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老蒋为了更好的统一抗战,将很多将领都编入了军事委员会里面。
委员会下所辖四个部门,分别是军政部、政治部、军令部和军训部。除了军令部和军训部没有多少实权,被晋绥军出身的徐永昌以及桂系出身的白崇禧担任之外,在军政和政治部这两个实权部门上,皆是由老蒋的最信任嫡系担任。
军政部长为黄埔总教官何应钦,政治部长为陈诚,因为军政部主要负责战事,因此何应钦实际上也算国军抗战的二号人物。
耐人寻味的是,何应钦在抗战之前就是有名的亲日派,在抗战前的西安事变中,就主张武力解决西安问题,差点就害了老蒋被拿去祭旗,所以在抗战前何应钦在国军内部的地位很是尴尬。
可为何哪怕何应钦是亲日派,老蒋依然委任其为军政部长,充当抗日军事力量的二把手呢?
何应钦(剧照)
反复横跳的何应钦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一下何应钦的履历,来看看他和老蒋的关系。
何应钦字敬之,1890年4月出生在贵州,比叫老蒋还小上3岁。
但年龄小, 并不代表何应钦资历差,相反何应钦多少有点少年老成的一面,在19岁的时候他考上了去日本公派上军校的名单,赴日学习,而老蒋当时也在陆士学习,比何应钦后还要高一级,可人家何应钦是学霸,老蒋则是自费的学渣。
在回国之后,何应钦回到贵州加入王文华的黔军,并很快担任了黔军第5旅副旅长,此时何应钦也才30岁不到,而当时的老蒋还在上海的陈其美手下混日子,日后他的死对头陈诚还在粤军里面当一个小小的连长。
论发展的起点,何应钦是要强于老蒋和陈诚的……
何应钦戎装照
1924年,在滇军服役的何应钦在老同学、当时黄埔教育长、老蒋亲信王柏龄的推荐下,成为黄埔军校总教官,被黄埔学生称为“大保姆”。
同年11月,在黄埔一期学生毕业之后,孙先生特地让其成立了属于革命党的两个教导团,何应钦为教导1团团长,团中的军官皆由黄埔师生组成,也被人称为“学生军”,何应钦也由此成为黄埔建军的元老,算起来也是老蒋创业时期的核心班底了。
在成军之后,何应钦的教导团成为了老蒋东征军大主力对陈炯明展开了讨伐, 特别是为棉湖之战的绝境逆转,成为了很多黄埔学生一生难以忘却的记忆,这一仗打出了黄埔学生军的精神,在抗战前,黄埔师生们都会在这一天祭奠在这里牺牲的同僚,而这也是老蒋笼黄埔师生的手段之一。
而这一仗之后,老蒋和何应钦都快要同穿一条裤子,何应钦成了老蒋之后,黄埔的旗帜人物。
北伐时期的何应钦
可当何应钦当上国军北伐第一军军长之后,他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跟老蒋的关系也变得微妙了起来。
虽然他还是老蒋的最佳心腹,但在抗战前的两件事的处理上,确实是站在了老蒋的对立面,让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芥蒂。
何应钦和老蒋都在孙先生后面
第一件事,就是北伐时期,默认桂系将老蒋踢下台。
在1927年,第一次北伐末期,老蒋率领东路北伐军,越过长江往徐州方向进攻,可在作战中因为孤军冒进,老蒋在江北被孙传芳以“诱敌深入”击败,损失了大量的人马,孙传芳在张宗昌的支援下开始反攻,兵锋一度打到南京郊外。在这个时候,桂系李宗仁站了出来,携手白崇禧和何应钦两个军在南京城外的龙潭击溃孙传芳的部队,取得了大名鼎鼎的“龙潭大捷”……
此战之后,桂系李白二人趁机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宁方),而老蒋作为败军总司令自然要被政敌桂系清算。可清算归清算,在战后的会议上,李白二人在会上明里暗里要逼迫老蒋下野,辞掉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
何应钦和桂系李白二人关系很好
毕竟何应钦的第1军还是打了胜仗,而且还是龙潭之战的主力,一旦何应钦带头反对,再加上老蒋黄埔校长的身份,李白二人想要逼宫也是难上加难。
可在这关键时刻,何应钦却意外掉了链子。
当时在桂系让老蒋下野之后,老蒋看了一眼何应钦,可何应钦在旁边却一动不动,既不表示反对和赞成,而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老蒋落寞地走了出去……
多年以后,老蒋对于老战友的背刺还一直耿耿于怀,说道:
“只要他说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
老蒋第一次下野后,靠着娘家支持再次崛起
第二件事,则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而这个事变,也让两人关系走向转折。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在得知老蒋被张公子扣押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通过武力来迫使张公子放人,那么当时何应钦做的就是错的么?
