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队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还是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战争来临,当生死攸关,谁又能预料到,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竟然会改写历史的走向......

风云突变,老营陷入困境

1931年的一个寒冬,吉林省防军第13旅的老3营驻扎在延吉翁声砬子,一如往常地过着平静的军旅生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即将打破这片宁静,将这支部队推向命运的漩涡。

一支日军测绘队,不请自来,径直闯入老3营驻地,甚至还想窥探该营的炮位。

执勤的战士们怒不可遏,朝天鸣枪示警,但日军却仿佛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忍无可忍,一阵排枪扫射,倒下几个日军,剩下的狼狈逃窜。

消息传到13旅旅长吉兴耳中,他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知道,这下闯下大祸了,日本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为了自保,他当机立断,下令老3营立即开拔前往敦化,准备缴械投降,以求息事宁人。

谁料想,就在老3营即将启程之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营长王德林带着部下几百号人,竟然半路杀出,直奔延吉,高喊"起义抗日"的口号,自立门户,成立了"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

危急时刻,谁为王德林支招?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我方绥宁县委的耳朵里。

县委的同志们眼前一亮,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将这支有抗日决心的部队收归麾下,为抗日战争增添一支生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委当即作出决定,派出与王德林私交甚笃的李延禄前去游说。

李延禄,这个出身延吉的热血青年,早在1929年就投身革命,1931年更名正言顺加入组织,一心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李延禄的到来,无疑让王德林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人比李延禄来得更早,还大包小包提着礼物。

原来,"吉林自卫军"的总司令李杜也盯上了救国军这块肥肉,他派了代表前来,许诺要编入麾下,还给王德林送上了1万大洋的军饷,外加一个团的番号,好不热络。

面对李杜的盛情难却,王德林一筹莫展。

他求助李延禄:"你说,我该怎么办?"李延禄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不如这样,钱咱们照收,番号也别推辞,但咱们自己单独给李杜组建一个补充团,也算给足他面子了。"

王德林一拍大腿,笑逐颜开:"还是你有主意!这补充团的事儿,就全权交给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在来投的青年中多挑些有文化的,咱们打造一支精干的队伍。

"李延禄求之不得,当即点头应允。

鸡毛信来,伏击何处设?

很快,李延禄就从各地赶来投奔救国军的热血青年中,精心挑选了400多人,组建了3个连,还从老3营中物色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志担任连队长,其中就有他的老部下史忠恒、李凤山等。

就在李延禄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一封让人心惊肉跳的鸡毛信送到了王德林手中。

信中警告,日军的天野15旅团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讨伐"救国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野15旅团,那可是一支装备精良、战力强劲的部队,如果正面交锋,救国军恐怕凶多吉少。

王德林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有主张避其锋芒的,也有主张据险固守的,但谁都拿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只有李延禄,紧皱眉头,陷入了沉思。

半晌,李延禄抬起头,目光坚定:"我看,不如咱们引狼入室,来个瓮中捉鳖!镜泊湖南头有个叫'墙缝'的地方,地势奇特,伺机设伏,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德林拍板定案:"就依李参谋长的计策,咱们兵分两路,主力部队诱敌深入,另一支则负责断其后路。

我再调集些重型火力给你们,务必要打他个落花流水!"

巧设陷阱,文起化身向导

说干就干,李延禄带着补充团浩浩荡荡出发,直奔"墙缝"而去。

这"墙缝",地势独特,两侧峭壁如刀削,中间只容得下狭窄的山道,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补充团的勇士们屏息潜伏,一双双眼睛紧盯着山道口,手中的武器早已上膛,只待来者一到,便给他们一个"惊喜"。

然而,让李延禄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苦苦等待了两天,愣是不见日军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非是对方察觉端倪,弃"墙缝"而去?就在大家焦虑万分之际,一个身影匆匆闯入视野——竟是一位猎户模样的大叔!

