这次调动的对象,是大臣张同敞,皇帝把本来在京师任职的他派到了湖广地区,我们来看史料:
-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年,奉敕慰问湖广诸王,因令调兵云南。
张同敞的任务,是到湖广一带慰问拜见受封于当地的明朝皇室宗亲藩王,也就是替皇帝走走亲戚,顺道在湖广地区把一些兵力调动到云南。
这个工作,张同敞干了两年,圆满完成之后,他就打算回京复命,但是还没等他回去,崇祯自缢,明朝就灭亡了。
我们知道在明朝和清朝之间,还有一个南明,就是说京师陷落的时候,北方大部沦陷,但是南方的很多地区仍然由明朝官僚所掌握,因此衍生了南明政权,本质上和西晋灭亡之后的东晋,北宋灭亡后的南宋是差不多的。
南明的第一个政权,是弘光政权,皇帝是弘光帝朱由崧。
这个朱由崧,他是被李自成给煮了的那个福王的儿子,万历皇帝的孙子。
以作者之浅见,弘光政权建立的时候,并非是苟延残喘,而是有实力和入关的清军长期对峙的,但是朱由崧这个人呐,他在位时,奉行的政策是对内剿灭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对外则幻想能和清军议和,这个路子就走错了,而且他本人能力也不行,品德也一般,江山倾覆,国家危亡之际,朱由菘每天竟然还忙着盖宫殿选秀女。
说太监韩赞周在宫里看到朱由崧独坐殿上,哀伤感叹,闷闷不乐,他就问朱由崧,说皇帝啊,宫殿刚刚修成,您应该欢喜才是,此时却如此伤心,是因为想念朱氏宗亲们么?
朱由崧说:梨园殊少佳者。
意思是,宫里边的戏班,很少有唱戏唱的好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皇帝,弘光朝廷没多久就灭亡了。
明朝刚刚灭亡的时候,张同敞本来就是要奔着弘光政权去的,但是张同敞当时不是在湖南就是在湖北,他要投奔弘光政权,就要奔弘光政权的都城南京去,这一路上本来就兵荒马乱不好走,加上朱由崧还不争气,张同敞还没等到南京,弘光政权就亡了。
弘光政权覆灭之后,一个叫做朱聿键的人在福州称帝,此人是大明宗室中人,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南明的第二位皇帝。
弘光覆灭了,去南京也没意义了,于是张同敞改道奔福州,投奔了朱聿键。
朱聿键对张同敞十分重用,但是也没把他留在自己身边,而是照旧派他到湖南地区去抗击清军,收复失地。
朱聿键的这个政权,我们称为南明隆武政权,他也被称为隆武帝。
这隆武帝啊,是个很不错的皇帝,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收编农民起义军,积极抗击清军,甚至还多次领兵北伐,收复了不少土地,但是问题是,自从朱由崧身死,南明弘光政权分崩离析之后,南方是不止朱聿键一个皇帝的,浙江绍兴有个叫做朱以海的人,他是朱元璋的十世孙,也建立了一个朝廷,他本人也称帝了,那这么一来,南明就有了两个皇帝。
而且,这两个皇帝身后的政权,基本上不合作,不会因为都是大明皇室后裔而抱起团来对抗清军,他们属于是单独对抗清军的同时,相互之间还时常倾轧,有摩擦,搞内斗,因为朱聿键也好,朱以海也好,他们都想要证明自己所建立的政权才是合法的明朝政权,因此俩南明皇帝最后斗的是两败俱伤,他们在内斗中消耗了各自的实力,给了清军可乘之机,最后相继灭亡。
朱以海逃亡海上,黯淡此生,而朱聿键则被清军俘虏,作为大明皇帝,他很有气节,被俘虏后绝不称臣决不投降,最终绝食而死。
隆武政权覆灭的消息传来,张同敞很不好受,当年崇祯皇帝派他到湖广出差,他就没来得及见崇祯最后一面,明朝就亡了,现在又是这样,自己被朱聿键派到湖南,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呢,隆武朝廷又没了。
好在,隆武朝廷覆亡之后,崇祯皇帝的堂弟朱由榔又在广东肇庆称帝,建立了南明永历政权。
张同敞听闻朱由榔称帝,内心又燃起一丝希望,于是他从湖南出发,要到广东去投奔朱由榔。
只是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张同敞还没到广东,清军就已经占据了广东大部,朱由榔没办法只好从广东逃亡,逃到了广西。
朱由榔去广西了,那么张同敞也只好再次改变路线,由广东而改走广西。
一路上千难万险,千辛万苦,马跑废了,脚磨破了,饿了餐风,渴了饮露,是好不容易才奔到了永历朝廷。
对于这么一个痴心投奔的忠臣,永历朝廷自然是相当重用,旋即任命张同敞为兵部右侍郎,同时让他总督广西地区的各路明军积极抗清。
