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发现,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的增速也变得越来越快了:
例如去年10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只有36%;
而到了今年10月,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50.1%,同比提升了14个百分点!
更令人惊讶的是,不少专家预测,新能源车替代油车的速度还会继续加快。
其中的原因有三点,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呢?
首先,就是电车的能源战略价值太大了
说白了就是,中国不是产油大国,却是耗油大国——而这种耗油量,远比我们想象中庞大。
如果不加快发展新能源车,一旦被外国“卡脖子”,那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可不是瞎说,像英国石油公司BP 就提到:自2000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有约一半是由中国驱动的。
国内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点:
譬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到了5.6亿吨,同比增长11%,平均单月进口量约为4702.43万吨。
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使得中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上升至72.99%。
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加工后再出口的…
但从2023年7.56亿吨的消耗量来看,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因为这么大的进口量,万一哪天被掐断了,不止是汽车的问题,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这个情况,发展新能源车产业,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因为越是能趁早减少这种依赖,越是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同时,还能减少外汇的开支,用于更有价值的采购…
就这些肉眼可见的好处,新能源车的发展怎么可能不会加快呢?
其次,这对于汽车的产业的崛起,有着极大的意义
说到这点,可能很多人没概念,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产业而已。
但如果我告诉大家,仅2023年,这个行业就创造了约11万亿的产值,占全国GDP的10%左右。
甚至超越了房地产,成为中国的第一经济支柱——你又会如何理解呢?
是不是认为,这个行业太重要了?
但可惜的是,这么重要的产业,过去很多年却被合资公司牢牢把控着,真正赚大钱的还是它们。
举个例子,到2019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才只有37.9%,而且基本都集中在利润较低的中低端车型。
至于燃油车的高端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也几乎都掌握在国外品牌手里。
这些国外品牌,通过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后,虽然也留下一部分利润,让我们赚到了钱。
但大头依然流向了国外——对我们来说,整个产业链上“打工”的感觉非常明显。
而新能源车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这种格局。
因为它不仅能推动“自主品牌”占据更多市场,还能让我们掌握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产业自主化。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还能帮我们赚外汇。
别觉得这只是空谈,要知道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就变成56%了。
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80.6%。
更给力的是,这一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出口了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
按这个增速发展,未来年出口千万辆不是梦想,迟早会走入现实。
最后,电车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不是胡说,纵观历史就会发现:
内燃机技术发展了上百年,早已经进入瓶颈期,而电动车技术却才刚刚起步。
无论是电池能量密度、智能化水平,还是充电效率,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迭代。
像我们前两年,还觉得400公里续航是“短板”,现在1000公里的电车都要发售了,更不用提“800v 快充技术”正在快速普及。
环境保护方面更别说了。
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面就提到:2035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按照这个计划,如果还继续以油车为主的话,根本就难以实现。
当然,抛开这些,更重要的是,走向“智能出行”,只能靠电车,不能靠油车。
毕竟,从自动驾驶辅助、智能泊车,到语音控制、车载娱乐系统,电车的智能化程度远超燃油车。
油车想要实现这些,也没有稳定的能源系统和控制系统去支持。
总而言之,新能源车替代油车,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产业振兴,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对此,不管我们是否认可,都只能接受这个趋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