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贵在长期主义!
作者:可乐
编辑:李想
风品:闻道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一边股价大增,一边实控人家族打折甩卖股权,到底在闹哪出呢?
2024年11月20日,著名日用品和家居企业茶花股份发布减持公告:实控人——陈氏家族成员(陈冠宇、陈葵生、陈福生、林世福)计划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达迈科技出售总计36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15.06%,总计套现约6.77亿元人,协议转让价18.60元/股,较协议签署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0.66元/股打了九折。
财报显示,陈冠宇、陈葵生、陈明生、林世福、陈福生五人共同构成实控人。上述转让前,陈氏家族共持有茶花股份1.287亿股,占总股份53.23%。完成这次折价转让后,持股比大降至38.17%,但未触及实控人变更。
那么问题来了,实控人缘何折价转让?
1
再陷亏损 高位减持?
LAOCAI
11月26日,在互动平台茶花股份表示,此举为更好开拓未来发展机遇,引入达迈科技,共同推动公司转型升级,促进持续发展。
就股权结构而言,茶花股份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五位实控人均为陈氏家族成员,陈宝架是陈福生、陈明生、陈葵生、陈光生的生父,也是林世福的岳父。2007年,陈光生去世后,股份由其小儿子陈冠宇继承。
2013年公司更名为“茶花股份”,并迅速扩张。2014年,茶花电商业务在全国范围取得突破,销售额超1亿元;2015年,茶花总部首批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迈入智能制造时代;2017年,“茶花生活馆”全国门店量超1000家。
2017年2月13日,茶花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8.37元,彼时招股书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有助于公司缓解产能瓶颈、巩固和提高市场地位、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和设备加工精度、完善产品结构、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保证产品品质、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
或受此前景预期鼓舞,公司股价一路攀升,一度在2017年3月24日触及高点34.2元,较发行价累涨308.6%,当年营收7.2亿元、归母净利9362.2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2%。陈氏家族身价随着水涨船高。
然不成想,上市次年盈利性开始变脸,营收7.63亿元、同比增长5.89%,归母净利则下降29.96%,至约6800万元;2019年微增至约6900万元,2020年又下降40.9%;随后的2021年和2022年更连续亏损。好在2023年实现了盈利约500万元,但增利不增收让人犯些嘀咕,营收下滑2.81%至6.57亿元,为上市以来新低。
进入2024年再陷亏损,一季度上半年双降并亏损。前三季营收约4.15亿元,同比下降15.34%;净利-1478万元下降556%。对此公司解释称,净利下降是由于营收、产能利用率下降,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增加所致。
反映在二级市场则是股价大幅震荡下行,一度跌破发行价,2022年4月触及低点6.05元,较最高点累跌82%,2023年10月起逐渐回升,2024年4月又开始下跌,直到7月下旬再次回暖,叠加大盘复苏影响,公司股价从7月25日的9.69元大涨至11月20日的23.85元,累涨146.13%。正当投资者信心恢复时,上述实控人的大额折价转股又泼了一盆冷水。高位减持质疑声难免让外界有些微词。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控股企业,茶花股份的股权布局和治理机制始终是市场关注焦点。折价减持可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业绩不佳的背景下。
2
7年分红大于净利
家族企业利弊
LAOCAI
不算苛求,拉长时间线看,这已是陈氏家族第三次筹划协议转让。
2023年8月15日,茶花股份披露,公司实控人之一陈冠宇与黄剑锋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陈冠宇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所持公司股份1209.1万股以9.38元/股价格转让给黄剑锋。但这次转让没有完成,交易于当年10月21日宣告终止。
当年11月18日,茶花股份披露陈氏家族更大规模的股权转让计划。拟转让不超5347.75万股,占总股本22.11%。受让方为安徽景曦、深圳含金量、广州巨鼎和深圳红荔湾。
2024年10月23日,茶花股份披露转让结果,2603.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10.76%)转让顺利完成,其余股份转让未完成,并宣告终止,陈氏家族共套现约3.53亿元。
若本次转让顺利完成,陈氏家族将合计套现10.30亿元。此外,据长江商报,陈氏家族成员还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少量减持,据Wind数据估算套现约4亿元。综上,协议转让加二级市场减持,若本次转让全部如愿完成,陈氏家族将套现约14亿元。
除了折价转让、减持,豪横的分红行为也令舆论颇有微词。
2017至2023的上市七年间,茶花股份累计归母净利2.37亿元,而累计现金分红额却达到3.27亿元。分掉的比赚的还要多,看看上述业绩颓势,企业靠啥战略布局、新业务培育、是否过于侵蚀后续成长性、有无掏空之嫌?
2021、2022年企业亏损没有分红,2023年公司终于扭亏,可净利只有469.45万元,分红却高达3627.30万元,分红率达到惊人的772.67%。
诚然,分红是投资者利益共享之举、适度分红体现了企业责任。可鉴于陈氏家族长期持有大部股份,自然是分红最大受益者。结合颓态业绩,难免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架构、决策开放性公允性、未来发展前景的审视度。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企业发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运营稳定性、决策高效性。而成长到一定规模后,现代企业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业治理透明性、决策开放性、科学度、前瞻度,团队人才培养、提升空间等都是舆论焦点。
3
怎么就不行了?
LAOCAI
抛开是是非非,目光回到基本面,为何业绩表现疲软呢?
