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参加了长征,也有一部分红军选择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策应主力部队长征。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是当年留守根据地的红军之一,他的名字叫尹林平。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长征之后,尹林平奉命留在福建坚持斗争,为保存革命火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尹林平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尹林平出生于1908年,江西省兴国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尹林平仅仅读了一年半书,11岁的时候,尹林平开始参加劳动,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到赣南地区,尹林平的家乡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并成立了农民协会。
1930年,尹林平加入了红军,投身工农革命队伍当中。次年,尹林平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那段时期,尹林平率部纵横驰骋于安溪、南安、永春等地,作战近百次,有效地牵制了敌人,为中央根据地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过,因为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部队也踏上了长征之路。当时尹林平没有跟随主力部队长征,而是奉命留在福建坚持游击斗争,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需要说明的是,留守红军的条件非常艰苦,不仅缺医少药,而且也随时面临反动派的进攻。
面对如此危险的形势,尹林平没有对革命事业灰心,他充分依靠群众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1937年7月,尹林平被调到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1938年,他又担任了广东省委常委,期间,尹林平坚持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领导东莞、增城区、惠阳区等地的群众进行游击战,建立了一支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力量,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太平洋战争之后,尹林平及时出手,把很多困在香港的爱国人士安全转移到内地,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1943年,尹林平担任了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书记,全面负责广东的地下工作与部队工作,期间,在支前参战、锄奸反特、基层组织建立与干部培养等方面,尹林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促进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尹林平担任了粤赣湘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领导创建了粤赣湘边根据地,为迎接大军南下以及广东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尹林平留在广东工作,担任了华南军区干部部部长以及中南军区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务,期间,他参与领导了地方的镇反、剿匪以及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新生政权的巩固,稳定了社会秩序。
1956年之后,尹林平又担任了广东省副省长,主管广东的农业以及公检法工作,十年浩劫开始之后,他受到造反派的迫害,并被关押六年多时间。粉碎“四人帮”后,尹林平恢复工作,担任了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等职务,他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为新时期广东的经济建设献言献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84年,尹林平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