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总是能成就诸多热词,比如颠覆、风口、连接,以及支付宝和微信今年一直给大家安利的“场景化”。

事实上,除了支付宝和微信的商超大战,P2P们也在争夺所谓的“场景化”。今年出现的不少做得非常垂直的P2P,也是大家热衷场景化的表现之一。考拉君觉得,场景化的下个争夺点,是个人信用借款。

个人信用借款初具规模

不少朋友开始关注到个人信用借款,可能和手机QQ上出现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有关。但事实上,P2P们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试水,如今部分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宜人贷最近刚好公布了新的出借端数据,我们就以这个数据来玩下杯中窥人。

根据宜人贷公布的情况,借款累计交易促成金额超过90亿元。据考拉君的了解,这个数字对应的全部是个人信用借款,不包括抵押借款,也不包括任何企业债权。

这个数字可能在看惯企业债权的人来讲,不会觉得有多庞大。但考拉君在宜人贷官网逛了一圈,发现大约90%的债权都在10万以下,2-5万的最为常见。那我们稍微来估算下。如果以5万为平均值,那么80亿对应的实际借款人数目,大致在15万~20万左右。

这么一拆解,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要知道,不少P2P公司的注册用户也就这个数吧,多数公司的交易用户则远达不到20万。

实际上,P2P这个模式刚引进国内的时候,就有人将它解读为person to person,即个人对个人。后来才被更正为peer to peer,即端到端,包括企业和个人。但从Prosper、Lending club等比较知名的P2P来看,国外的P2P在资产形态上,似乎还是更倾向于个人信用借款。

能成下个蓝海吗?

目前的情况是,不少老牌的P2P公司在原来的企业融资基础上尝试个人信用借款,同时一些创业公司也在进入市场。所以个人信用借款会成为下个蓝海么?

P2P纷纷入局和争夺个人借款市场,考拉君觉得,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企业债权还是比较难找的。节前采访一位P2P公司高管时,他也说小贷公司今年整体的不良率在上升。俺一位朋友最近则干起了拉皮条的生意,专门负责给P2P介绍项目,据说很受欢迎。

2.相对企业债权,个人借款的违约风险更小。其实就是违约成本的问题嘛。很好理解,当你借了5万和借了5000万时候,极端情况下你一定要跳票一单,你选哪个?这个违约成本可能要包括你的生意、人脉、声誉,为了几万块钱赔上多年的积累,委实不太值当。

3.单笔违约影响也更小。这点也好理解,某大型项目融资P2P平台去年的1亿坏账、今年的7000万坏账,当时都是挺轰动的。虽然最后兜底了,但也暴露这种超大额的债权背后的风险。相对来说,个人借款单笔违约的影响就小多了,几万块VS几千万,不在一个概念上。

4.款项用途直接嵌入用户生活。也就是场景化的具体形式,还以刚才的宜人贷做例子,借款用途基本是买车、装修、教育培训等,都是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不管对借款人还是投资者,都显得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