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一幅缓缓展开的绝美画卷,不仅藏匿着令人魂牵梦绕的自然仙境,还蕴藏着深厚隽永的人文风韵。

无数文人墨客为这里的山水所倾倒,更被此地舌尖上的美味深深打动。

诗词,便成了这些情感记忆的美好载体,缓缓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现在,仍韵味悠长。

今天,我们将跟着诗词穿梭于徽州的山水,品味那些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温柔与雅致,感受穿越时空而来的独特魅力与生活意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南宋诗人赵师秀在《徽州》中写道:

山绕清溪水绕城,

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

家家灯火读书声。

在这里,每一座山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道水都有它独特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的山,以奇、险、秀、幽著称,成为文人雅士心驰神往之地。

黄山当然要算是最为壮观和著名的。

据史料记载,仅赞美黄山的诗词,从盛唐到晚清1200多年时间里,传世的就有2万多首。

哪怕是一块石头,也都承载着诗人无尽的诗意与遐想。

明代陈玉衡曾题诗惊叹飞来石,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生怕它下一刻便振翅高飞,重返天际:

策杖游兹峰,

怕上最高处。

知尔是飞来,

恐尔复飞去。

这块石头还成为87版《红楼梦》的取景点,在时光的流转中,成为了经典与传奇的交汇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这位以豪放不羁的性格与卓越非凡的才情著称的诗坛巨匠,尤其偏爱那座在他笔下频繁闪耀、宛若仙境的黄山:

黄山四千仞,

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

菡萏金芙蓉。

寥寥数语,将黄山山峰众多且形态各异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或挺拔如剑,直指苍穹;或世间罕有,如奇花异草,令人心生向往。

而在《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中,诗人又换了一种思绪:

我宿黄山碧溪月,

听之却罢松间琴。

李白在黄山碧溪边赏月、听琴的情景,非常富有浪漫气息,带着我们换个角度欣赏了黄山之美。

钟爱黄山的还有明代旅行家徐霞客。

他在游历黄山后,发出了内心之感叹:

薄海内外,

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之言,仿佛为黄山加冕,使其超越了地理的界限,成为了世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圣地。

自此以后,黄山不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中国大好河山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的山,更不止黄山之奇绝。

宣城的敬亭山,虽不以高度争雄,却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

南朝诗人谢朓,唐代诗人李白、杜牧,宋代诗人欧阳修等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诗句。

最为著名的便是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最后两句直白的偏爱,将对敬亭山的深深眷恋全部写进了诗里。

一座山,一旦有了诗词,便有了更多的灵性,敬亭山大概就是如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的山还爱变幻成另外一种模样,招惹诗人的笔触前来捕捉其神韵。

比如安庆天柱山独有的“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这里的“雪”其实是一片沙砾,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尤其是雨过天晴之后,美出天际,是“潜阳十景”之一。

明代陈桭曾作《天柱晴雪》以赞其美:

天柱巍峨霄汉间,四时飞雪不曾乾。

淩空禅塔银为顶,承露仙茎玉作盘。

影混晴云同洁白,色凝华月倚高寒。

我来问俗过潜霍,几度前山揽辔看。

这首诗像是给天柱山拍了一张美图,还配上了优美的解说,令人神往,难怪诗人自己都忍不住“几度前山揽辔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徽州的水,同样令人陶醉。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透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阜阳颍州西湖的碧波荡漾,让欧阳修留下了别样的赞美之情。

虽不比杭州西湖的声名远播,名动天下,却自有一番静谧悠然,温婉如玉。

往南,来到芜湖天门山,开启与长江的浪漫邂逅。

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自古夹江对峙,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诗人笔下“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

这幅流动的山水画,如同一首激昂的进行曲,令人心潮澎湃,却又在大气磅礴之后缓缓地迎来一叶孤舟,跟着这样的诗词游山玩水,着实是一种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续南下,是池州的秋浦河,也是众多文人流连忘返之地。

李白五到秋浦,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既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工业盛景,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深沉感慨。