其实站在当时的角度上看,并没有错,不仅何应钦很多黄埔学生和老蒋的嫡系都主张用强硬的手段解决问题,确实如果一开始就主张跟西安方面妥协,老蒋将任人拿捏,南京方面将会投鼠忌器。而一旦兵临城下,就能取得对张公子的主动权,不仅何应钦,哪怕是戴季陶等人也是这么认为。
西安事变
但,哪怕是何应钦说破了天,他在西安事变中的举动,怎么想都不像是在帮老蒋,要知道他兵临潼关差点让张公子拿老蒋去顶枪。
所以在老蒋以及很多亲信的眼中,何应钦这么干肯定是居心不良。
那么,对于这样一直想要“上位”的何应钦,老蒋为何在抗战时期,却将“第二话事人”——军政部长的位置送给他呢?
抗战前期的何应钦
抗战老蒋重要何应钦内幕
抗战时期,对于这样一位反复横跳的老朋友,老蒋虽然不愿意,但依然选择重用何应钦。
而之所以这么做,雨田君认为其实可以归纳为两个字;
人脉
或者可以说是何应钦的政治资源。
怎么理解何应钦的这个人脉资源优势,雨田君将其总结为三点。
抗战时期,在主持讲话的军政部长何应钦
其一,就是何应钦在国军嫡系中威望
所谓蒋爹何妈,在抗战之前,国军中央军的嫡系派系除了陈诚能自理门户之外,汤恩伯和胡宗南还是一个小小的军长。在中央嫡系内部,基本上都是何应钦系唱大头,很多黄埔学生或者嫡系将领想要升迁,第一个拜的码头就是何应钦。
而作为名副其实的“蒋之下”,何应钦自然也是有很多人一起追随的,除了陈诚以土木系自居,徐庭瑶、关麟征、以及黄埔教官中的刘峙和顾祝同都算是何应钦门人。
到了抗战期间,老蒋想要整合黄埔系中的力量,这个人选肯定不能是陈诚,毕竟陈诚在当时也仅仅是个二级上将,而且陈诚这个人“私心很重”,压根就很难服众。
而国军一级上将、黄埔总教官等一连串头衔,自然也是老蒋的唯一人选……
在何应钦跟前的顾祝同,可见何应钦在嫡系中的威望
其二,就是何应钦在国军各派系中的“润滑剂”作用
抗战初期,老蒋就一直打出“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的口号。
有一说一,这个口号确实很鼓舞人心,我军也在随后改编为八路军(后面的的18集团军)以及新4军。
而除了我军之外,老蒋的统一阵线,还包括来自云南的滇军、四川的川军、广西的川军、贵州的黔军以及广东的粤军等地方派系们。
抗战时期的桂军
那这与何应钦有什么关系?
早年何应钦来自黔军和川军关系很好、又曾在云南讲武堂和滇军服役过,在北伐时期也和桂军联手作战,因此在西南一众草头王中,何应钦是他们为数几个可以信任的中央军将领,老蒋需要整合这些西南和两广的力量,就少不了何应钦在这里面居中协调。
比如,在军委会里面白崇禧就和何应钦很合得来,中央军进入云南驻防也是何应钦和龙云多次沟通后顺利入驻。
所以,有了何应钦这个纽带,老蒋的“统一战线”才能名正言顺的执行下去……
白崇禧与何应钦,两人私交很不多
其三,就是日本人与何应钦的关系。
都知道何应钦和亲日派,在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就深深的烙上了这个印记,对于全面抗战之前,何应钦对与日军作战就一直持悲观态度,比如在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何应钦就曾叱喝过想要出战的宋希濂,抗战开始后,何应钦的反应也不算积极,甚至在南京保卫战之前,日军曾劝降老蒋的时候,何应钦得到态度居然是“支持”……
那这样亲自系将领老蒋自然也要提防,但老蒋为何依然重用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何应钦在老蒋对日关系中的作用。
何应钦和日寇冈村老贼(剧照)
抗战前期,国军抗战打的很艰难,老蒋自然也要留着何应钦让其作为一个“桥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关系,让双方坐到谈判桌上,再不济到了战败之后,有何应钦在居中调停也能让其巩固在国民政府的地位,因此亲日派,且和日军高层关系都很不错的何应钦是老蒋打日本牌的一个重要棋子。
从而上面三点来看,何应钦在抗战前期,在国军嫡系、地方势力以及日军中的“人脉资源”,让老蒋对他还是颇为重视。
可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老蒋已经吞并除了桂系之外的地方军阀,并通过抗战让其成为黄埔嫡系中唯一的“精神领袖”,以及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何应钦的“人脉”作用就变得很微妙了。这个时候老蒋也彻底摆脱了何应钦的依赖。
他扶正了陈诚当军政部长,而何应钦则成为空闲的陆军总司令。
甚至到了解放战争中,还被老蒋放逐到国外充当代表团团长,国军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的位置被老蒋派给了陈诚和白崇禧。
何应钦和李宗仁
从何应钦在抗战中的起起伏伏,我们也能发现对于老蒋而言,他的用人更多是利用居多,而不是肝胆相照……
热门跟贴