从宏观角度分析,自2009年起,中国塑料制品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但随着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行业增长势头逐渐减弱,市场开始出现饱和。2017年之后行业增速明显放缓,2021年以来,叠加房市洗牌等影响,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7488.56万吨,相较2021年的8004万吨,下降6.44%。
具象到企业视角,随着产业链日益成熟,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市场分层。例如广东揭阳的日塑产品主要面向中端市场,销往各地中小超市;浙江台州主要生产塑料厨房家居用品,主要在杂货店和批发市场销售。茶花股份则定位高端市场,主要在大型超市如沃尔玛、永辉、华润万家、人人乐等销售,经营发展与KA卖场的合作密不可分。
然而,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对线下卖场造成冲击。近年来,步步高、沃尔玛等连锁超市闭店消息频出,茶花股份商超渠道也受到一定影响。2023年,商超直营收入9532.5万元,同比下降13.12%。
不过,商超直营并非茶花主要销售渠道,经销商才是。由于茶花股份产品定位高端,成本定价不低,经销商利润空间有限。加之市场正处价格敏感阶段,市场运营压力同样不算小。
还以2023年为例,茶花股份经销收入2.98亿元,同比减少9.86%。
好在2012年公司就开始布局电商,经过十多年发展,电商客户收入已突破1亿元,但随着流量红利消逝、成本上涨,这条增长曲线表现也不算稳定。2023年该渠道收入同比减少18.86%至1.29亿元。
面对线下线上双压困境,茶花股份也在寻求创新打法。例如与经销商合作,设立茶花家居旗舰店,提供一站式服务。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且运营成本不低,大幅押宝还需警惕相应衍生代价风险,如2024中报中,公司就直言业绩下滑“受传统商超渠道消费下滑的冲击影响”。
从产品端看,纵观日用品家居赛道,成功的企业要么专注于单一赛道,做专做精,如专注保温杯赛道的哈尔斯;要么以大单品战略,辐射周边业务,如乐扣通过玻璃保鲜盒拓展到水杯、厨房等领域,妙洁通过纸杯、保鲜膜领域优势、布局家居日用品市场。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相较之下,茶花股份需警惕广而不精,没有在单一赛道上取得大幅领先地位,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赛道形成品牌效应。而且,繁多的产品种类也会导致库存激增,增加减值风险。一旦销售不畅,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波动。
不算多夸言。截至2024上半年,茶花股份库存商品账面余额1.05亿元,占当期存货比例72.48%。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616.29万元,这也是上半年利润亏损加大的主因之一。对于前三季盈利亏损,公司也解释称由于营收、产能利用率下降,以及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增加所致。
一番梳理不难看出,茶花股份内外皆有烦恼,需要系统性破局。如上所言,引入达迈科技,是为推动公司转型升级,且达迈科技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至30个月,这些都为企业脱变新生带来期许。
但相比外延外力,自身精进内生力的挖掘或许同样重要。2021—2023年,茶花股份研发费为1010.89万元、768.55万元、749.62万元,持续下滑。而同期竞品哈尔斯三年研发费用均在1亿元左右,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家联科技近两年研发费也在5000万元以上。到底靠啥赢在未来、驱动核心成长呢?
2024前三季,茶花股份研发费591.80万,同比增长12.14%,值得肯定,但营收占比仍不足1.5%。且相较同期哈尔斯的9719万元、42.58%增速,家联科技的5025万元、20.50%增速,无论体量还是增幅差距仍在加大。
所谓市场一日千里、不创新无未来,无论主业精进还是新业务扩展,均离不开特色研发打底,看看豪横的分红,多用些研发投入是否更香些呢?
4
特色化突围、找到平衡术
LAOCAI
当然,茶花股份并没坐以待毙,针对以上难点困点,也在对症下药。
例如,坚持渠道拓宽、终端精耕,逐步从倚重商超渠道向多渠道并重转型。持续推进“茶花家居旗舰店”布局,以茶花家居旗舰店为平台,加强对批发、团购、档口分销等渠道业务的开发拓展,完成对一、二线城市专业市场的初步覆盖。电商业务继续采取向内降本增效,向外寻找核心增长渠道策略。上半年重点构建门店的可持续经营机制,提升经营效益。
研发体系方面,坚持“以用户体验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新品立项的信息收集到新品设计再到新品试用、反馈改进形成完整闭环,同时建立了较强研发设计团队,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研发机制,上海研发中心也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提升对市场反应速度和新品研发的效率。
目前,茶花股份拥有1000多个品项产品,基本涵盖了居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满足消费者日常居家生活的需求。丰富齐全的产品线契合现代大型连锁商超“一站式”采购的购物理念;同时每年不断推出新品,优化完善产品线,并对玻璃、不锈钢、五金、布艺等不同材质的产品与塑料制品的结合进行了积极尝试。
显然,茶花股份也有自身价值闪光的一面,不缺业绩改善乃至反转的抓手。只不过,说千道万,2024年以来的连续双降、转亏现实就摆在那里,茶花股份如何把上述种种优势、蓄力尽快转换为盈利能力、实打实业绩,仍是一道急迫考题、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抛开折价转让股份、高位套现、过度分红等质疑,说到根本想要消除外界不满情绪,还在主业振兴、新曲线孵化,尽快探索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突围新路。这考验陈氏家族的决策先进性、实操精准度、长期主义敬畏心,在长益短利间找到一个平衡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