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四圣之一的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以卓越的兵法思想和果断的军事行动而载入史册。然而,这位杰出的将才在历史评价中却充满争议。他的另一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残酷。
军事成就与卓越兵法
吴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家四圣之一,曾有着“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的辉煌战绩,在鲁国帮其以弱胜强,击败齐国;在魏国帮其屡次击败秦国,夺其河西地区,又占领了中山国;在楚国帮其变法,使其迅速崛起,开疆扩土。
他曾经还与魏武侯的谈话中,通过历史教训告诉魏武侯,一个国家的稳固并不在于其地理环境的险峻,而在于君主的德行和政治是否清明。如果君主不修德行,那么即使身处险固之地,也无法抵御敌国的进攻,因为连船中的人都可能成为敌人。这展示了吴起作为一位智者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他的军事理论集中体现在《吴子兵法》中。这部兵书主张将“法”作为治军的根本,强调将领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在实践中也坚守这一理念,比如在治理魏军时,要求官兵同甘共苦。他与士兵同吃苦菜、躺硬床,甚至为士兵吸出毒疮,深得军心。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为魏武卒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强国。
“母丧不归”和“杀妻求将”:功名与伦理的冲突
吴起出身在卫国的一个富庶家庭,其对功名的追逐已经近乎疯狂,但散尽家财也未谋得一官半职,因此被同乡讥笑,他盛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人,潜逃之前跟母亲诀别发誓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之后吴起就跟随曽申学习儒术,可是吴起母亲去世,吴起却没有按照儒家的忠孝信条回去守丧,曽申因此跟他断绝了师生关系。“母丧不归”就成了吴起道德上的第一个争议。
吴起的“杀妻求将”之举,则是其人生中的又一大争议。吴起娶了一位齐国女子为妻,但当鲁国与齐国交战时,鲁国怀疑吴起的忠诚。为消除鲁国的疑虑并获得将军职位,吴起毅然杀害自己的妻子。这一行为虽然为他赢得了鲁国的信任,并最终大败齐军,但也被后人视为道德上的冷酷无情。
惨烈结局
在楚国任职时,他推行极端的改革措施,虽然帮助楚国国力日渐强盛,开疆扩土,盛极一时,但因触及了贵族的利益,最终在楚悼王去世时,被楚国贵族设计刺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吴起前往楚悼王的治丧处突遇乱箭刺杀,吴起大叫道:“今天我就让你们看看我是如何用兵的。”然后他逃到楚悼王尸身旁,拔出箭插到楚悼王的尸身上,高声叫道:“群臣做乱,谋害我王。”
虽然吴起最终还是被乱箭射死了,但是楚悼王的尸身也插满了箭,依楚国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因此受到牵连的有七十余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的极刑,吴起可以说用最后一计为自己报了仇,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舞。
启示:人性与选择的复杂性
司马迁在评价他的时候,用了“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评价,意思是能够实际做到的人不一定能够说清楚,而能够说清楚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实际做到。吴起在跟魏武侯的谈话中很清楚的说到了德行修养的重要性,但是他自身却并没有完全做到。
吴起的一生折射了古代历史人物在人性与功名之间的挣扎。他的行为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个人的选择不仅决定了自己的成败,也深刻影响了历史对其的评价。或许,我们更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的“另一面”,理解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艰难抉择。
吴起的故事不仅是对成败功过的探讨,也促使我们反思道德、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深刻的人性挣扎,使得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更加鲜明而值得思考。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