来人自称陈文起,是本地颇有名气的猎手。

他得知救国军要在此设伏,特地前来助阵。

然而,陈大叔显然有些按捺不住,眼看着日军迟迟不来,他主动请缨,要去侦查敌情。

谁知,陈大叔这一去,还真让他撞见了日军的先头部队。

日军见他一身猎户打扮,浑身野兽血迹,便对其身份不疑有他,殊不知,这位"猎户",马上就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果不其然,陈大叔见日军将信将疑,便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点头哈腰,说自己熟悉这一带的山山水水,愿为大人领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大喜过望,忙不迭地让这位"向导"走在最前面,生怕错过这尊大佛。

伏兵四起,手榴弹如雨下

就这样,在陈大叔的"带领"下,日军浩浩荡荡杀入"墙缝",谁料想,等待他们的,不是什么"救国军",而是密密麻麻的扑杀!

"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呼啸着撕裂长空,原来,李延禄已经从老3营调来了大批手榴弹,分发给埋伏的700多战士。

如今看到日军进入射程,李延禄狠狠扣动了扳机,一发信号弹直冲云霄,顿时,漫天的手榴弹如同暴雨般倾泻下来,落在那狭窄的"墙缝"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霎时间,日军的队伍乱作一团。

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他们头顶炸开,溅起的泥土和石块如同棉絮般四下横飞,将他们裹挟其中。

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和呻吟声,混杂着不绝于耳的爆炸声。

拥挤在狭道中的日军,被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却又不知该逃往何方。

有些日军被逼得红了眼,不顾一切地朝着手榴弹来处扫射,但他们面对的是两侧山壁上隐蔽的射手,一旦暴露自己,便成了活靶子。

还有一些日军拼死朝着出口冲去,但在密集的爆炸和枪林弹雨中,他们的冲锋宛如螳臂当车,很快就被打得尸横遍野。

李延禄的预判没有错,这"墙缝"就是一个完美的屠宰场,一旦进入,就只有死路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日军在镜泊湖南的绝地挣扎之时,另一处战场却陷入了胶着。

原来,担负阻击任务的戴凤龄独立营遭到敌人疯狂反扑,在日军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伤亡惨重,战线岌岌可危。

此消息传到李延禄耳中,他当机立断,对手下将士说:"各位弟兄,咱们虽然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可眼下柳暗花明又一村,万一在这里恋战,只怕会两面受敌。

不如趁现在敌人还没缓过劲来,咱们就此撤退,再寻良机吧!"

众将士闻言,虽然意犹未尽,但也明白这是上策,当即行动起来,在掩护烟幕的遮蔽下,迅速有序地撤离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支痛失龙头、死伤惨重的日军,只能在"墙缝"的尸山血海中哀嚎,再也无力组织追击。

硝烟散去,遗恨何处寻?

几天后,当李延禄派人重返战场勘察时,竟发现日军在那里留下了3个火葬点。

据估算,此役日军至少损失百余人,而补充团这边仅伤亡7人,戴凤龄独立营则减员60多人。

看来,镜泊湖畔,日军是吃了一记猛亏。

然而,战事虽酣,功劳难分。

补充团的番号打着是自卫军的,兵又是救国军的,最要命的是,李杜还为此出了1万大洋的军饷。

如此一来,该如何定夺战果,着实让王德林犯了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争执不下之时,王德林做出决定,索性就将此事压下不表,免得被日军得知而招致更大的报复。

而此战的胜利,也就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很少为外人所知。

日本人自然更是遮遮掩掩,生怕丢人现眼,只悄悄地撤了天野的职,将其逐出了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那位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向导"陈文起,据说在战后获得了优厚的赏赐,从此在当地成了名人,经常用当年的事迹来吹嘘自己,成了酒桌上的座上宾,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结语:

历史的画卷翻过了寒暑,硝烟散尽,遗恨何处寻?当年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又有几人健在?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又是否记得,在那条狭窄的"墙缝"里,他们曾经付出过何等惨重的代价?也许,答案已经随风而逝,消失在了时光的缝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成千上万手榴弹从天而降,日军鬼哭狼嚎,收尸留下3个火葬点
2024-05-27 12:02·历史系小狼
成千上万手榴弹从天而降,日军鬼哭狼嚎,收尸留下3个火葬点
2021-07-04 11:10·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