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70年,身在江西的邓小平忽然开始整日忧心忡忡起来,并非是因为公事,而是为长女邓林的婚事而担忧。
邓林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第一个爱情结晶。她和邓小平夫妇一同从战火中一路走来,过早感受了许多本不属于她的悲欢离合。
在众子女中,邓小平对邓林或许也多了一份亏欠。
在邓小平的心里,家庭对他始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为家人付出的爱,对待家庭与事业的观念,也是后辈人学习的榜样。
那年邓林已经将近三十岁,却始终没有心仪的结婚对象,这让邓小平夙夜忧叹。
当时在邓小平的三个女儿之中,邓楠已经结婚,其他几个儿女也都有自己的择偶,唯有邓林这边显得波澜不惊。
当邓小平主动询问起邓林,想找个什么样的结婚对象时,邓林见实在绕不过去,便对父亲直言道:
“我说了您可别生气,弟弟妹妹们都想与干部子女结婚,我却不想这样,我要找就找一个普通人,能好好过日子就好。”
父女俩之间的这次交流,邓林算是亮明了底牌:自己不想找干部子弟。
而邓林的选择,与她个人的遭遇是分不开的。
动荡童年,磨砺心志
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年头。
对外日寇对大小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对内方面,国民党右派势力积极策划防共、分共、反共策略,皖南事变更让我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下,邓林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出生。
从1940年起,赤岸村便是晋冀豫边区和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指挥中心。
图|邓小平家庭照
即便是这样,这里也并不是太平世界。日寇的飞机不时前来侦察,紧接着就是敌人的疯狂扫荡。
邓林作为邓小平和卓琳的第一个孩子,刚刚成为父亲的邓小平不由喜忧参半。
喜的当然是这个小生命的降临,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圆满,忧的则是她出生在这样的年代,保护她的安全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邓小平和卓琳都在赤岸村工作,尤其是邓小平作为一二九师政委,需要经常与刘伯承一起分析战局同时做好战士和干部们的思政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照顾邓林。
经过仔细的思考后,邓小平决定将邓林送往延安进入特设的托儿所,那里是抗战的大后方,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唯一的缺点就是自己不会经常看到女儿了,而且在敌我局势不太明朗的1943年,这样的日子就连邓小平也不确定要持续多久。
从那年开始,邓林进入了延安托儿所。那时她才刚刚三岁,而邓小平和卓琳则继续留在赤岸村工作。
两年的分别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在邓林的心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林才被送回邓小平的身边。
见到分别良久的女儿,邓小平无比动容,他将邓林抱起来说道:
“这两年让你受苦了,爸爸答应你以后我们一家人再也不会分开。”
然而事情并非邓小平预想的那样,国民党很快掀起了内战,向各解放区发起疯狂的进攻,邓小平作为二野的政委,工作再次繁重起来。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战场局势变化极快,邓林跟随邓小平不断转移,三年时间里辗转十几个城市。
这对刚刚开始记事的邓林来说,无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漂泊感。
图|邓小平和卓琳
但也正是这长时间的转移,间接磨炼了邓林的心性,使她多了一份同龄孩子里少有的稳重。
直到重庆解放之后,邓林的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1950年,已经十岁的邓林被送到重庆一所小学读书。
由于入学比较晚,邓林比同学们更加刻苦,再加上她恬静的性格,在学校里始终名列前茅。
邓小平调回北京工作后,邓林也随之转学到北京。
或许是这里浓厚的文化气息深深感染了她,她入学不久之后便迷上了音乐、绘画这些具有艺术色彩的学科,并开始自己尝试绘画。
此时邓小平已经拥有了一个大家庭,除了邓小平夫妇外,还有五个儿女和一位老人,家里经常是热热闹闹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邓林逐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长女,她和夏伯根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们的责任,自己有了什么好东西也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一家人就这样幸福温馨地生活了近二十年。
从邓林上中学开始,她便开始主攻中国画方向,同时也尽可能不耽误文化课程的学习。
在学校里,她时刻记着父亲叮嘱的话:“不要认为自己是邓小平的儿女就搞特殊。”因此她十分低调,一心磨练自己的美术功底。
功夫不负苦心人,邓林中学毕业后成功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深造。
在这里她有幸结识了许多德高望重的国画大师,并在他们的教导下,画艺突飞猛进。
当然,学习之余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
那时邓小平的儿女们大多都在长身体,邓林作为大姐十分关心他们和夏伯根的身体。她平日里都在学校就餐,但只要一回家就会给弟弟妹妹们买一些北京的风味美食。
那些年在邓林的人生中,是最无忧无虑的一段岁月。
图|邓家女士合影,最右拿着花的是邓林
就在这一家和乐的生活中,邓林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
女大当婚,不嫁干部子弟
1967年,邓林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
之后她被分配到河北宣化的驻地部队中锻炼,再次与父母分开。