-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张同敞这个人,那是诗文洋洋洒洒有千言,他拿起笔来立刻就能写成,文才过人,这还不算,他多来年一直在湖广抗击清军,刀马上的本领更是不俗。
明军临敌对战,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每次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边,明军战败,或者局势不好的时候,大家议论纷纷,军心动摇,只有他不动如山,坚持抵抗,因此他在军队中很有人心,很得威望,可惜战事吃紧,大局面上不利于永历政权,明军节节败退,一开始朱由榔还在广西的桂林坐镇,后来清军步步紧逼,攻破桂林,皇帝没办法只好又逃向了广西的梧州。
桂林被包围的时候,城里的明军已无斗志,大都一哄而散,张同敞当时在桂林城外带兵,那么他当时的想法自然是要接着追随朱由榔而去,到梧州去,但是就在他经过桂林的时候,他发现大臣啊,士卒啊,基本上都撤走了,只有一个叫做瞿式耜的人没走。
巧的是,张同敞还认识瞿式耜,不仅认识,他和瞿式耜还有师生之谊,他能做永历朝廷的兵部大员,总督军务,最开始就多靠瞿式耜的提携。
张同敞到了桂州城里,问瞿式耜为什么不走,瞿式耜说,自己原本就负责留守桂林,抵抗清军,现在这个地方没守好,我愧对于朝廷,所以今日桂林在,我就在,桂林往,我同亡。
瞿式耜还说,自己就算是死了,也是为国家而死,自己死的光明磊落,他还反问张同敞,说你不负责守卫桂林,你怎么还不走?
张同敞听完,他缓缓的坐了下来,说了一句话:
要死就一起死,难道老师您不允许学生跟您一起殉难么?
就这么着,这对师生谁也没有走,而是正襟危坐的等待着清军的到来。
等到清军一哄而入的时候,看到瞿式耜和张同敞,知道这俩人不一般,这都是永历朝廷的重臣,于是就要把他俩给绑起来,防止逃跑。
这个时候瞿式耜慨然大笑,说:
我们不会逃,也不怕死,我们已经等了一夜了,用不着给我们上绳索。
攻陷桂林的清军,由将领孔友德率领。
这个孔友德啊,原本是明朝将领,后来变节降清了,所以瞿式耜也好,张同敞也好,都非常瞧不起他,孔友德劝降瞿张二人,也都被严词拒绝,平时孔友德自称是孔子的后人,因此张同敞还嘲笑他,说他侮辱了孔圣人的门楣,孔友德勃然大怒,派人殴打张同敞,张同敞臂骨被打断,一只眼睛被打瞎,仍旧不屈,最后两人被孔友德收监,关了大概一个半月,期间孔友德是文的也来,武的也来,软的也来,硬得也来,各种劝降,但二人不为所动,最后被孔友德押送桂林城外杀害。
临死前,瞿式耜极目远眺,目之所见,是桂林山水,江河,梯田,瀑布,真是美不胜收。
瞿式耜看罢,大笑道:桂林山水如此之好,藏于此地是我的福气,今日就死,真是痛快,死后变作厉鬼,照样为国杀贼。
而张同敞,因为长期被虐待殴打,他身形憔悴,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已经损坏,可他还是从怀中摸出一块十分干净的网巾束在了头上。
网巾,是明时男子用来整理头发的一种网子,这是明朝冠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产物,从甲申之变以来,张同敞先投弘光,复投隆武,再投永历,一路上他都不舍得把这块网巾佩戴,可见他对此物的爱惜和珍视,而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他才重新用网巾束好了自己的头发,他要正式的,端重的,以明朝臣子的身份死去,因此死前他说,穿成这样,我也能从容的去地下见大明的列位先帝了。
据说张同敞被杀之时,头颅落地,可身子却还向前走了三步,这才倒下,当地一些百姓更传言,说张同敞被斩下头颅,可身子仍然直立,清兵推都无法推动...
后世郭沫若有词赞曰:
- 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随师同患难,与国共存亡。
- 臂断何曾断?睛伤并未伤。万人齐仰止,千古整冠裳。
张同敞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元末时的张关保,此人红巾义军,隶属于朱元璋的麾下,曾为高皇帝策马取前,而他的曾祖更加为人所熟知,正是大明万历首辅,张居正。
参考资料:
《粤行纪事·卷三》
《明季南略·三五五页》
《明史·列传第一百一》
《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