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提速,中企在各行各业逐渐占据龙头地位,“恐华”情绪越发严重的美西方,便开始扬言要和中国“脱钩断链”,试图在产供链体系中将中方剥离,从而达到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但令美西方头疼的是,在不少行业,中企可以对西方企业实现全面替代,但西方企业没了中国,只有被淘汰的份。例如在关键矿产的开发与应用领域,西方巨头们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24日报道,法国矿业巨头埃赫曼集团印度尼西亚子公司首席执行官热罗姆·博德莱表示,在镍价走低之际,西方镍业公司如果不和具备“丰富专业经验”的中国企业合作,就无法实现盈利。
报道称,博德莱认为,要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镍,中国的技术、专业知识和设备必不可少。“我认为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是不行的。”他说,“(否则)面临的风险就是竞争力不足,同时资本支出也会大幅增加。所以你必须务实。”
镍是制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印尼是世界上已探明的镍储量最多的国家。报道说,埃赫曼集团是少数在印尼有业务的西方企业之一。但今年早些时候,埃赫曼终止了和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共同酝酿近三年的印尼韦达湾镍钴精炼厂项目。
不过,博德莱表示,未来埃赫曼仍对与合作伙伴开展镍加工项目持开放态度,但项目必须囊括从上游矿石开采到加工的一体化运营,不止是单独建设运营加工厂。
他就此提到:“如果加工厂由中国企业建设,甚至由他们来运营,那么西方企业实际上还是可以盈利的,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目前,埃赫曼与中国青山控股在韦达湾合作经营一个镍矿工业园。
资料图:博德莱 埃赫曼印尼
博德莱说,中国公司的高压酸浸技术(HPAL)对于建设镍加工厂至关重要,并补充中国在相关设备制造方面也“实现了规模经济”,压低了加工成本。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一篇报道曾介绍,行业传统上使用HPAL法冶炼低品位的镍钴矿石,但这项方法“是出了名的难用”。
过去20年间,西方公司的HPAL项目屡屡因高成本和技术问题失败。《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成功“重塑了行业格局”,也“卷死了西方竞争对手”。由于无法与来自中国的大量低价产品竞争,许多澳大利亚、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巴西和美国的镍矿和钴矿已经或即将关闭。
其实不只是镍矿开采,整个关键矿产领域,我们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西方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基本上不现实。中企建立优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和西方动辄大搞保护主义不同的是,中企更愿意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动创新。还是以镍产业链为例,从上游的开采,到中游的加工,再到下游的具体应用,中企都有高度参与,这种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够更好地在各个环节协调,从而提升竞争力。
镍矿开采
虽然这些年来,美国在极力推动制造业回流,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保守派更是无视气候、环保等问题,重启本国矿场。但美国长期的“脱实向虚”,想要重塑制造业,和拥有全产业链的中国,在工业制造方面一较高下,已经变得不现实。
越往后发展,美西方对中国的依赖只会不断加深。这就延伸出一个美国不愿接受的事实,过去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配合美元霸权,想要重创他国经济轻而易举。但现在单凭美元霸权,长臂管辖的手段已经不那么好用了,因为金融始终是要依附于实体的。
没有美元和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品,明显后者更无法让国际社会接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