而秋浦河畔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也在其笔下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缓缓铺展在世人眼前:

秋浦田舍翁,

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

结罝映深竹。

李白发现了秋浦河的美,将自己的一片愁心散入秋浦流成千载“诗河”,让这条曾经再普通不过的河流成为如今诗意盎然的文化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舌尖上的徽州风味

山水当有诗意,美食亦能添上生动的一笔。

徽州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成为诗人笔下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每一句诗都解锁着徽州餐桌上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他的家乡安徽有什么美味,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

沙水马蹄鳖,

雪天牛尾狸。

在皖南的山区一带,山脉高大,溪水清澈,所产出来的甲鱼质地比一般的甲鱼要高出一等。清炖马蹄鳖以其简约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成为徽州菜中的一道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山中有美味,皖水之中同样蕴藏着无尽的珍馐与惊喜,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诗意与灵性。

淮白鱼,便是其中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被誉为美食家,在知颍时曾多次赋诗赞美颍州白鱼。

他曾吟咏道:“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以秋色为背景,用白鱼的鲜美与紫蟹的肥嫩,勾起人们对颍州风物的无限遐想。

又有诗句云:“白马津头春水来,白鱼犹喜似江淮。”春水的滋养,让白鱼更加鲜嫩可口,让人食之难忘。

后来,就连路过湖州看到渔民捕捉刀鱼的场景,也忍不住赋诗一首:

三年京国厌藜蒿,

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

恣看修网出银刀。

从颍州的秋日,到白马津头的春水,再到湖州偶遇的刀鱼捕捞,每一次与白鱼的邂逅,看似巧合,实则偏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有徽菜之瑰宝——臭鳜鱼。

唐代文豪张志和于《渔歌子》中吟咏:“桃花流水鳜鱼肥”,徽州人民则以精湛的腌制技艺,将鲜活的鳜鱼巧妙封存,从而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臭鳜鱼佳肴。

池州的秋浦河就盛产鳜鱼。

李白、杜甫、杜牧、岳飞等一众文人雅士与英雄豪杰,皆曾在贵池之地,品尝过秋浦河的鳜鱼美味。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品尝了秋浦河的鳜鱼后,更是留下了“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于掌。”的千古佳句,将鳜鱼的体型特色描述得惟妙惟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淮南地区,还有一种美食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淮南豆腐。

淮南豆腐以优质大豆和清冽甘甜的古泉水为原料,制作出的豆腐晶莹剔透、质地细腻且韧,一直被古人称颂。

明代苏平用一首《咏豆腐》,将淮南豆腐的制作技艺和精美之处解读得有声有色: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

一轮磨上流琼液,石沸汤中滚雪花。

瓦缶浸来蟾有形,金刀剖破玉无瑕。

箇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曾写过一首《豆腐》:

种豆豆苗稀,

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王术,

安坐获泉布。

前两句感慨豆农耕作的艰辛与不易,后面则肯定了豆腐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这位素食爱好者不仅对豆腐情有独钟,还看到了其隐藏的商业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众人耳熟能详的几道经典佳肴之外,徽州还有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蔬菜——茭白,也曾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之中。

在皖水之畔,茭白尤为丰饶,尤其是秋风送爽之时,茭白纷纷上市,成为一道令人垂涎的时令佳肴。

李白在游铜陵五松山时曾写过一首《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中提到“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诗中的“雕胡”,实乃“菰”之雅称,其膨大的茎部,即为我们熟知的茭白。

作为一道经典的徽州家常菜,茭白被称为“秋季第一鲜”,如今这“鲜”加上浓浓的诗意,是不是更有滋有味了呢?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着古诗词的悠扬韵律,漫步徽州的青山绿水,随着古卷里细腻温婉的词句,细细品味舌尖上的人间美食。徽州与诗词,宛若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流淌,温柔地滋养着每一个徽州人。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诚邀您前往关注“甜润世界”公众 号,一键开启您的甜润美好生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