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位开国少将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解甲归田,回到江西老家务农。消息一出,举国震动。

这位少将,便是甘祖昌,一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又在和平年代选择回归泥土的传奇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选择,在当时引发了无数的疑问和讨论: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将军,为何会放弃优渥的生活,选择回归平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战火洗礼中的信仰塑造

甘祖昌出生于1905年,江西莲花人。贫苦的出身让他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让他对社会的不公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牺牲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的斗争、艰苦卓绝的长征、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解放战争的硝烟战场,都留下了他坚定的足迹。1949年,甘祖昌跟随第一兵团进军新疆。彼时的新疆,百废待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处西北边陲,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几乎没有工业基础。当地人口稀少,生活贫困。

更严峻的是,新疆和平解放后,总计近二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成了摆在新疆军区面前的头等大事。作为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保障部队的物资供应,成了压在甘祖昌肩上的重担。

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甘祖昌组织后勤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部队的存粮仅够半个月,骡马饲料更是几乎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建议,派人到全疆摸清情况。王震同意了他的建议。甘祖昌亲自率领一组人马,冒着风雪,深入北疆牧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他向王震提出了用牧区的羊毛换取日用品,以解决牧民生活困难,同时换取粮食以保障部队给养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王震的采纳,有效地缓解了部队的供给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工作的日子里,甘祖昌为建设新疆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然而,1952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留下了难以治愈的脑震荡后遗症。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多次安排他到内地疗养,甚至提出要为他盖房子。然而,甘祖昌却婉拒了组织上的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心中始终装着一个信念:要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而不是享受特权。

1954年,甘祖昌到庐山疗养,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他内心焦急,觉得自己应该为国家多做贡献,而不是静静地休养。

他多次要求恢复工作,但都被军区拒绝。老首长王震建议他到农场去做一些轻微的劳动,以利于身体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甘祖昌却认为在农场工作,老战友们会对他照顾太多,反而不利于他参加劳动。他最终决定,回江西老家务农,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甘祖昌被评为少将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内心十分不安。他认为自己的贡献与少将军衔不相符,多次主动要求降低军衔。他写信给中央,陈述自己的情况,但最终没有得到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授衔仪式上,他身着将军服,神采奕奕。然而,回到家后,他却对妻子龚全珍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信仰的抉择与行动

授衔仪式后,甘祖昌更加坚定了回乡务农的决心。从1955年到1957年,他三次向军区党委递交申请,请求解甲归田,回到江西老家务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织上认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后勤工作专家,在新疆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希望他离开。

1957年,转机终于出现。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上将到新疆检查工作。甘祖昌抓住机会,当面向萧华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萧华了解甘祖昌的情况后,深受感动,但同时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问道:“你回乡能活过60岁吗?”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直指甘祖昌的生命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祖昌深知自己身体的状况,但他更清楚自己内心的渴望。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即便如此,他也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乡、为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最终,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和独立思想的女性。1949年6月,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被分配到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任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与甘祖昌于1953年结婚。她了解并支持丈夫的决定。当甘祖昌第一次和她谈起回乡务农的想法时,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办理了离职手续,毅然决然地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老家。

甘祖昌回乡的消息传遍全国,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都对甘祖昌的选择给予了高度赞扬。

很多人评价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位解甲归田的将军”,他的举动开创了先河,也激励了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脚将军的田园人生

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回乡的旅程。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他精简了所有的行李,只带了三个箱子、三个麻袋。

然而,他却带了八个笼子,里面装着六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和15只来亨鸡。他计划将这些优良品种带回老家,带领乡亲们发展养殖业,改善家乡的经济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老家后,甘祖昌立即召集了家人,宣布了两件事:第一,他回来后就是一名普通农民,和大家一样靠劳动生活;第二,全家要团结一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同建设新生活。

他将家里的事务交给弟弟甘森昌管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从一位穿着皮鞋的将军,到一位赤脚劳作的农民,甘祖昌的角色转变让很多乡亲难以理解。有人觉得他“傻”,放着好好的将军不做,回来种田,甚至有人质疑他多年的革命是不是白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质疑,甘祖昌总是笑着解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人的本色就是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甘祖昌没有丝毫的后悔,他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农民,和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心一意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提高家乡的粮食产量,甘祖昌带领乡亲们挖沟排水,改良土壤。他还被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聘为研究员,参与了三次江西省农业大会。

在他的努力下,沿背村的粮食亩产提高了50%。除了发展农业,甘祖昌还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他亲自勘测地形,带领乡亲们修建水库、桥梁、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三年时间,他就带领群众修建了12座大小桥梁,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他常说:“为人民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在江西老家病逝,享年81岁。他留给妻子和子女的唯一遗产,是一个装着三枚勋章的铁盒子: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勋章,是他戎马一生的见证,也是他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象征。他从一位贫苦的农民子弟成长为一位开国将军,又在功成名就后选择回归平凡,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22年09月12日:甘祖昌:将军回乡当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