分开的那段日子里,邓林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父亲邓小平和母亲卓琳联系,对彼此的思念,化作这纸上的一字一句传达到远方亲人的手中。
当时邓小平远在江西,他的身边只有卓琳和夏伯根两人。
邓林和长子邓朴方都已经参加工作,而邓蓉、邓楠和小儿子飞飞则正在上学。邓蓉、邓楠、飞飞三人都在学校中用心读书,对于他们邓小平并没有过多的担心。
而在邓林和邓朴方两个孩子中,邓小平最放心不下的反而是长女邓林。
首先由于小时候的颠沛流离,邓林的身体并不算好,在与她的多次书信中虽然她没有说。
但就凭对女儿的了解,邓小平心里十分清楚,为此邓小平还曾给中央写信,在信中他言辞恳切的说道:
“希望组织能体察邓林的情况,她条件比较差,还有一身病,做体力劳动是有困难的,如能分配她一个技术性的工作,对她的身体来说比较合适,如有可能,请提供帮助……”
身在中央工作的汪东兴收到信件后,马上安排邓林从事一些不耗体力的工作。
除了身体,邓小平还特别关心邓林的婚姻情况。
邓林当时已经将近三十岁,却一直没有谈过恋爱。
一方面是身体原因经常生病,二来就是她本人对国画的痴迷,让她也没有时间去谈恋爱。
再加上她所接触的同学和朋友中也并没有太多的男生,故而到近三十岁都没有什么恋爱经历。
在给邓林的信件中,邓小平不断劝说她找个合适的人发展一下,让他知道有人在照顾她,也好让自己和卓琳不再为她担心。
但信件一封封送过去,却始终没有听到邓林恋爱的消息。为了这件事,邓小平没少操心,甚至直接给毛主席写信。
邓林后来回忆道:
“他对我们的品德和优缺点是非常清楚的,我呢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人还比较老实,所以我父亲总是担心我的婚姻问题,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给毛主席写过信……”
毛主席看过邓小平的来信后亦非常感慨,他立刻将这个问题交给汪东兴来办。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汪东兴不断给邓林介绍,但邓林却都无动于衷。
1970年,当邓小平再次问及邓林的婚姻,邓林见父亲一直担心自己,便直言:
“见过的人都很好,但我思考再三还是觉得不太可行……在择偶方面,我并不想找一个干部子弟。”
邓小平闻言也终于明白了大女儿的真实想法,并将其意愿转达给了北京的汪东兴。
1972年,邓林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技术员吴建常。
吴建常祖籍湖南,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家里只是普通的市民。
吴建常比邓林大两岁,可以说在各方面都符合邓林的择偶标准,很快邓林和他就确认了恋爱关系。
当时还在江西的邓小平,知道自己一直牵挂的长女有了对象的消息后,一时间竟满心欢喜地说道:
“好,好,好!她总算是有个归宿了。”
卓琳和夏伯根知道后亦是欣喜不已,她们还连夜为邓林赶制了几副鞋垫,托人送到了邓林手中。
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大女儿邓林
不久之后,邓小平重新回到北京工作,一家人也终于重新团聚。
夫妇和顺,安度幸福晚年
邓小平和卓琳等回到北京后,他的子女们也陆陆续续回到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就是在这时候,邓小平才第一次见到了大女婿吴建常。
两人单独谈了许久,从吴建常老家的情况聊到他过去的经历,再从他的工作聊到他和邓林在一起的日子,翁婿两人竟聊得十分投机。
邓小平并没有表现出作为父亲和领导的严肃,反而在不断减轻语气以打消吴建常的顾虑。
在这次对谈的最后,邓小平将邓林也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
“咱们这一大家子人,现在是又在一起咯,我这个女娃从小跟着我过苦日子,身体也不太好,以后还需要你多多费心咯……”
吴建常郑重地点了点头。
图|邓林和父母合照
1974年,33岁的邓林嫁给了35岁的吴建常,两人在北京登记结婚。
至于二人的婚礼,邓小平也不主张大操大办,尽管是自己最上心的女儿。
双方都是只邀请了一些必要的亲友,简单的流程过后,邓林与吴建常就正式结为了夫妇。
此后的几年内,吴建常继续在研究院从事有色金属的研究工作,而邓林也调回北京,进入北京画院从事自己所擅长的美术工作。
夫妻两人虽一文一工,在工作上找不到丝毫的共同语言,但他们在灵魂上却无比契合。
邓林能体谅吴建常工作上的辛苦,故而从来不多问一句。吴建常也非常照顾邓林的身体,隔三差五就会亲自下厨为邓林补充营养。
在邓林和吴建常结婚的第二年,他们的儿子萌萌出生,邓小平再次喜出望外,高兴地将这小外孙和女儿邓林接回家里住了许久。
这对于邓林和吴建常来说,无疑更是幸福的升华。
在此后的岁月里,邓林和吴建常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体谅,让两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吴建常所从事的有色金属冶炼事业,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吴建常也因此一再升迁,直至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为我国的冶金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邓林也在自己热衷的国画领域颇有建树,从回到北京工作起,她不断受邀前往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大城市开设画展,她的作品也不断获得国家级艺术奖项。
如今,她已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兼任许多民间美术组织领导职务。
后记
2018年11月19日,吴建常因病在北京逝世,他与邓林执手四十余年的婚姻也到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邓林深知丈夫低调的为人性格,因此吴建常的葬礼亦是简办,甚至连告别仪式都没有,一如他们当年的婚礼一般。
葬礼上,邓林强忍悲痛告别了陪伴她将近半个世纪的丈夫。
这一路走来,两人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同样也收获了一份平凡而真挚的幸福。
吴建常去世后,邓林也年事已高,原本就低调的她在公众面前露面次数比起之前来更加的少。
作为邓小平的长女,邓林是其中懂事最早的一个,也曾是最让邓小平操心的一个。
她能收获幸福,对于邓小平夫妇而言,亦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