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符合条件的日期很少,上半月还经常被节假日占用,20年里一共只有271天可以交易,平均每年才持仓13天,就这还能跑赢现在的上证指数呢,已经要上4000点的台阶了。所以剩余的每年两百多个交易日都是垃圾时间吗?
下图中这根蓝色线是上证指数,而桔色的这根,也是上证指数。
不同之处就是,黄色这根,是每个月股市只开门半个月的结果,准确的说,是只在每个月的上半个月开张。
而如果是只开张每个月的下半个月,则变成下面这根桔色线:
2005年伊始上证指数是1242点,在2007年创下历史最高6124后,最近10几年始终在打3000点保卫战。
只开上半月的上证指数,将会在2023年7月4日摸高9553点,目前点位是8228点,是不是把蓝线远远甩在后面了。
只开下半月的上证指数,却长期在一千多点徘徊,最低到过926.3。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昨天看到了网上好几篇文章都提到一个挺有意思策略,叫月历效应。在月末最后一天买入,并在下月初卖出,得到的数据很漂亮。持有封基老师用红利低波指数基金来模拟实盘可以做到最近10年每年都是正收益。于是我突发奇想,就假定我们的股市只开上半个月,给它重新画一条曲线。
在A股市场,由于“T+1”的交易制度,如果投资者需要在周末拿到现金,他们必须在周四卖出股票,以便周五能够将资金转出。这种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可能导致周四成为一周内资金净流出最多的一天,从而可能影响股市表现。
这就是最常见的所谓“黑色星期四”,之前也有文章提到过,所以在投资理论里确实有基于时间周期进行操作的方法,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A股市场中的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投机行为的短期资金,不但是周末,月末、季末则会影响更大。
下面这个是对上证指数在一周中不同日期的涨跌幅进行统计,时间跨度为2005-2024年,也就是包含了最近20年的数据样本:
看的出来,周历上的时间策略还是有的,每周一的涨幅是最好的,平均涨幅0.14%,而且黑色周四确实也存在,平均下跌0.08%。
很久以前我统计过这个数据,当时还根据这个开发了一个股指期货的周末策略。
回到文章开头的假设,是不是有月历上的时间周期策略呢?
于是再把上证指数按照每个月里面的固定日期单独统计一个总体平均值看看,这次时间跨度更长一点,从1990到2024年,结果如下:
确实挺神奇的,上半月的表现要比下半月的成绩好很多,尤其每个月的1号到10号,每个日子上的平均涨幅都是正的,平均上涨概率56%。
不过呢,在中国股市初期,由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市场经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波动现象。比如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单日上涨了105%,翻了一倍。这一异常涨幅的背后原因是管理层宣布取消了股票的涨跌停板制度。消息一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便出现了疯狂的飙升。
所以我们还是要把最初那些疯狂年份的数据去掉。
把时间跨度缩减成最近20年的,从2005/1/1起至今的数据重新统计一下:
结论却依然是上半月要比下半月的表现好。1号到10号每天平均都是正收益,表现超级稳定。
那假如来个双重buff,每个月只做上半月,在上半月里只做周一,再拟合一根上证指数看看:
持仓的时长决定风险的大小,所以这根平均每年只持仓13天的曲线还特别稳健,回撤幅度小,如果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哪家固收产品的理财曲线了。
文章开头的两个图显示最近已经是下半个月更能跟上股市涨幅了,有人说这可能失效了。最近两个月的情况比较特殊,以前的规律被打破也是正常的。这个策略的理论基础还是存在的,即月末资金紧张可能会影响股市表现,导致股市下跌。以后我们姑且就称它为“月末效应”吧。
看一下近20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6%的日子:
总共有24天跌幅超过6%,其中属于上半月的只有6天,其中还有2天是因为熔断,合计下跌44%,剩下18天都是下半月,累计下跌127%,这两者就相差了83%。所以下半月的整体弱可能也不是一直弱,而是由下本月更容易出现的幺蛾子给平均了不少。
跨月跨季时点,资金面一般会存在阶段性的紧张,银行要完成存款任务,会给返利,有些资金就会从股市撤出去存银行。一些公司、机构也得把钱收回去,股市里的钱自然就少了。
另外月底经常有些大新闻或者重要会议,这些不确定性让人心里没底,再加上长假也要用钱,一些投资者就选择先撤资观望。
逻辑上是成立的,但是真让赌场里的人每个月只赌上半个月,下半个月离场,或者每年只去参赌13天,这是不符合人性的,上赌桌的人是赢了输了都赖着不肯走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