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平凡无奇就不是英雄?谁说一介村妇就不能建功立业?

又有谁能想到,一个乞讨为生的老妇人,竟然是一位智勇双全、不畏艰险的抗日英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文起,这个出生于山东定陶县一个贫苦之家的平凡女子,用她的坚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传奇。

苦难命运 造就坚强意志

1905年,朱文起呱呱坠地,降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

家徒四壁,生活艰辛,这种困顿的环境磨砺了朱文起坚强的意志。

18岁那年,村里人给朱文起说了门亲事。

对象是本村的游兰馨,家境虽不富裕,但为人忠厚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文起欣然应允,和游兰馨结为夫妻。

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日子虽然清贫,但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久,朱文起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游兰馨虽是个手艺人,但一家五口人,仍然入不敷出。

194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饥荒,击垮了这个家庭。

丈夫游兰馨饿病交加,没几天就撒手人寰,留下年仅35岁的朱文起和三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从此,朱文起只能一人担起养家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糊口,她不得不带着孩子每天出去讨饭。

风里来,雨里去,朱文起受尽了生活和战乱的折磨,但她的心却愈发坚强。

情报传递 化身无名英雄

1941年隆冬,朱文起家中突然来了一位客人。

这是她的侄子游文斋,不过她很快就发现,眼前的游文斋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游文斋神神秘秘,左顾右盼,直到进了屋,关上门,他才向朱文起道出了此行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游文斋早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山东一带与日寇周旋。

可是八路军游击队实力单薄,损失惨重,急需有人在敌后为他们传递情报。

游文斋盯上了朱文起,一个天天在外乞讨、四处流窜的老妇人,再合适不过了。

听完侄子的话,朱文起陷入了沉思。

丈夫惨死,家庭破碎,日寇正是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朱文起咬紧了嘴唇,双拳紧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抬起头,坚定地对游文斋说:"我愿意!"

机智勇敢 决胜千里

朱文起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地下情报员。

1941年底,她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朱文起的乞讨篮子里,多了一个不起眼的针线包,可就是这个针线包,却承载了无数革命志士的生死,联系着新中国的希望。

朱文起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让她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个寒冷的冬日,她像往常一样出门乞讨,针线包里却藏着从定陶报送鲁西南地委的重要情报。

刚出城不久,朱文起就被日伪军拦下盘查。

面对凶神恶煞的敌人,朱文起强作镇定。

她佝偻着身子,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任凭敌人把她的竹篮翻了个底朝天。

幸运的是,针线包被敌人忽略了。

虽然成功蒙混过关,但朱文起心有余悸。

她暗自发誓,今后一定要更加机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此后朱文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报传递任务,成了组织上的得力干将。

1943年,朱文起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在天黑前把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送到田集区的游击队手中。

可是当天,朱文起刚刚在白天被炮楼上的伪军查过,再走原路必定凶多吉少。

怎么办?朱文起一咬牙,决定等天黑后,从敌人的封锁沟绕行。

夜幕降临,朱文起藏匿在树丛草堆中,等到四下无人,才小心翼翼地向封锁沟摸去。

十几条封锁沟,深达三米,里面还有齐胸深的积水,寒气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文起咬紧牙关,把情报举过头顶,一步步向前挪动。

终于,在第二天天亮时,浑身湿透、摇摇欲坠的朱文起把情报交到了游击队指挥员手中。

化装说媒 神助八路军

朱文起的传奇,还远未结束。

1945年,抗战已进入尾声,但汉奸军阀王子杰仍负隅顽抗。

王子杰手下有一支3000多人的武装,装备精良,又勾结日寇,成了八路军的心腹大患。

组织决心除掉这个毒瘤,就派朱文起去当卧底,化装成说媒婆的身份,接近王子杰身边的警卫排长秦锡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文起和秦锡爵是同志,在王子杰眼皮底下,他们假装说媒,暗中交换情报。

为了及时把这些宝贵的情报送回来,朱文起一条路来回百里,硬是在一天之内跑了四个来回!最后,朱文起的双脚都磨出了血泡,可她却浑然不觉。

朱文起的付出,没有白费。

在她提供的准确情报帮助下,八路军以极小代价,就消灭了王子杰的武装,胜利解放了鲁西南大地。

朱文起也被授予了特等功臣称号,她的英雄事迹在组织的内部刊物上大书特书,传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暮年 昔日重现

抗战胜利后,朱文起又积极投身妇女工作,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5年,年过半百的朱文起光荣退休,回家务农,本以为英雄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可是,命运弄人。

1960年,菏泽冀鲁豫边区抗日纪念馆开馆,那个曾经陪伴朱文起出生入死的针线包,竟然也作为一件珍贵的文物,陈列在了纪念馆里。

1979年的一个夏日,朱文起年事已高,在儿女的陪伴下,走进纪念馆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她再次面对这个尘封已久的"战友"时,一下子泪如泉涌。

那一针一线,都承载了多少峥嵘岁月,多少悲欢离合。

朱文起激动地向周围的人讲述起当年的故事。

"这针线包是我的!"她哽咽道。

人们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谁会相信眼前这个驼背苍老的乞讨婆婆,竟然会是个情报员?

谁知这番话,却引起了纪念馆领导的注意。

经过一番考证和交谈,朱文起的英雄身份得到了确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惊叹得合不拢嘴。

奋斗不息 浩气长存

1982年深秋,77岁的朱文起在故乡定陶病逝。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在惦记着组织的工作。

"我走了,可革命的接力棒还要传下去啊。

"她虚弱地叮嘱儿女们。

朱文起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

她是无数默默无闻、奋不顾身投入革命的普通百姓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朱文起,有了她们的倾力付出和牺牲,我们的国家才得以站起来,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永远铭记朱文起,学习朱文起,弘扬朱文起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
1979年,一农妇在纪念馆放声大哭,指着一个针线包说:那是我的
2022-11-14 19:00·老闫侃史
山东一老太太参观博物馆,看着文物泪流满面地说:这是我的
2022-04-13 20:06·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